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战”孟子:剥夺亚圣孟子地位,还把他赶出孔庙
创始人
2024-11-27 08:16:58
0

原标题:朱元璋“大战”孟子:剥夺亚圣孟子地位,还把他赶出孔庙

孟子是儒家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孔子是开创者,孟子是发扬者,儒家思想也就是孔孟之道,孔孟互不相离,历朝历代孟子地位极其尊崇。

自宋朝起,孟子进入孔庙配享,又先后被加封,至元朝仁宗1316年的时候,孔庙四配已定型:孟子、颜子、曾子、子思的名位、名号、封爵等已完备,也成为天下读书人的传统偶像。

没想到,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没几年,就越看孟子越不顺眼,一心想要把孟子牌位从四配的位置上撤掉,取消他的待遇,由此引发了一场风波。

孟子早已作古,两人没机会认识,孟子也就不可能得罪朱元璋,那老朱为啥要龙颜大怒,非得跟孟子过不去呢?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朱元璋对儒学的态度。

老朱起自草莽,小时候根本没机会读圣贤书,在启蒙教育阶段错过了孔孟。发迹后虽然恶补文化课,但年龄大了,就有了思想,对儒家思想接受的就不是那么彻底,他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读书人是人才,要想治国不能光靠打打杀杀,没有文人的帮助,这大明撑不到二世就得亡,老朱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对文人他还是比较尊敬的,宋濂、刘基、陶安等人都得到他的他特殊优待,被视为自己的诸葛亮、张良一样的人物。

矛盾的是,老朱意识到读书人能帮助他治国,对各路神仙和孔孟这些高高在上的偶像却并不感冒,甚至并不想让他们存在。

神仙好办,历朝历代所封的各路神仙,在洪武三年被下诏革除。“至圣先师”孔子却不好这么处理,毕竟孔子被读书人奉若神明,简单粗暴一撸到底,天下恐怕就要一片大哗。

为了统治考虑,朱元璋不能直接推倒孔子,只得从孔子后人入手,赐给孔府2000多顷土地,但同时规定,对袭封衍圣公的孔子后代只是“养之以禄而不任之以事”。也就是说,好好负责祭祀你的老祖宗就够了,做官啥的就不用考虑了。在前朝,历代衍圣公不少在中央还有职务,比如当个校长,到教育部兼个职什么的,从洪武时期开始,衍圣公就失去了实际的官职。

即使这样,老朱还是不服气啊,自己君临天下,靠的是一仗一仗消灭了诸多强敌打下的江山,在自己父母双亡,几乎饿死的时候,也没见各路神灵、至圣先师,给自己一丁点帮助,凭什么要容忍“至圣文宣王”孔子这么一个高高在上灵魂的存在。

朱元璋一度想再把孔子地位降低,洪武二年他下诏“孔庙春秋释奠, 止行于曲阜, 天下不必通祀”,诏令一出,朝野大哗,大家哭的哭,闹的闹,一个个跟家里办丧事一样。

老朱无奈,只能收回成命,但他又心有不甘,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孟子。

其次是孟子的思想

朱元璋迁怒于孟子,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老孟的名言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 “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臣子要忠于君主,君主也要对臣子以礼相待。

但他没有说,君使臣如果不以礼,那臣子该怎么办。

孟子替他解释了一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这番话,还是从民本角度出发,他并不主张天下百姓效忠于一姓一人,如果皇帝不能保护人民,则天下人人可诛之。

在封建君主看来,这就有点不能接受了,洪武初期,正是朱元璋开始加强中央集权的时候,为了收回权力,他连宰相制都可以废除,如果人家拿孟子的话攻击,那不是授人口实。

老朱翻看《孟子》读到这些话,不禁勃然大怒,我拿孔子没办法,还治不了你孟子吗——“倘此老在今日, 岂可免我一刀。”

当天,朱元璋就下诏将孔子逐出文庙,不得配享,并放出狠话“有谏者以不敬论, 且命金吾射之。”

这就是这场风波的起因。

但朱元璋还是低估了孟子的力量,诏令一下,文人们四下奔走抗议,并有大臣不顾警告,抬着棺材上殿冒死进谏,要拿命换老朱收回成命。

抗议声音高涨,这样下去不是好事,朱元璋最后不得不认怂,重新下谕旨“孟子辨异端, 辟邪说, 发明孔子之道, 配享如故”,极不情愿地作出了让步。

配享动不了,文字不能忍,尤其《孟子》又是四书之一,这样的思想怎么能用到教育里,朱元璋下令对《孟子》删节,删去了85条内容,编成了《孟子节文》一书,并规定:删去的内容不得作为科举题目,一切圣贤中正之学以《孟子节文》为标准。

洪武年间朱元璋大战孟子的风波,这才宣告结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明朝的开端,犹如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背后是欲望、机智、权谋的交织。历史如同一颗碎片的拼图,哪怕几百年...
原创 从... 《三国志·魏书·卷十五》是六个人的合传,分别是:刘馥、司马朗、梁习、张既、温恢、贾逵。由于陈寿把这六...
原创 《... 《封神演义》里面的闻仲可谓是商朝的肱骨之臣,在纣王朝廷中没有一位大臣能有闻仲这般能力,也是纣王唯一一...
原创 白... 白手起家能做的有声有色,这个人一定很不简单,运气是一方面的原因,自身也肯定是有大本事的,小编今天给大...
孝庄13岁嫁给姑父,受尽宠爱,... 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13岁的蒙古科尔沁部宰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了后...
近代中国对世界各国历史的研究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是重视对外国的研究。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秦汉是中西...
原创 曾...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
原创 西... 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除了卫青、霍去病这些疆场英才之外,政治家文学家也不在少数,他们一起织就了大汉的...
原创 《...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他从小就是小混混无赖,目不识丁,然而却聪明伶俐,伶牙俐齿,善于察...
原创 别... 1.刘、关、张三兄弟,情同手足,你知道三人的年龄谁最大吗? 2.正史并未记载三英战吕布,到底是谁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