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对《麻衣神相》、《冰鉴》等算命看相学说研究的十分透彻,尤其喜欢从声音断定一个人的祸福,而每次都十分准确。
其中,江忠源就是曾国藩听了其声音后,断定此人必有大作为而进行提拔的。
江忠源是什么人呢?这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大家熟知的“湘军”,就是其最新组建。
江忠源和曾国藩都是湖南老乡,比曾国藩小一岁。早年在京城,当曾国藩已经是是从五品翰林侍讲时,江忠源还在参加会试的路上。
曾国藩从四川主持乡试回到京城后,到报国寺拜访老友时。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如雷响彻云霄,浩气盖过屋顶。”
曾国藩当即为之一振,此等声音之人,一定有大作为。
后来经朋友介绍,曾国藩才知道,此人就是早已名声在外的江忠源。本来是武举出生的江忠源无意参加会试,可当时还算太平,虽然有一生好武功,却没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只好参加会试,希望能谋得一份好差事。
可江忠源时运不佳,三次到京城参加会试,一同前往的同伴不是暴死就是病死,而每次他都放弃考试,手拿大刀,将同伴送回老家安葬。
此等仗义举动,感动了天下文人,名声不胫而走,民间还纷纷传扬:包送灵柩江忠源,代写挽联曾国藩。
一个武夫与一个文人并立,曾国藩早就想找机会认识。没想到在朋友处相见了。
曾国藩仔细看了看江忠源,发现其声音震天,但身材瘦弱,十分豪爽。他当即断定:此人是一等一的人物,将来必有大作为,但会死于“节义”二字。
从此以后,江忠源进入了曾国藩的视野,后来,太平军烽烟四起,咸丰皇帝让曾国藩推荐人才镇压,江忠源名列其中。
江忠源如鱼得水,在军事上表现出非凡才干,立功无数,一年多时间,就官至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1853年11月,江忠源前往安徽庐州抵御太平军,但寡不敌众,向信任的曾国藩求救时,却遭到故意拖延,城池破后,投水自杀。
民间传说认为,曾国藩断定:按照江忠源的义气,遇到困难时,他首先肯定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好朋友曾国藩。而此时的江忠源无论功劳还是官职都比曾国藩高。
城府很深的曾国藩知道,如果江忠源不死,自己就不会被朝廷重视,因此,才故意见死不救。
这也许是民间传说,但也许正如曾国藩断定,江忠源必死在“节义”二字上,只是没想到和自己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