古代一将军得知城中驴耳被割,下令巩固城池,最后挽救了全城性命
创始人
2024-11-01 13:06:50
0

原标题:古代一将军得知城中驴耳被割,下令巩固城池,最后挽救了全城性命

乱世出英雄,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当中,许多的英雄都是出自于乱世当中,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混乱的年代,其中也不乏出现了很多名将。

南北朝是指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南朝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很少人会去了解南北朝这一段的历史,其实笔者是十分喜欢这一段历史,可以说在南北朝时期发生了许多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了无数的乱世英雄名将。

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一聊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名将,他不仅勇猛也足智多谋,得知城中的驴耳被割,第一时间下令巩固城墙,挽救了全城的性命。

那么这位名将是谁呢?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琅琊王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自幼就有远大的抱负志向,希望能够在这乱世当中创出一番名头,所以司马楚之自幼就开始习武,习得一身的好武艺,另外也熟读兵书,可以说司马楚之不仅仅勇猛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在司马楚之十七岁的时候,正好刘裕诛灭司马氏一族,司马楚之藏在和尚中渡过长江才躲过了一劫,最后逃亡到了汝水颍水一带。

后来司马楚之和司马顺明、司马道恭等人聚集人马,想要向刘裕报仇雪恨,在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刘裕成为了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实力也是如日中天。

司马楚之的实力跟刘裕相比可谓是鸡蛋碰石头,不过司马楚之没有胆怯,报仇之心十分强烈,最终寡不敌众,被刘裕击败败走。

司马楚之败走率领残军后逃亡到了北魏想要投靠北魏,当时的北魏皇帝拓跋嗣也早已听说过司马楚之,对于司马楚之的到来也十分高兴,便封司马楚之为征南将军。

刘裕在建立刘宋以后就一心想要收复北方,在经过多年的养精蓄锐后刘裕计划在公元422年攻打北魏,但是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不过刘宋的继任者宋文帝刘义隆也继承了刘裕的遗愿。在公元430年,出兵北伐北魏,面对刘宋军队的进犯,北魏接连大败,连丢洛阳、虎牢等地。

当时的北魏皇帝拓跋焘大怒,司马楚之没有忘记对于刘宋的仇恨,于是主动请缨,拓跋焘大喜,派遣司马楚之前往长社抵御刘宋的军队。在长社,在司马楚之的指挥下,北魏大破刘宋,俘获了刘宋的将领和一万多人马。

后来拓跋焘御驾亲征蠕蠕,任命司马楚之督运粮食供应大军,当时的镇北将军封沓逃入蠕蠕,给蠕蠕献策,让他们攻打司马楚之以断绝魏军的粮食供应。

蠕蠕就派遣探子到司马楚之的军队去刺探军情,后来军中有人向司马楚之报告,军中饲养的驴有一部分的耳朵被人割走了,众将不解何意,但是足智多谋的司马楚之却看出了倪端,对众人说道:“这一定是前来窥探的贼寇劫去做凭证的,敌兵就要到了”。

于是下令让人砍伐柳树,用树围成城,周围灌上水,让树冻住。果然在城筑好没多久后敌人就到了,但是因为司马楚之的准备,让敌人无法攻打,便撤走了。

后来拓跋焘听闻了此事,对司马楚之越来越器重,任命司马楚之为镇西大将军,镇守北魏的边关,这一守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司马楚之力保北魏的边关安宁,为北魏立下了汗马功劳。

乱世出英雄,司马楚之传奇的一生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指南针画室2026届师生太... 北京指南针画室2026届师生到太行山写生啦
沿着纬度听中国|千年红茶韵,万... 央广网景德镇8月26日消息(记者胡斐 实习记者李可欣)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出品的大型地理人文...
老公说天然钻石要等亿万年,但他...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又快到了呢~ 我的农历生日刚好在七夕,所以每年这个日子都格外有仪...
每体:切尔西5000万欧正式报... 直播吧08月26日讯 据《每日体育报》报道,切尔西5000万欧正式报价巴萨中场费尔明,巴萨正认真考虑...
原创 祖... 在江西省南昌市,范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极具历史价值的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枚钱币不仅是范家世代...
原创 李... 李悝变法在我国在封建社会统治阶段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法改革,并且李悝的变法最终也是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原创 哈...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的历史当中,在繁荣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惊天危机,可能会对于一个王朝产生不可估量的...
文物守护“她”力量:探方日记里... 新华社太原3月8日电(记者张哲)“今日继续清理H12,平面圆形,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土质较松软,包含碳...
原创 连... 1953年7月,志愿军第六十军五三九团三营八连随全团推进到九龙里一带。此时,金城前线打得正起劲,兄弟...
社区大叔“看上”了政协文史资料 “老张,快过来,这不是你一直想找的《鄂尔多斯古如歌》吗?这些书真好,都是写的咱们鄂尔多斯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