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称诸葛亮长于政治管理,而不擅长奇谋,“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加上他北伐一直没有成功,所以现在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在军事上能力不行。但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成就并不差,足以称得上军事家。
在三国时期和之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查看蜀军营地以后,曾经感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司马懿曾经平定孟达之叛、远征辽东,其军事能力在历史上也一直得到肯定,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军事家之一,能得到他如此肯定,诸葛亮的能力自然不弱。
而在三国以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诸葛兵法》一直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广为流传。到了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也对诸葛亮的奇正之法也赞叹不已。唐朝设立武庙时,诸葛亮和韩信、白起等著名军事家并列,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同,显然不是靠民间传说神话而来,而是他的能力确实非常出色。
诸葛亮虽然北伐没有成功,但是他还是取得了不少战绩
诸葛亮曾经深入蛮荒之地,平定了南中之乱,收服南蛮。在古代,这种边疆之乱一向非常麻烦,即使是王国盛世,失败的战例也不少。诸葛亮在夷陵之败蜀军实力大损,北面又有魏国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快速平定叛乱,并彻底收服南蛮,这个成就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诸葛亮在北伐时,虽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是在五次北伐中还是胜多败少,特别是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还击败了司马懿,杀死了魏国名将张郃。在曹真伐蜀时,诸葛亮还抓住机会,命魏延、吴懿率军深入羌中,击败了魏将费耀和郭淮。
应该说诸葛亮在蜀国国力劣势的情况下,能迫使魏国处于守势,这个战绩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且诸葛亮的北伐,也给魏国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辛毗、杨阜等人就在奏折中提到,因为蜀军北伐,魏国的经济大受影响。而在诸葛亮死后,曹叡才终于放心大修宫殿看,诸葛亮的北伐并非全然无功,只是因为两国实力差距太大,无法在暂时内奏效而已。
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成功,主要是当时魏蜀两国国力差距太大,而他的对手也不弱,并非他的能力问题
在三国时期,蜀汉仅占据益州一州,是魏蜀吴三国中国力最弱的一个。而且在诸葛亮掌握军政大权之前,蜀汉经历了荆州、夷陵两次大败仗,蜀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人才也损失极大,蜀汉国力大损,和魏、吴相比就更差了。所以在诸葛亮北伐前,魏国根本就没把蜀汉当作威胁。
在诸葛亮执掌朝政以后,励精图治,才慢慢恢复了蜀汉的实力。但是受限于蜀汉的国力,蜀军的兵力一直很有限。以蜀汉灭亡时为例,当时蜀军总兵力不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而魏国灭蜀之战就出动了至少16万大军,淮南三叛司马昭更是动员了26万大军,诸葛诞也有差不多20万人马,这还没算魏国留守关中、荆州、河北的兵力,双方实力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当然,诸葛亮时期蜀汉的国力比末期要强一些,蜀军兵力也要多一些,但是总的来说,诸葛亮北伐时所能动用的兵力还是很有限的,远远少于魏军。而且魏国当时也有不少出色的军事人才,像曹叡、司马懿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而曹真、张郃等人能力也不差,都是合格线以上的将领。
双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对手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所以诸葛亮北伐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并非是他的能力问题。
应该说诸葛亮在军事上成绩斐然,不仅有军事著作,还有实战战绩,一直得到历代军事家的认同,足以当得上军事家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