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法律是专门为蒙古人定制的,对汉人草菅人命,那真是罄竹难书啊。这也是造成了元末后期,各地揭竿起义的原因。
元朝《刑法志》和《元典章》里面规定:如果蒙古人因为争执或者喝醉了失手把汉人打死了,那么这位蒙古人只需要处以杖罚,并赔偿死者的丧葬费用就行了。但是如果是汉人把蒙古人打死了,处以死刑是必须的,而且还要抄家,没收所有的家产,汉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比汉人还低一等的朱元璋这些南人们了。
朱元璋就是在起义中脱颖而出的一位乱世英雄,出身于农民,做过和尚,当过小偷,25岁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开始反抗元朝。
据悉,在数年的征战中,朱元璋部队共消灭了元军1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蒙古男人,而存活的数10万蒙古女人被俘虏后,朱元璋是如何恩威并施地安排她们的呢?
首先,是衣服、语言上的要求。
禁止她们穿蒙古族传统衣服,全部改穿汉服,并且禁止说胡语,所有人都要学习汉语,说汉语。
其次,是婚嫁上的规定。
洪武五年5月,朱元璋在颁布的《兴礼诏》当中明令禁止明朝境内的蒙古人相互通婚。一旦有违禁者被发现,男女都要受到杖责八十的刑罚。这条禁令也被写在了《大明律》中。
再者,严令禁止蒙古人内部的“继婚制”。
当时蒙古的社会组织,除了居于特权地位的可汗、那颜外,普通的蒙古民众都是一夫一妻制。但是他们有个陋习:如果父亲死了,儿子就可以继承父亲的妻子。同样,哥哥弟弟也可以继承自己的嫂子、弟妹,父亲也能够继承自己的儿媳妇。
这种不为汉人接受的伦理婚嫁,朱元璋明令禁止了。
朱元璋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走法,显然是有目的:
一、防止乱伦。
蒙古有规定:在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位置和老婆,而这种“乱伦”的关系是汉人的禁忌。释放元朝后宫的女人,以儆效尤,就可以杜绝这种恶习在明朝的后宫盛行。
二、防止仇恨。
给蒙古女子一条生路,去留随意:既可以回到北方去过畜牧业生活,也可以留在中原继续生活。这样她们,以及后代们将减少对汉人的怨恨。
三、防止分化。
如果她们愿意和汉人通婚,服饰、语言,以及其他各方面习俗都会纳入了汉族的文化体系。这既是基因上的改良,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可以说,朱元璋这一招绝了!
不管是对蒙古女人,是对稳固明朝的根基,还是对瓦解元朝残余势力来说,都是一招妙棋!
这只是历史的冰山一角,关于朱元璋的抱负、野心、掌控全局这方面的能力,董浩读书推荐《朱元璋传》这本书,我们来了解吴晗笔下这个多面而复杂的人物:残酷的政治家、恐惧症患者、终身学习者。他之所以能够逆袭成功,并夺取天下统治权,既有历史原因,更有他自身的大局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存在争议的皇帝内心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