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吕后,人们总会想起她的狠辣无情,设计坑杀功勋大臣,王室贵族,甚至还将刘邦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刘邦在世时,吕后便已展现出了强势的手段和野心,那为何刘邦在死后还愿意留着她呢?
一世精明的刘邦当真是没有发现吕后的真实面目吗?
作为一代开朝皇帝,刘邦自然不傻,其实不杀吕后并不是不敢,而是不能,更是不想。
在刘邦争夺天下时,吕雉便陪在其身旁,受了许多她不该承受的苦,世人都说她狠辣,可她又何尝不是一个苦命的人呢?
不想杀
吕雉原本是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就因为父亲一个迷信的看相,她就要赌上整个后半生嫁给这个比自己大一辈的“流氓”。
那时的刘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说句接地气的话就是猴精猴精的,根本就看不出哪点有成材之相。
不仅如此,他还总是吊儿郎当的,一点不正经,总喜欢用他的高情商找些女人,说是沾花惹草也不为过。
可吕雉却愿意陪着他,尽管嫁给刘邦之后发现他已经有了儿子,她还是无怨无悔的追随其左右,从千金女儿一下变成每日挑水砍柴的妇女,如此大的跨度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后来因犯了错,刘邦不得已自立门派开始了反秦之路,可刘邦自己的错,吕雉却背了锅,被秦朝政府抓了去,在当时的年代,刑法可是极为恐怖的。
一个女人落到狱卒的手里该有多么凄惨,可就这样,她在出来之后并没有因此向刘邦邀功,甚至提都不提。
这还没完,在和项羽闹掰之后,吕雉又被项羽抓走当做人质,又受了两年虐待,和之前那样,出来之后依旧选择将所有委屈咽到肚子里。
或许,这等经历放到他人身上,也会忍不住黑化吧!
但当她回去之后看到戚夫人仗着宠爱作威作福的时候,不知作何感想。
作为刘邦的原配妻子,吕雉在随刘邦起家时就已经被一众属下认同,所以她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皇后。
戚夫人仗着年轻美貌跟在刘邦身前,殊不知,她所享受的,都是吕雉在刘邦最困难的时期一步一步陪着走过来的。
可戚夫人还不知足,甚至将主意打到太子的身上,皇朝之上,牵一发则动全身,若真被她夺去了太子之位,吕雉又该会有什么下场呢?
吕后和戚夫人一直以来不对付刘邦自然是知情的,但他也不好说什么,这种事情在后宫是在所难免的。
嫔妃之间争宠的事情皇上如何左右的了,除非修炼分身之术。
他很宠爱戚夫人,但吕后也为了刘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就算再怎么“小人”,也还是会念些情谊的。
当然,不杀吕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感情。
不能杀
当时,韩信和彭越的功勋太大,军中威望太高,这在古代皇朝之上是大忌。
所谓功高盖主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也不缺乏这样的例子。
所以这样的事情对于刘邦来说就是心头上的一根刺,但如何拔掉这根刺,就成了一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
若是强行除掉他们,那自己必将会落得个过河拆桥的骂名,失了臣心。
辅佐这样如虎狼一般的帝王,一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谁还又会付出真心呢?
当然,经历了无数磨难的吕后看懂了这一切,并设计害死了这两人,皇上不愿意背的骂名,皇后来背。
她要让刘邦知道,可以陪你打天下,同样也可以陪你守天下。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懂事的皇后,很多自己做不了的事她都做了,而且手段干净利落,如此心机和魄力,是朝堂之上必不可少的要素。
再加上,吕后最早时期就跟在刘邦身边,许多大臣都听信与她。
说实在些,虽说她是一个皇后,但在朝中已经有了不小的势力。
有了这股势力的存在,刘邦死后,吕后便能稳定局势,让那些觊觎大位的人有所忌惮。
刘邦也是看到了吕后的能力,才不惜冒着风险留了她一命,毕竟,这是他一手打下的天下。
打江山容易,可守江山难呐!
如何看待吕后?
只是,刘邦太过纵容戚夫人,甚至生出了废太子的想法,这才将吕后彻底惹恼。
虽然刘盈性格有些懦弱,但却也不是庸碌之辈,此举自然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可戚夫人每日灌输着这些思想,让刘邦废太子的想法越发强硬。
好在后来吕后找来了四位曾经刘邦都请不来的隐士能人,这才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在当时代表着民心所向,纵是皇帝,也不敢逆天而为,只得将此想法作罢。
可刘邦去世后,吕后还是害怕,刘邦一直以来都是心机深沉,保不齐在哪又藏了一道遗诏,于是便决定秘不发丧。
等到排查完之后,再做准备。
说到底,吕后也只是想活着罢了,一旦太子被废,立刘如意为太子,继位后戚夫人就成了皇太后,那她岂会留吕后一命?
只不过,吕后对戚夫人的手段有些令人发指了,直接将其做成了人彘。
这也是她留给后人狠毒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不过,吕后执政期间,百姓一片祥和,没有战乱,虽然在朝堂之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却也让世人看到了她治国的能力。
所以,历史上对于她总是具有很多争议,这就要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上考虑了。
或许也就是因为她,才会有了“后宫不得干政”这一说法,可见她对后世所带来的影响。
不过,生在那时候的女性是一种悲哀,很多时候都无法有自己的选择,能活命才是根本。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