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病死沙邱,胡亥继位并害死公子扶苏之后,很快就天下大乱了。先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加之被秦始皇一个一个收拾了个遍的六国趁着始皇帝一死,自然一哄而起了。
强大的大秦帝国很快就在这股钢铁洪流般的力量摧毁下,土崩瓦解了。推翻大秦的主要力量,除了原先的六国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沛人刘邦。
秦朝灭亡之后,自然没有一个人独占了的道理。秦始皇开创了天下一统的大业,胜利者们自然还是要分封天下。谁应当受封呢?自然是六国之后,和当时灭秦有功的人。谁来主这分封的事呢?自然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人。这都是自然之理,无待于言的。
沛公人关之后,项羽也定了河北,引兵人关,谁知道沛公早派兵把关门守住了。项羽大怒,便把函谷关打破。这时候,项羽的兵有四十万,驻扎在鸿门。沛公的兵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论兵力,是敌不过项羽的。
幸而项羽有个族人,叫做项伯,和张良有交情,听得项羽下的军令,明天要打刘邦,便趁夜来见张良,劝他一同逃走。刘邦乘势,便托他去向项羽疏通。第二天一早上,又带着张良、樊哙等几个人来到鸿门赴宴,亲自跟项羽把守关的事当面解释了一番,才算支吾过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当初楚怀王曾经和诸将立一个约,说“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时候,项羽差人去报告楚怀王,怀王便回他“如约”两个字。此时项羽手握40万大军,实力最为强横。面对关中咸阳这块大蛋糕哪里还肯听怀王的话,便自己分封起诸侯来。他所分封的是: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他却自立做西楚霸王。表面上把楚怀王尊为义帝,实际上却把他迁徙到江南的郴。没过多久,又把他弑了。
其实,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项羽的分封诸侯,是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的…
第一,他猜忌沛公刘邦,不愿意让他占据关中肥沃之地。最终把刘邦分封到巴、蜀、汉中,称这也是关中。又把章邯等三个降将封在关中,堵住刘邦出路。原以为这是万无一失的安排,却不料被韩信暗渡陈仓,一举而定三秦,这一完美计策也宣告失败。
刘邦从一个小混混在秦末动乱中,快速的抓住机会做到了沛公的位置,手握十万大军,能力不可谓不强。然而这么有能力的人,项羽既猜忌他又不肯杀死他,这就为他最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第二,项羽把赵、魏、燕、齐的旧王都封到了别处去,人家心里肯定就不服。不服还不行,因为六国里没一个能打的,虽说干不过你项羽,但是在背后搞搞小动作还是可以的。
很快,田荣就并了三齐;陈余也起兵攻破张耳,迎接代王歇做赵王。赵王感激陈余,就把他封做代王。眼看刚刚被平定的天下又要动乱起来,项羽只好亲自去平乱,做一个冲锋陷阵的灭火队长。
看到有机可乘,汉王刘邦启用韩信还定三秦。出关后的刘邦,势如破竹。先后打败韩王郑昌、河南王申阳、魏王豹,很快就集结了五十六万大军往东伐楚、攻打项羽老巢彭城。项羽听闻此事,带了精兵三万火速回援。
三万疲惫之师主动攻打五十六万以逸待劳的大军,任凭是谁都会认为他是疯了。然而就是这么疯狂的举动,竟然还成功了,反正这又不是第一回了。这一仗,项羽把刘邦打得大败。刘邦只得龟缩荥阳城中,伺机而动。
第三,项羽把六国诸侯封到别处,把自己心仪的人封到好的地方。然而蛋糕就这么大,得不到好地方的人自然有意见。再加上“有功而未得封”或“拥兵而无所归”的人,也想要捣乱。
项羽帐下最勇猛的将领就是龙且和英布,龙且在韩信平定三秦时就战死了。此时,英布却活得好好的。英布被封为九江王,本来是项羽最得力的将领。后来刘邦、陈平使用离间计,英布就叛了项羽,降了刘邦。
范增本来是不亚于谋圣张良的智者,在项羽的叔父项梁起事时就替他出谋划策,可谓百无遗策。最终在刘邦、陈平的离间计下,也离开了项羽的阵营。
就这样,先后从项羽帐下离开的人就有韩信、陈平、英布、范增等等。他们很多人离开项羽后很快投入到敌对的刘邦阵营中,而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可用。就这样,优势力量慢慢从项羽一侧滑向了刘邦。
刘邦退守荥阳之后,楚汉进入相持阶段。这期间刘邦除了离间项羽,还做了几件事情。让萧何留守关中,补充军队补给;让韩信攻取六国,壮大实力;散布谣言,收取民心;聚拢人才,积蓄力量。
刘邦一方力量慢慢在壮大,项羽一方渐渐的兵少食尽。没办法双方只得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此后,项王引兵东归,然而故事还没完…
项王引兵东归,汉王却并不想放过他。趁着项王大意之际,汉王联合韩信、彭越把他围在垓下。项王虽然依旧勇猛无匹,以八百骑突围而出。来到乌江,感叹天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遂自刎于乌江。时也!命也!
自此,天下再次一统于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