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去饰演晋献公
创始人
2024-11-27 18:05:57
0

原标题:“曹操”为何去饰演晋献公

身居“曹操本人”的国家一级演员鲍国安老师为何出演《春秋祭》中晋国国君晋献公,这是巧合,还是看中了鲍国安老师在《三国演义》的精彩表现呢?这其中是否存在联系呢?

众所周知,曹操的性格是多疑狠毒,而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同样多疑狠毒。他们都身居高位,一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帝国丞相,另一个是晋国国君,而这也造就了他们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多疑和狠毒的行事特点。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曹操作为朝廷宰相,最怕的是他的政敌派刺客暗杀他,因此对待那些要置他于死地的政敌,往往会灭他满门,而晋献公作为一国之君,更担心的是他曾祖父和祖父的子孙会起兵造反,而把他曾祖父和祖父的子孙全部杀掉。因此,可以得出曹操多疑狠毒的对象是外人,而晋献公的多疑狠毒对象则是自己的亲人甚至是自己的儿子。同时,曹操和晋献公也都喜欢美女,而又都致使自己的儿子“含冤受死”。因此,曹操和晋献公这两个角色,是有相通之处的,怪不得导演看中了造过曹操的鲍国安老师。

但今天的主角不是曹操,而是晋献公。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春秋霸主晋文公之父,是晋国历史上第19位晋国国君,在位26年,在位期间多次通过兼并别国领土而扩大晋国疆域,极大地增强了晋国的实力,是晋国百年霸业的奠基人。

但是在晋献公晚年,发生了晋国历史上著名的“骊姬之乱”,晋献公因轻信受宠的骊姬夫人的谗言,说申生想用胙肉毒死自己,弑君篡位呢,结果导致太子申生“畏罪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逃亡。晋献公为何会选择相信骊姬,而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前面说晋献公多疑狠毒,而造成晋献公多疑狠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问题1:是什么导致晋献公对自己同宗族子弟如此多疑狠毒?

1.亲身经历晋国曲沃代翼的内乱,对权力的控制欲过大

曲沃代翼是以曲沃桓叔为首的曲沃旁支取代晋国都城翼城晋国大宗的历史。简单的说,就是小宗灭大宗,以下犯上,篡权夺位。这场内乱,从公元前745年开始到公元前678年结束,历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双方断断续续地爆发了总共六十七年的内战,这场内乱最终以曲沃的胜利而告终,后来曲沃武公用所有掠夺来的宝物贿赂周天子,周天子这才正式加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曲沃武公就成为了晋武公,晋献公则是晋武公的儿子。在这场内乱中,曲沃世系共弑杀晋国国君五位,驱逐一位,是春秋时期典型的同宗族相残。而曲沃代翼也成为了春秋礼崩乐坏的标志性时间。

晋武公在即位晋国国君的两年后去世,时年88岁,超长待机。其后晋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由于晋献公出生时间没有记载,需要推算,但是在晋献公即位时,晋文公重耳已经21岁,所以晋献公最少活了70岁。而曲沃桓叔活了72岁,曲沃庄伯在位16年,大概60岁,晋武公88岁,晋献公至少70岁,晋文公70岁,所以这是连续五代超长待机,之后的晋国国君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超长待机的状态。

因此,晋献公一定经历过曲沃代翼的这场内乱,所以晋献公深知公族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一想到自己曾祖父曲沃桓叔和祖父曲沃庄伯的这么多的子孙,晋献公一时半会想不到该如何处理到他们以消除后患,因此晋献公每天都非常担忧哪一天他们也会像自己的父辈一样起兵叛乱,这种担忧,在白天里被压抑着,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他就开始发泄起来,以至于晚上经常睡不着觉。

问题2:晋献公为防止公族势力全力过大都做了什么?

2.晋献公屠戮公族子弟消除后患,开启晋国公族不得担任卿大夫的先河,同时任用异姓人才

晋献公从士蒍之计尽屠公族子弟

后来,谋臣士蒍看出了晋献公的担忧,并献计给晋献公,晋献公听从了士蒍的建议。之后,士蒍发现公族子弟和富氏子弟的矛盾很大,就开始造谣激化两者的矛盾的,从而使两者发生内讧火并,然后晋献公一举消灭,就这样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的大部分后代都被晋献公干掉了。

晋献公任人唯贤,排斥公族,任用寒族

从晋献公开始,由于公族几乎全被晋献公屠戮殆尽,而侥幸活下来的人晋献公也不再受用,晋国于是开启了公族子弟不得参与政事的先河(当然自己的儿子除外)。同时,晋献公打压强族,任用一些异姓寒族进一步巩固统治。这一点倒真和曹操相似。

问题3:晋献公为何会轻信骊姬?

1.女人对君权的威胁更小

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帝王听信受宠信的妃子的谗言,一部分是因为取悦她的高兴,另一部分,中国的男权社会,女人相对男人的威胁更小,因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武则天,但最终还是不得不还政于李氏,而那些垂帘听政的太后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做皇帝的,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家族谋利。《东周列国春秋篇》中,在骊姬之乱中,晋献公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伯姬不得不把她嫁到秦国。而历史上就是发生骊姬之乱的那一年,正是伯姬出嫁的时间,而晋献公对伯姬是最疼爱的,有晋献公更爱女性的倾向,因为古代女人无权,不容易受到威胁。

2.晋献公改立奚齐为太子的念头早有显现

对于,晋献公他本身就十分忌惮权力斗争,曾经为此杀尽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的后代,所以当他听到弑君这个敏感词汇时,来不及思考。另外,晋献公早已经有了另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的打算,这点从轻易地把太子申生调到曲沃,封为卿大夫就可以看到,而作为太子却离开都城,还被封为卿大夫,明摆着就是要废了申生。这点大臣士蒍、里克其实早就看出来,士蒍就建议申生马上辞掉太子之位,而申生不听。而里克在和申生交流时,告诉申生不要担心被废,而要孝顺,要遵循晋献公的安排,这是明显安慰的话语,而里克在行动上,又故意和太子保持距离,不使自己引火烧身。而晋献公要杀掉太子和重耳、夷吾,其实就是为了给奚齐扫平障碍,因为自己的父辈就是谋反而得位的,晋献公杀掉他们三个也是保证奚齐的地位。

3.晋献公对骊姬的依赖太强,另外申生妇人之仁,优柔寡断,不是国君的材料

太子申生选择自杀的原因就是,父亲老了,需要骊姬照顾,没有骊姬,会心有不甘,即使父亲知道下毒是骊姬所为,也会责怪伯姬,让父亲生气。所以太子申生宁愿自杀也不求辩解,这就显得妇人之仁,并且优柔寡断,显然和那个屠戮宗族子弟的晋献公格格不入。古代国君挑选继承人,都想挑一个像自己的,而申生和晋献公在性格上完全不像,这也许就是晋献公多次想废除申生太子之位的真正原因。因为申生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即使真的坐上了国君,他也会被他的弟弟晋文公重耳等人抢去。因此,太子申生在晋献公眼里就不是做太子的料,这也是晋献公要多次废立的原因。

“骊姬之乱”骊姬失败的原因

晋献公死后,骊姬、奚齐、卓子(骊姬妹妹和晋献公的儿子)先后被里克杀。骊姬的失败,是因为她除了晋献公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依靠,他没有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导致早就不满骊姬的里克在晋献公死后把他们都杀死,而里克的举动其实就是也受朝中大臣的支持,因为没有人来治里克的罪。

总结

晋献公因为曲沃代翼的事情耿耿于怀,他担忧公族子弟出来叛乱,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残忍地杀尽了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的后代,他对君权的控制欲太伤了,容许不了别人犯上作乱。同时,年纪大的晋献公判断能力也会不足,他对骊姬的依赖非常严重。而渐渐老去的晋献公,在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逃亡,在它最后的几年时光后,也许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因自己含冤而死,而重耳和夷吾又背他而去,他最喜欢的伯姬远嫁秦国,或许不免孤独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中国历史上,太监一直是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一些大太监因为得到统治者的宠爱,成为后人津津乐道...
原创 符... 前言 1912年的春天,刚刚当兵半年的毛泽东,他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打仗,更是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
原创 1... 2008年12月,《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长文《叶剑英:最后十年》,在这篇文章中,配了四张与叶帅相关的...
原创 商... 商鞅变法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变革,其思路的确严谨而可怕。在意料之中的成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
原创 巴... 探寻巴西之谜:教皇划线与巴西的庞大版图 巴西,一个让人们联想到足球和桑巴舞的国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和...
蜀夏(三星堆)26:蜀鲧出西川... 蜀夏(三星堆) 第二十六章蜀鲧出西川勤王石家河和北伐大夏建立石峁城 大约距今4500年,黄帝设东西大...
原创 混... 李俊,在《水浒传》中,绰号混江龙,他是揭阳岭一霸。在梁山大聚义后,排定坐次,他位列天罡星之中,排第二...
多行不义必自毙!赖清德外号“清... 文丨陆弃 赖清德非常关心他的网络声量,不晓得他关心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过最近他的网络声量的确有所...
原创 彭... 1965年,已经在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种田度日长达6年之久的彭德怀,再一次与阔别几年的毛主席相见。...
从长沙营盘路到济南日照路,这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峰磊 任晔 陈啸鼎 蔡娟 李丹 报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提到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