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揭秘三国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要想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你不仅要能打,还要足够聪明,才能稳稳前行,不至于随波逐流,成为历史的傀儡。在三国名人中,徐庶算不上一个名留青史的人,但他却是这个时期最精明的人之一。何解?且看下文分解:
徐庶官场的一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半生在刘备身边鞍前马后,当其二把手,为其谋略宏图大计。第二部分是后半生为曹操服务,官职平平而无大起大落,直至到死。二者对比起来,似乎前半生才是徐庶最风光的时候,真的如此吗?
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徐庶为什么要背弃原来效忠的人,投奔敌人的怀抱。据悉,当时的徐庶不仅有谋略,而且也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人,所以当他发现敌人用计谋把自己的母亲掳走之后,心急如焚的他,不得不投奔敌人,放弃自己所在的风光职位,继而与原主说明情况,遂离开刘营。
后世人对此举褒贬不一,但是孝心是无可口非的,只能够说曹营的人过于心计,抓住了徐庶的弱点。但是奇怪的是,当他为了母亲而投奔敌人的时候,并未获得封官进爵。明明是百般心思挖墙脚,如今却是搁置人才而不理,曹操的心思没人能猜得懂。
在到了后面,故事的发展情节有了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徐庶的母亲脱离了曹营的掌控。这也就说徐庶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时候的他大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人,反正他也没被重用。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
上面已经说了,徐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以他也有非常有前瞻性的眼光。其实,他早就已经看清了现在的乱世俱灭,他先前服役过的刘营已经风光不再,刘备即便身边有多少谋略伟士,仍然是无力回天,大势已去。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回去为一个即将要被历史淘汰的主子服务?太愚蠢了!
基于上面的原因,徐庶很聪明的选择留在了曹营,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官职,但起码也能够吃得饱过得好。再说,对于有孝心之人而言,徐庶为求是家庭成员的安康,也为求自己的稳稳妥妥,不想再回去卷入到乱局中不得安生。而史实也告诉我们,徐庶看得很准,他选择留下是正确的,起码他也避过了战死沙场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