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最大的昏君,因为此人,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国从此走向覆灭
创始人
2025-08-06 06:32:19
0

唐朝在盛唐时期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甚至在世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今天所提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大程度上源于唐朝那段东升的辉煌历史。因此,如今中国的崛起,更像是一种“复兴”。

然而,唐朝的繁荣鼎盛仅维持了百余年,自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便由盛转衰。接连几代皇帝皆无所作为,使得大唐彻底丧失了复兴的机会。

事实上,在唐玄宗之后曾有一位原本有望拯救大唐的皇帝,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走向了自甘堕落的道路。不仅未能挽救大唐,反而加速了唐王朝的倾覆,使后来的皇帝们无论怎样努力,都只能进行垂死挣扎。

这位皇帝正是唐朝的第十位统治者,唐德宗李适。

一、见证大唐由盛转衰

公元742年,唐玄宗因自己登基以来为大唐立下的丰功伟绩,加之地方官员为讨好他,献上了一件罕见的祥瑞宝物,遂决定将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自此开始享受自己的功业成果。

在天宝元年这一天,唐玄宗的第三子李亨迎来了长孙的诞生,这个孩子就是未来的唐德宗李适。

李适刚出生后的日子绝对称不上舒适。那时大唐皇室内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他的祖父李亨虽身为皇子,后来又继位为太子,但这种尊贵的身份不仅未能让李亨享有安逸,反而成了他不安的根源。

在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因被诬告谋反,引发了唐玄宗的震怒。他不仅处死了太子李瑛,还牵连到五子李瑶和八子李琚,也未能幸免。唐玄宗在一天之内将这三个儿子全部诛杀。

这件事在当时的朝廷和宗室中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李隆基的其他儿子们目睹父皇对那三个兄弟的处置后,一个个都战战兢兢、安分守己,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处死的人,其中就包括吓得惶恐不安的三儿子李亨。

然而,储君之位不能长期悬空,于是宰相李林甫建议李隆基立十八子李琩为太子。然而,李隆基更倾向于立年长的李亨为太子。因此,君臣之间为此事争执不休。李亨夹在君臣之间,忧虑不安,即使在开元二十六年被立为太子后,这种担忧也未减轻。

李亨登上太子之位后,这个高贵的身份反而引来更多不支持他的大臣们的反对。由于前太子的谋反被杀,李亨不敢在福海的监视下培养自己的势力,全家因此生活在担惊受怕中,甚至连天宝元年出生的孙子李适也不例外。

李适出生后,许多年间一直和长辈们一样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陷入动荡。天宝十五年,李亨抓住马嵬兵变的机会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他和他的后代们这才终于摆脱了战战兢兢的生活。

此时十五岁的李适,亲眼目睹了大唐在曾祖父的统治下从繁盛走向衰败。在这十五年间,他对君主应有的作为以及国家存在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为他日后登基并实践自己的抱负奠定了基础。

二、登基之后励精图治

宝应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相继去世后,李适的父亲唐代宗李豫继位。代宗在位期间,没有显著的功绩,他算得上是一位守成之君。虽然他未能使唐朝的乱象加剧,但也没有特别出色的作为,只能算是一位平庸的君主。

在唐代宗即位的那一年,他任命长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李适率军与安史之乱的叛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并取得了胜利,成功平定了这场持续八年的动乱,为大唐赢得了一段喘息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李适也逐步积累了自己的威望。

广德二年,年仅二十二岁的李适因身为长子且功绩卓著,被立为皇太子,皇位继承权正式归于李适。然而,代宗在位仅十七年,于大历十四年驾崩,李适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正式登基。

李适终于登基后,可以顺利展开他的政治抱负了。经历了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后,他心中最渴望实现的目标是让大唐重返巅峰,被后人称为中兴之主。因此,一上位便开始推行自己的治国方略。

李适认为,大唐多年来的动乱,根本原因在于朝廷风气不正。奸臣们互相勾结,阻挠真正有才能的大臣施展抱负,使忠诚之言难以传达至皇帝耳中。

与此同时,宦官们与奸臣狼狈为奸,几任皇帝时期,宦官专横跋扈,牢牢掌控了皇帝身边所有能够传达消息的渠道,使得奸臣们能够肆无忌惮地在朝廷中横行霸道,扰乱朝政。而皇宫更是完全在宦官的掌控之下,几乎不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为了恢复秩序,李适首先清除了大内的一批奸佞宦官,净化了皇帝周围的环境。接着,他罢免了贪赃枉法并勾结朋党的奸臣,启用了那些过去不得志的忠臣良将,同时积极听取大臣们的进谏进行整顿。

李适的改革使得朝堂风气焕然一新,经过连年乱战逐渐空虚的国库也得以充实。民间百姓在战乱之后终于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整个大唐呈现出一派复苏的景象。

李适确实励精图治,但他过于急躁。在政治手段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轻率地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结果引发了更严重的灾难。

三、政局动荡打碎梦想

唐朝中后期,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的现象始终是皇帝心头的一大难题。然而,由于地方藩镇握有重兵,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对其动武,因此这一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李适经历了安史之乱,深刻认识到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藩镇势力对皇权的巨大威胁。因此,他一登基便开始推行削弱藩镇势力的改革措施。

然而,李适对自己的实力缺乏清晰的认知。他刚刚登基,皇权尚未稳固,此时若对藩镇采取行动,割据势力不仅不会惧怕这位新皇帝,反而可能孤注一掷地起兵反抗,从而引发新的动乱。

现实确实如此发展:在建中二年,李适发起了武力削藩的运动,他借助投降的藩镇势力,攻打那些拒绝投降的藩镇,从中渔利。起初,这一策略非常奏效,许多藩镇纷纷归顺朝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逐渐变得难以控制。

建中三年,由于朝廷曾利用众多节度使的历史行为引发了不满,这些节度使们相互勾结,形成了更强大的势力,局势也随之逆转。“泾原兵变”后,叛军步步逼近都城,李适惊慌失措,不得不逃到外地避难。

在兴元元年,为了平息动乱,历史被迫妥协并发布了罪己诏以安抚各方势力。自此,叛乱才逐渐得到平定。

然而,这次祸乱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后果。原本励精图治的李适,见识到藩镇势力后,被吓得逐渐放弃了实现明君报复的举措。他不仅不再像刚登基时那样意气风发,反而变得比之前几任皇帝更加昏庸。

在李适经历叛乱的过程中,始终守护在他身边的是宦官。因此,叛乱平息后,李适出于感激之情,更加肆无忌惮地重用宦官,使朝廷进一步被宦官势力掌控。而那些忠诚直言的臣子们再次被排挤出权力核心,朝政再度陷入黑暗。

结语

李适的消极态度不仅断绝了本朝复兴的可能,还给后代皇帝留下了极大的麻烦:更加猖獗的藩镇势力和肆无忌惮的宦官奸佞,最终将唐朝推向灭亡的深渊。

#深度好文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杨... 文|智慧古人之光 编辑|智慧古人之光 我的文章自带招财属性,看过的都说好!想不想财源滚滚?赶紧点赞关...
原创 朱... 每天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朱祁镇塞外奇缘:草原上的“皇帝”逆袭记 : 皇帝被俘竟成草原...
原创 他... 在中国古代,许多家庭会选择近亲结婚,以保持他们的财富不流出,然而,从表面上看,近亲婚姻不仅是一种亲上...
原创 说... 晚唐有这么一位文人,平时最爱以歇后语作诗讥讽朝政。有宦官知道了,就去背给皇帝听,皇帝便注意到了这个人...
原创 外... 童言的城池/文 1942年,高严出生在吉林省的一个普通家庭,原名高庆林。年少时的他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
原创 被... 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军事家吗?其中一个就是白起,他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被称为“战国四将”之一...
原创 {... 从井冈山到长征路:毕占云的传奇一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岁月里,毛主席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目...
原创 探... 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风起云涌的时代,谋士们犹如璀璨的星辰,点亮了历史的天空。然而,有这样四位谋士,他...
孙兴慜加盟洛杉矶FC已完成待官... 北京时间8月6日,据《The Athletic》等多家媒体报道,洛杉矶FC已经完成了韩国球星孙兴慜的...
原创 杨... 1951年2月初,时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应邀到北京恭王府参加军民联谊会,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