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鸟是啥东西?阿拉伯商人糊弄欧洲人的千年骗局,真相竟在中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既有传奇的故事,也有层出不穷的骗局,骗局的存在是为了博人眼球,更真实的则是为了利益。历史上的骗局有的已经被戳破,有的则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失了。你能想象,曾经一种不存在的东西曾骗了欧洲人一千年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肉桂鸟。
关于肉桂鸟的描述最早见于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其中他提到了人们根本不知道肉桂究竟生长在什么地方,制作于什么地方。
有些人认为肉桂生长在养育出酒神巴克斯的国度,只知道一种巨大的鸟将肉桂枝从空中带来筑巢,这种枝条的名称cinnamon是希腊人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
这些肉桂巢被大鸟用泥筑在高高的岩石上,没有人能够爬上去。为了采集肉桂,人们用一切能够找到的动物尸体,切成大块,放到大鸟栖息的岩石附近,然后自己躲藏在暗处,等待这些鸟自动飞下来,将肉块抓回巢穴。巢穴往往不能承载肉块的重量,会散落下来,这时躲在暗处的人会趁机收集肉桂枝,售卖到其他国家。
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也提到了这种鸟,他说肉桂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将肉桂枝带到了高大树木顶端的细枝上筑巢,这种鸟栖息地附近的住民,会在箭头上附上重物射向鸟巢。箭头的重量会让鸟巢倾覆,这样他们就可以来收集肉桂枝了。
圣伊西多尔的《词源》中讲到,肉桂鸟得名于它们用肉桂枝筑巢的习性,它们的巢都筑在高且细弱的树枝上,人无法爬上去摘取这些巢。由于利益驱使,商人比其他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肉桂,并且比其他任何人都愿意付出高额的报酬,于是有人想出办法,使用铅箭将这些巢射落下来。
大普林尼的《自然志》中也提到了这种鸟,他说在阿拉伯半岛上有一种叫做cinnamolgus的鸟,这种鸟用肉桂枝筑巢,人们用铅头箭将它从巢中射下来,然后用它们贸易。同时,他很怀疑这则传说的真实性,他认为将这种鸟命名为肉桂是一种错误,并且,这则传说很可能是当地人为了隐瞒肉桂产地,提高肉桂市价而编撰的。
肉桂的原产地在中国,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流传到了波斯、两河流域,乃至欧洲等地区。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医药交流从公元2世纪起,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而渐趋频繁。据《魏书·西域传》记载,梁武帝天监十七年(518)“波斯(今伊朗)始通中国。其国产药材甚多,如薰陆香、郁金、苏木、胡椒、荜茇、石蜜、千年枣、香附子、诃黎勒、无食子、雌黄等”。
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在阿拉伯半岛崛起,我国史书称之为大食。中国与大食的交往甚为频繁,从公元651—789年间,大食正式遣使来唐达37次之多,携带来献的物品中包括有药物,如724年,大食来献龙脑香。
隋唐时期,中国的炼丹术、脉学、本草学等内容已传入阿拉伯。中国的炼丹术在阿拉伯得到很大发展,后经阿拉伯传到西方,对世界制药化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约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依本·库达特拔(Ibn Khurdadhbah)著《省道记》一书,首次记载中国产的药物肉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其他香料一样,它在欧洲的售价都非常高昂。肉桂鸟的传说确实如普林尼所言,是中东商人为了垄断肉桂、抬高价格而刻意炮制出来的。
故事说,肉桂鸟在名叫肉桂棒的悬崖上筑巢,捕获肉桂的唯一方法是让猎人英勇地攀登这个悬崖,并与肉桂鸟战斗,最终才能窃取肉桂。想要得到肉桂需要经历如此千难万险,这样似乎就让当时肉桂的高价出售变得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