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位公主,十四岁就能让宰相俯首帖耳,二十岁掌控朝堂生杀大权,三十岁权倾天下。她就是太平公主,这个让皇帝们都忌惮三分的铁腕女性。
太平公主生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旧唐书》记载:“公主生而额有赤光,照耀殿庭。"这种带着神异色彩的记载,从一出生就为她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有趣的是,她的名字“太平",据说是武则天亲自拟定的。武则天给自己的女儿取这个名字,难道是真心期望天下太平?那可未必。《资治通鉴》中记载,武则天曾说:“吾之有天下,犹太平之有家业。"这话表面看是疼爱女儿,实则暗示了她要让女儿成为自己权力的延续。
根据《新唐书》记载,太平公主年仅十四岁时,就参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较量。当时的宰相王及善,本是朝中重臣,但因为得罪了这位年少的公主,结果被贬为庶人。
这件事的细节很有意思。据说起因仅仅是因为王及善在一次朝会上,没有对太平公主行特别的礼。要知道,按照唐朝礼制,宰相见公主,只需要稽首便可。但太平公主却借此发难,向武则天告状说王及善“傲慢无礼"。
武则天的反应更耐人寻味。她非但没有说女儿以小事兹扰,反而立即下旨革除王及善的官职。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一场母女俩精心设计的“套路"?
太平公主玩弄权术的手段可谓炉火纯青。《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个典型案例:她为了打击政敌,居然设计了一个“美人计"。她派自己的心腹美人接近目标大臣,获取机密信息后,再借武则天之手将其除掉。
更绝的是,她还善于“包装"自己。《旧唐书》记载她经常“布施金钱,广结人心"。在那个年代,一个公主居然懂得经营政治关系网,这份头脑不可谓不精明。
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母女关系,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联盟之一。《新唐书》中说:“太平之权势,冠绝古今。"这话一点不假。
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当其他皇子皇孙见武则天时都战战兢兢,唯独太平公主可以随意出入母亲的寝宫。《武则天外传》中记载,有次武则天在处理奏章时,太平公主直接躺在她的龙榻上看话本,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想象。
太平公主的婚姻也很耐人寻味。她先后嫁给了薛绍和武攸暨两个人。第一任丈夫薛绍是名门之后,但性格懦弱;第二任丈夫武攸暨则是自己的堂兄,完全是个政治联姻。
有史料记载,她对待两任丈夫的态度截然不同。对薛绍,她颇为轻视,常常当众奚落他。但对武攸暨,却格外尊重。这表明她深谙“夫贵则妻贵"的道理,懂得利用婚姻关系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在史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还能发现太平公主鲜为人知的一面。比如她其实很有文采,能写得一手好诗。《全唐诗》中保留了她的几首诗作,文笔清丽,毫无官样文章的痕迹。
更有意思的是,她居然还是个“科技爱好者"。据《唐会要》记载,她的府邸里有专门的工匠作坊,研究制作各种新奇器物。这一点倒是很像她的母亲武则天,也喜欢搞些新发明。
太平公主的权力达到顶峰是在唐中宗时期。《资治通鉴》记载,当时“中外大事,必过公主然后行"。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副皇帝"的地位了。
有个细节很能说明她的权势:她的府邸规模之大,俨然一座“小皇宫"。据《新唐书》记载,光是她府中的侍女就有数千人,比一般亲王的规模还大。
公主的好日子并没有永远持续下去。唐睿宗继位后,她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想要垂帘听政。但这次她失算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朝中的一位大臣说了一句话:“太平欲为武后,不亦难乎?"这句话点明了太平公主的野心,也暗示了她的结局。最终,她在一场政变中失败,自尽而死。
很多人认为太平公主是个十恶不赦的权臣,但这种看法可能过于片面。翻开《新唐书》,我们发现在她当权期间,其实做了不少好事:
这些都显示出她并非传统印象中那么残暴。
太平公主的一生,某种程度上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在武则天开创的“女主时代",她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但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她既是权力的享有者,也是权力的囚徒。
说她奸诈吗?但在那个你死我活的政治漩涡中,但凡想活命的人都不得不玩弄权术。说她残酷吗?但在那个动辄就要满门抄斩的年代,她的手段其实算不上最狠的。
正如一位唐代史学家所说:“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枭雄。"太平公主,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她既不是史书上说的那么十恶不赦,也不是后人美化的仁慈贤明。她只是一个在特殊时代里,努力延续母亲权力遗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