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俞国桢牧师诞辰170周年
上几天,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副主席、静安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基督教闸北堂堂管会主任秦小林牧师微信给我提醒,2023年1月30日是中国近代基督教著名牧师俞国桢先生诞辰170周年纪念日,并提供了他撰稿的纪念文章《俞国桢牧师生平行述》。那天,我从外地赶回,到了深夜才读到秦牧师的文字,读到深处,无不感慨,内心不由得一下子溯往十九世纪末,那里是新市历史文化风起云涌的背景。
俞国桢先生,字宗周,1853年1月30日出生在浙江宁波府鄞县姜山俞家埭,1932年11月1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0岁。今年是他诞辰的一百七十周年纪念。这位基督教牧师身负盛名,他是中国基督教民族化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基督教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又是担任过新市耶稣堂六年的执堂牧师,是新市古镇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人物代表。
关于俞国桢先生的名字,缘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大多数新市百姓对他非常陌生。但对我来说,却是自己内心非常敬佩的伟人。是的,这几年我通过相关资料,挖掘到关于俞国桢先生在新市近代史上留下的行踪,然后查找到令我肃然起敬的关于他生平宏伟的事迹。在此精神感召下,本人写了多篇文字来转载记述他对于新市文化事业的贡献,旨在让更多的新市人晚辈记得他的名字,记得他对新市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记得这一份历史文化骄傲,让它化为新市人一笔建设家乡未来的精神财富。
感谢上海秦小林牧师,在我苦心孤诣挖掘俞国桢牧师的事迹中,出现在我需求帮助的人列之先。秦小林牧师在上海基督教闸北堂牧会30年,担任主任牧师20年,俞国桢牧师是这座教堂前身的首任华人牧师,秦牧师是俞国桢牧师事业的嫡传承继者。秦牧师看到我的第一篇关于纪念俞国桢牧师的文字时,主动联系了我,并无私奉献出他研究多年的俞国桢牧师的行迹资料,千方百计搜寻关于新市耶稣堂的历史文化篇记,其倾心相助为我指点付出,令我极其感动。在这基础上,还亲自驾车来新市面叙,让我对俞国桢牧师一生光辉事迹更有全面的了解。在此,本人对秦牧师的义助之举深表由衷谢意。
俞国桢牧师生平伟业宏大,非文字能够尽美表达。正如秦牧师在他的《俞国桢牧师生平行述》文字中,谈及到这位闸北堂前身首位华人牧师,他是在十九世纪末的苍茫岁月中,从浙北新市走出来的:
俞国桢牧师于1888年10月29日在新市长老会堂由杨灵照、徐家仁、密尔斯按立为牧师。1894年被聘为上海虹口长老会堂(闸北堂前身)首任华人牧师,主持圣工达三十年之久。1904年率先创立沪北海宁路自立长老会堂。
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到,俞国桢牧师在新市耶稣堂(当年为“湖州新市长老会堂”)工作了六年之久,并担任教堂传道。他是在新市期间正式成为一名神圣的牧师,六年的新市教堂传道工作中,他与新市百姓亲密接触,深入调查民情,了解他们物质与精神上的苦难,六年岁月让俞国桢牧师深受新市古老智慧文化的熏陶,让他从一名普通的传道者,逐步提升了对事物观察的境界,成为一名熟悉业务、通谙世理与社会积弊的成熟思想者。这一点上,当他调离新市,去上海赴任上海虹口长老会堂(闸北堂前身)传道牧师一职,之后能够大量表现出风生水起的人生辉煌业迹,就可以获得证实。
据秦牧师整理编写的《俞国桢(宗周)家谱》一文发现,俞国桢牧师在新市工作期间,带来事业与生活多重的大变化,让俞国桢牧师经受到人生的磨难与幸运,一切终世难忘。在生活上,六年时间内,俞牧师的原配陈氏夫人离世,余氏夫人续弦,并生出他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孩子,一位叫俞梅,一位叫宁漫。在事业上,他在新市被荣幸按立为牧师。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新市工作期间,荐引中国基督教著名学者陈金镛先生担任新市耶稣堂学校教员,这为日后陈金镛先生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优秀儿子陈梦家先生与赵萝蕤女士的婚事,埋下了可喜的伏笔。总之,俞国桢牧师在新市工作期间长达六年,有很多感人的传道事迹,只缘于时光尘灰遮蔽,难于披露示于世人。
根据本人对历史资料的考证,1864年,美国北长老会宁波教会的葛琏牧师邀约上虞人金麟友一起往杭州发展传教,路途经过新市,发书传道,便设立支站,展开传教活动。二十四年后的新市,俞国桢先后授命在新市执牧传教,这坎坷的二十四年,是新市耶稣堂建立期间最为艰苦卓绝的开创史,期间布满了基督教传道人的开拓辛酸与不易。在俞国桢执牧六年期间,新市耶稣堂历史发展进入转折期,凭着俞国桢的敏锐与智勇,大胆进行社会风化建设,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并取得了传道环境明显趋好的成绩,人们对耶稣教的公益精神有了理解提升,并获得大部分民众的支持。在此基础上,俞国桢先生执牧后的新市耶稣堂发展,至十九世纪末,进入到张葆常牧师时代,新市传道在教学、医务、习俗风气变化上,取得了卓越长足的推进,文化传播十分喜人。
这位睿智的思想者与忠诚的传道者,他是从1894年正式走出新市古镇的,应邀往大都市中国上海上海虹口长老会堂(闸北堂前身),这家原英国籍主持传道的教堂,从此就开始了华人牧师主执的新历史,掀开了上海乃至中国基督教历史不平凡的一页新篇章。事隔十二年,1906年1月25日,俞国桢牧师宣告成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基督教民族化序幕的正式拉开,这一举动意义非凡,正如秦小林牧师在《俞国桢牧师生平行述》一文是说道:
俞国桢牧师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激起强烈的爱国热情,他认为作为中国传道人,应有自己的尊严,主张中国教会独立自主,摆脱外国教会控制。主张“有志信徒,图谋自立,自养,自传……绝对不受西教会管辖”。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读到了俞国桢牧师热血沸腾的爱国情怀,提出基督教文化传道的“三自”方针,以一位政治家的高度预言了中国基督教文化发展的未来,提出了一条中国基督教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令人震聋发聩的内心撼动与无比感慨。
最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位伟大的牧师来新市耶稣堂执牧的那一年,正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神学家、国际基督教著名学者赵紫宸先生在新市的华诞之年,这种巧合的邂逅,让人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似有某种关联。
身居仙潭思先贤,心飞高处菊花台。今天,我们回顾俞国桢先生诞辰的一百七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政治面貌、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建设诸方面的成就,举世刮目。中国的基督教文化运动在政府领导下,坚持“三自”传道方针,走上了平稳发展、又接轨于中国精神文化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些成绩取得,凝结了众多先烈与先人贤者的智慧与勇敢。值此俞国桢牧师诞辰一百七十年之际,我们的内心自然波澜不息,想到很多,看到这位伟人踩着冻土前行,精神发光,而我们目睹这些光明,内心自有乡情文化温存,敬仰之心越发如山之重。我们要记住它的名字,化为自身的动力,为家乡建设与社会进步发展,不辱使命,不负韶华,积极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