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南征选择四越巢湖,为何曹丕却选择走中渎水?|曹丕2
创始人
2024-11-25 03:42:46
0

原标题:曹操南征选择四越巢湖,为何曹丕却选择走中渎水?|曹丕2

曹操共发起过五次南征战役,除了第一次是从宛城南下荆州之外,其余四次均选择从中路进攻,即从合肥出发,经过巢湖后强攻濡须水口。可惜的是,由于东吴在濡须水口严防死守,曹操最终遭遇了“四越巢湖而不成”的尴尬,成为他军事生涯的一大污点。

曹丕继位后,接棒继续南征,誓言完成老爸未竟的事业。从222年至224年三年之间,曹丕共三次南征东吴,频率比曹操十年四次南征更高。不过,与曹操从中路死磕濡须坞不同,曹丕却是从东路的中渎水南下。

那么,曹丕为何不走中路濡须水,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从东路中渎水南下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曹操南征说起。

曹操南征:死磕濡须坞

中原势力要讨伐南方割据势力,理论上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分别是西路的襄阳路线、中路的濡须水路线以及东路的中渎水路线。

襄阳路线最大的优点,是水陆两军可从宛城直达江陵。当年曹操的虎豹骑就是从宛城南下追杀刘备,闪电夺取了江陵;但是,此路线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从江陵东下扬州,只有水路可走,曹操第一次南征时,就是在从江陵东下扬州的路途中,被周瑜凭借水军优势在赤壁大败,从而错失了一统天下的良机。

此次惨败使曹操意识到,在水军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从襄阳南下伐吴是行不通的。此后,他选择从中路濡须水南征:从合肥出发,经过巢湖,强攻濡须坞。

此路线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水陆两路并进,既可发挥曹军的陆军优势,又能用船运送军粮,而且只要突破了濡须坞,就能直捣吴都建业。但糟糕的是,曹操四次攻打濡须坞,竟无一胜绩。

既然无法突破濡须坞,曹操为何不从中渎水南下呢?答案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他这样做。中渎水又名邗沟,是吴王夫差当年开凿的人工航道,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此航道已经多年无人清淤维护,导致航道不通畅,运送粮食的船只无法通行。

另外,长江口风大浪急,天气难以预测,曹操的水军无法驾驭此地的客观条件。正因如此,曹操才终生不从中渎水南征。

那么,曹丕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执意从中渎水南征东吴呢?

曹丕南征:醉翁之意不在酒

曹丕在位期间三次南征东吴,除了第一次南征是从西路、中路、东路三路齐发外,其余两次均是兵进广陵。

1、第一次南征:夺取臧霸兵权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因为孙权不肯遣子入朝为质,决定御驾亲征,兵分三路伐吴。其中曹真率西路大军从襄阳南下攻打江陵,曹仁率中路大军越巢湖强攻濡须,而曹休、张辽则率东路大军从中渎水进逼洞浦。

曹真的西路军连战连捷,很快就开始围攻江陵城。东路的曹休、张辽也势如破竹,在洞口之战中打败了吕范等人,歼敌数千,甚至一度杀至江南的徐陵。但曹仁的中路军却在大好形势之下,被吴将朱恒用计击败,损兵折将,于是,曹丕诏令各路伐吴军队撤军。

曹丕的撤军行动令人费解,因为此时曹休的东路军还占据着优势,完全有机会攻占江南的徐陵,而且西路的曹真同样占据着上风。在这种情况下,曹丕为何要急于撤军呢?

曹丕撤军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南征的任务已经完成。

此役曹丕亲临宛城坐镇指挥,当时的宛城太守是杨俊,是曹植的铁杆支持者,曹丕早就对他不满,在将同为曹植党羽的丁仪、丁廙兄弟处死后,曹丕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漏网之鱼杨俊。

果然,曹丕很快以城中不繁盛为由,将杨俊下狱,任何人求情都不肯赦免。杨俊自知在劫难逃,于是在狱中自杀身亡。

同样,东路主帅曹休除了进攻浦口以外,还身负另一重任,那就是取代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藏霸,都督徐州诸军事。

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三国志·魏书·臧霸传》引注《魏略》

曹操逝世时,臧霸手下的将士竟参与哗变,这是等同于叛乱的行为。当时迫于形势,曹丕采取了安抚的策略,稳定了局面,但他已不信任藏霸,因就借南征之机,让曹休取代了藏霸。

正是因为任务已经完成,曹丕才在东、西两路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2、第二次南征:将青徐两州官员大换血

刘备病逝白帝城后,孙权选择无视曹丕,重新与蜀汉修好,这惹恼了曹丕,于是,他就以孙权反叛为由,再次南征东吴。

黄初五年(224年)七月,曹丕御驾亲征。他亲自乘龙舟指挥水军,沿着蔡河、颖水进入淮河。九月,南征大军抵达广陵,准备渡江作战。

据史料记载,此时恰逢长江水势大涨,而且吴将徐盛在建业周边百里设置了篱笆,并在其中放置稻草人,又在江面放置了大量浮船,远远望去,足以以假乱真。曹丕认为吴军早有准备,于是下令退军。

但是,这一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东吴的假城墙无法骗过探子的眼睛,曹丕只要派探子打探一下就清楚了,何必急于退兵呢?除非,他此行的目标不是东吴。

九月,遂至广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诸将守—《三国志文帝纪》

据史料记载,曹丕此行的目标确实不是东吴,伐吴只是他出兵的借口,他真正的目的,是对青、徐两州的人事进行调整。

众所周知,青、徐两州一直是藏霸等泰山豪强的地盘,当初他们将宗族全部迁至邺城,从而获得了曹操的重用。但是,青州兵哗变事件使曹丕起了戒心,他先是将藏霸调出徐州,这次又以伐吴为名御驾亲征,将青、徐两州的官员换成他信任的人。

3、第三次南征:震慑青徐豪族

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杀太守徐质—《三国志·文帝纪》

黄初六年(225年)六月,徐州属下的利城郡发生了士兵起义事件。利城郡的士兵在蔡方等人领导下,攻占了郡城,并杀死太守徐质,推举当地人唐咨为首领,随后又攻打邻近郡县,壮大起义力量。

利城郡的前任太守正是泰山四寇中的吴敦,所以,此次起义很明显是青徐官场换血的后遗症之一。令人担忧的是,此次起义是士兵与地方豪强联手发难,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抑制,势必会造成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后果。

正是考虑到这点,曹丕才不顾鲍勋的劝谏,执意劳师远征,再次以南征的名义兵发广陵。不过,他真正目的是要展现出治乱的决心,以震慑青徐两地的豪族,具体的做法,是在广陵搞阅兵仪式炫耀武力。

阅兵完成后,曹丕以江水结冰,导致战船不能进入长江为由,班师回朝。

综上所述,曹丕南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青徐两州,所以,他才执意走中渎水路线伐吴。

结语

所谓一叶知秋,曹操逝世时青州兵的哗变,使曹丕意识到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存在失控的风险。于是,他就以南征孙权为由,三年内三次兵进广陵,先是解除了藏霸的兵权,紧接着又将青、徐两州的官员大换血,最后搞了个十万人的大阅兵,展现出他治理青、徐两州的决心,以威慑地方豪强。

至此,曹丕成功解决了青、徐地区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稳定了魏国的局势,巩固了北方的统一,使魏国综合国力更加强大。

所以,曹丕南征的真实目的不是伐吴,而是以此为幌子平定青、徐两州的割据势力。这,就是他三次南征均走东路中渎水的真正原因。

相关内容

原创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做出了一项震惊四座的决策——他不仅首次公开指...
2025-04-21 17:07:39
原创 ...
时隔两年多,新一季“杜兰特去哪儿”的连续剧又要揭开帷幕了…… 两年...
2025-04-18 16:09:09
原创 ...
特朗普政府4月12日公布的37页豁免清单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
2025-04-17 12:11:28
原创 ...
###茶杯用久有茶垢不卫生,别用纸擦,教你3招,轻松清洁茶杯 在...
2025-04-17 09:13:45
原创 ...
农夫山泉最近又干了一件大事。 3月31日,由农夫山泉公司在云南普洱...
2025-04-17 07:20:31
自驾环海东路,精装假期朋友...
自驾游洱海追自由的风三月街假期,正过着五一小长假,要来了快活的日子...
2025-04-13 13:33:16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 原标题: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人战绩最强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我...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 原标题: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的密码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