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那“一秒钟”的决定,也许影响了世界百年的历史
创始人
2025-08-06 06:02:16
0

历史很精彩,但是有时也很苍白,有时让人拍案叫绝,也有时让人百感无奈。时代的变化,王朝的更迭,战争的胜利,也许就取决于某一个看似可有可无的瞬间,我们万不可忽视这一瞬间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从墨守成规到那打破常规的一刹那,才能改变整个历史。就像凯撒挥军渡过卢比孔河,就像君士坦丁堡的科克波塔门忘记了上锁,就像织田信长决定逗留本能寺。

整个18、19世纪,世界的中心在欧洲,近数百年,影响世界最深远的历史也是欧洲历史,而近代欧洲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决定了欧洲历史的走向,那就是拿破仑战争,若是法国最终获胜,则法国必然取代英国成为之后百年的世界霸主,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将会提早一百多年贯彻整个世界,也许就会有更多的战争,资本主义19世纪的繁荣或许就会不再,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否会如期而至也未知。

当然,决定拿破仑战争的因素有很多,有雾月政变前进攻埃及的失败,有莫斯科的寒冷冬天,有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失败。

但是至关重要,且决定世界命运的战役,其实只有一场,那就是拿破仑帝国最后的黄昏之光,拿破仑孤注一掷的最后一搏,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对阵英国和普鲁士联军的一场大战。

而决定滑铁卢战役胜负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拿破仑的战斗意志,拿破仑的用人问题,英军威灵顿公爵的精确缜密和预留余力,还有法军军事素质远不及五年前巅峰等等,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后天培养的军事超级人才战胜了才气纵横的军事天才。

而真正决定了滑铁卢之战胜负的,并非拿破仑和威灵顿,也非英国人和法国人,而是在于赶来支援的第三方反法同盟阵营的普鲁士人。

而决定普鲁士人能不能如期到达战场,到达战场后能不能对法军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却是拿破仑的元帅格鲁希。而决定这场战争最后结果的,也正是格鲁希没有做出打破常规思维决定的那一秒钟。

整个滑铁卢战役从双方开战到最后结束,总共持续了四天。从1815年6月15日下午到1815年6月18日黄昏。

首先,拿破仑面对反法同盟军的禁锢,于6月15日突进比利时,翌日与普鲁士一只分遣队遭遇,在与普鲁士军队的交锋中,大胜普鲁士,普鲁士军队匆忙向布鲁塞尔方向撤退。

初战告捷后,拿破仑并没有就此休整,而是迅速积蓄力量,准备第二次猛击。拿破仑迅速组织军队,向着布鲁塞尔附近威灵顿统帅的英军进发。因为留给拿破仑的时间并不多,他必须要赶在反法同盟合兵之前,将英军、普鲁士军各个击破,然后再对付正在赶来的奥地利大军和沙俄军队。

一旦英国和普鲁士合兵,那法国就没有机会短期内击败英普联军,一旦奥地利和俄罗斯赶来,法军将必败无疑。所以法军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英军和普鲁士军队各个击破,并且组织两军会合。

对于拿破仑而言,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战斗,在己方加快速度的同时,还需要去迟缓对手的速度。

于是,在6月17日,拿破仑抵达与威灵顿的英军对峙高地时,分出约三分之一的军队,由格鲁希元帅去追逐布吕歇尔统帅的普鲁士主力军队。

那至于为什么是格鲁希呢?要知道格鲁希元帅就是个老实且平庸的拿破仑忠实属下,没有任何出色的能力。而拿破仑之所以选择他,不是因为拿破仑有多么信任他,也不是因为格鲁希是多么出色,而是拿破仑手下确实已经无人可用了。那些早年跟随拿破仑征战四方的名将们,一半的元帅早已长眠地下,另一半也早已解甲归田。最厉害的德赛将军已经死去15年了,参谋长路易斯·亚历山大·贝尔蒂埃也死了15天了。拿破仑只能选择这个平庸的老实人格鲁希元帅。

格鲁希就是拿破仑手下忠诚的命令执行者,仅此而已。

6月18日,准备了很久的最后决战开始了,拿破仑统帅的法国大军和威灵顿统帅的英荷联军在滑铁卢的大战一触即发。

法军大炮于上午11时开始向英军轰击,而巨大的声响此时响彻四方,不远处的普鲁士将军布吕歇尔和法国的格鲁希元帅都是可以听到炮声并以此辨析方位的。当然两人对于这个声音,做出了完全相反的抉择。

一场决定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大战,在滑铁卢的四臂村高地展开,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法军师团向高地进攻,一度占领了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下来,继而又发起进攻。双方就在高地附近反复拉锯,法军不断猛攻,又被打退,英军先是退却而后又反攻。

战斗异常惨烈,红衣的英军和蓝黑衣服的法军在高地上死命相搏,双方寸步不让,以不死不休的精神,进行着一场大决战。

虽然法军人数占优,炮火相当的情况下,拥有比英军多数倍的重骑兵,但是英军列阵地防守,法军处于较为不利位置进攻,所以双方旗鼓相当。

几个小时下来,双方除了各自留下上万尸体之外,并没有任何进展,英军和法军都极为疲惫,都在勉力支持。双方都在等待援军,任何一方的援军加入,另一边就会瞬间崩溃。

于是,压力就来到了布吕歇尔和格鲁希身上了。整个欧洲的命运,整个世界的未来,就压在了两位统军元帅的肩上。

那么将时间回到1815年6月18日上午11点,当拿破仑的炮声在高地炸响时,格鲁希的大军从东南绕了一圈,刚好在滑铁卢东偏北的十多公里的位置,而布吕歇尔主力则在格鲁希的力大军的东南稍远处。

格鲁希元帅的大军听到滑铁卢的炮声时,最快只需要不到四个小时的急行军便可以到达滑铁卢战场,从侧面对英军造成致命打击。而布吕歇尔主力军队稍远于格鲁希,绕道格鲁希的东南,需要六到七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战场。

当然格鲁希并非没有作为,忠心耿耿的他听到炮声后,立刻明白滑铁卢正在发生什么,他清楚的明白皇帝正在和敌人交战,于是他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方针。

他的副司令热拉尔义愤填膺,手下的将士都迫切的希望赶紧过去帮助皇帝,可格鲁希习惯了服从命令,他紧紧攥住拿破仑下达的关于追击普鲁士人的文件,犹豫不决。他拒绝了热拉尔和士兵们的建议。

然后,最重要的那一秒到来了。

清醒的副司令热拉尔做了最后的尝试,向格鲁希请命道:“至少让自己带着自己的师和一部分骑兵去帮助皇帝。”

其实,哪怕是热拉尔能带着他不到一万人的部队如期赶赴滑铁卢,英军也会崩溃。

可是,可是!

格鲁希只用了一秒钟的思索,便否决了热拉尔的提议。就这一秒钟,改变了欧洲历史,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甚至改变了未来百年的历史。

随后,格鲁希继续带领着军队在布鲁塞尔附近的低地森林中绕圈,当然,他最后还是追上了布吕歇尔大军的断后部队,不过已经是翌日了,滑铁卢的战争已经结束,拿破仑皇帝已经败了,尽管他之后的仗打得还不错,但是于事无补,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就此落幕。

而在滑铁卢苦等援军的拿破仑,终于在傍晚七时等来了右翼的枪炮声,满心欢喜以为格鲁希赶来的拿破仑匆忙出迎,可是,远远的黑鹰军旗打破了拿破仑最后的希望和幻想,离他很近的格鲁希没有来,来的是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队。

早已疲惫的法军一触即溃,一泻千里,匆忙从滑铁卢溃逃,尸横遍野,这几万人能活着回到巴黎的人并不多。

与之相对的,格鲁希元帅所统领的几万大军则基本全数返回了法国,而且连枪炮马匹都没怎么丢失。

当然,即使没有格鲁希的错误,拿破仑就算击败了英军,然后又击溃了普鲁士的大军,但是面对整个欧洲的围剿,他最终也可能会失败。但是就算最差,拿破仑将会很长时间内统治着法国,那么热血政变就不会在短期内到来,法兰西帝国将延续很长时间,而革命最完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将很难如期到来。

可是,如果格鲁希应声而来,如果法军在滑铁卢胜利了,此战将极大地振奋国内士气,新一批的人才就会涌现出来,法国有可能短期内重回巅峰,也是很有可能击败反法同盟的围剿,将欧洲大一统的,世界的民族主义时代或许会提前到来。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格鲁希那短暂的一秒,不仅扼杀了拿破仑复兴法兰西的梦想,也扼杀了世界一场大型变革。

然而这就是历史,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拍案叫绝的历史。历史没有如果,我们笑话那一秒,也珍惜那一秒,审视它以自省,也尊重它以自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走... 2015年,一位外国摄影师走进了一家朝鲜的发电厂,拍摄了这些珍贵的照片。一走入发电厂,就可以看到到处...
原创 秦... 齐、楚、燕、韩、赵、魏、秦,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国七雄。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而相...
原创 《... 《平凡的世界》续集《平凡的人生》 刘根民这一人物形象在《平凡的世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
原创 司... 司马家篡位的历史故事虽然在封建历史中并不罕见,但司马家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骂名。篡夺...
正史上,讨伐董卓只有十路诸侯,... 十八路诸侯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十八位诸侯。东汉末年,董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
卢克曼的意大利逃亡:亚特兰大失... 在意大利足球的舞台上,球员的动态往往会引发轩然大波。近日,卢克曼与亚特兰大的关系已经彻底决裂,成为了...
原创 7... 近些年,经典电视剧亮剑爆火引发人们热议,主角李云龙的历史原型是谁也成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李云...
原创 7... 熊瑾玎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和许多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其中和毛泽东、周恩来、徐特立交往深厚。 ...
砖家讲满清十二位皇帝个个是不世... 满清从1612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溥仪退位共历经12位皇帝,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入北京,崇...
原创 李...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帝王曾流下感人的眼泪。这些泪水,或许看似脆弱,但却承载着强大的力量,改变了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