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称出生在富贵人家的孩子为“富二代”,那么出生在奸臣家中,依然成为奸臣的就被称为“奸二代”。按照这样的说法,“奸二代”的身份严世蕃当之无愧。
严世蕃的父亲严嵩是一个奸臣,他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令人憎恨的奸臣。但是比起自己的父亲,严世蕃更让人讨厌。因为他的奸邪狡诈是建立在机智聪明上的,做的事情更加伤天害理。
严世蕃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了国子监读书,毕业后直接就走马上任。在职期间,因为他熟国典,识时务,善于揣测别人的心思,所以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因为皇上的重用,严世蕃手握重权,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收受贿赂,成为了明朝典型的奸臣。
当然严世蕃也有自己的厉害之处,不然怎么可以在皇帝和大臣之间来回周旋,甚至还游走于二十七个妻妾之中。能够如此的掌握管理时局,严世蕃有着不可多得的三大绝技。
揣测人心
严世蕃成为奸臣的很大原因就是有皇帝的宠爱,所以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讨好皇帝是第一要务。讨好皇帝的第一关键就是懂得皇上的想法,恰恰严世蕃最擅长揣测人心。
严嵩担任首辅的时候,年事已高,所以对于辅佐皇上,处理政务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严嵩就经常将自己无法顾忌的政务交给严世蕃去做,甚至直接让严世蕃亲笔完成。
按照规定,严世蕃的官职是不能处理这些事情的。但是因为严世蕃的处理方法深得龙心,所以皇上也就假装不知道。
根据史书记载,有一天夜里,皇上向内阁的人询问政务意见。内阁的大臣们都束手无策,严嵩就悄悄求助了严世蕃。
在等待严世蕃的答复中,皇上听了大臣们的意见,但是都不满意,甚至有些发火的迹象。终于严世蕃的答复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看后顿时就不生气了,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过目不忘
当然严世蕃不仅仅靠着揣测圣意而得到重用,他也是一个记忆力极佳的聪明人。当时明朝嘉靖帝信奉道教,时常举办祭祀活动。
在祭祀中有一个焚青词的环节,必不可少。在严世蕃还在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嘉庆帝喜欢写青词的官员,所以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
每当嘉庆帝想要写青词的时候,严嵩就将答复皇上青词的这个任务交给了严世蕃。因为严世蕃博古通今,记忆力极佳,而且对青词有着很深的研究,所以他的青词得到了皇上的赏识。
后来有一次,皇上读书遇见了一个不懂的地方,便向身边的大臣请教。但是大臣们都不知道皇帝说的那句话出自哪里,所以束手无策。严世蕃知道了,找出了那段话出自的典籍,并把它阐述得清清楚楚,给了皇上一个满意的答复,皇上因此加深了对严世蕃的重视。
精力充沛
前面的两个绝技可以后天培养,但是最后一个绝技就是天生的了。史书记载,严世蕃娶了二十七个妻妾,日夜笙歌。严世蕃的生活可谓是纸醉金迷,但是他要处理的工作有很多,所以精力充沛是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如果不是精力旺盛,怎么能够在繁忙的公务中还能找到时间喝酒娱乐?
严世蕃经常纵情声色,为了让自己不在正式场合呈现一幅醉酒的样子,所以他自创了一套醒酒的办法。这个方法就是用滚烫的毛巾热敷额头,等待毛巾稍有凉意,就再次换另一张热毛巾,如此三次,就可以醒酒。因为这样的方法,严世蕃从未在公共场合出过任何差错。
因为精力旺盛,所以严世蕃没有被繁重的政事公务拖垮身体,还能找出时间来花天酒地。但这朝歌夜舞的奢侈生活,成为了当时人们对他深恶痛绝的理由。
严世蕃精力旺盛,善于揣测人心,记忆力超群,在朝堂和个人享受中游刃有余。
结语
不可否认,严世蕃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但是他却将这些天赋用错了地方,把自己的享乐放在了前面,不顾百姓的死活,因此成为了遗臭万年的奸臣。本该流芳百世,但是落到了臭名昭著的下场,严世蕃也是罪有应得。
倘若他将自己的优势用到了正确的地方,当时百姓的生活可能会得到大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