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桶中香气逼人的花瓣飘满了水面,14岁的高氏正如娇艳欲滴的花苞,沐浴过后,就要被裹在被子里抬到已47岁康熙帝的龙床上。
这一晚后,高氏独占恩宠数年之久,四年间接连为康熙生下了三个孩子,可以说这四年时间里,高氏不是在生孩子的路上就是在被宠幸的路上。
高氏一定是在那段时间里,后宫莺莺燕燕中尤得康熙欢心的一个。只要皇帝开心,金口开一开,瞬间可以送你上青云。
可惜的是,高氏拥有一副姣颜和争气的肚子,却没能拥有助她高升的出身。辛辛苦苦这些年,到底是妃是婢,还是皇帝暖床的,自己都不清楚了。
这一切的根结,大概源于高氏是汉女。
那作为汉女,高氏又是怎么近身皇帝又被宠幸呢。
这就要归功于清朝的选秀制度。
当时女子入宫的方式,除了是满族或蒙古族王公的女儿,出厂就带着尊贵的身家,可直接送进皇宫。
另外就是身为八旗女子的选秀,在满清时期,为皇帝选秀女是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标准。
首先是三年一次的八旗选秀,秀女的年龄是头一个重要关卡,须在13到17岁之间。
接着是卡在家世门第,需既有实力又有背景的家族才有资格。
都满足条件后,各家族先递交名单到皇宫,经过一层又一层的筛选,之后才到皇上手中,再挑选。
若落选,条件好的,留牌子,保留名额,三年又三年,到下次选秀再来。
但这中间,女孩子就失去了正常的婚嫁机会。这找谁说理去,不要你还要圈住你。
还有就是一年一次的内务府选秀,这一类身份就比较低下一些,八旗包衣出身,她们是没资格去够到皇帝龙床的。
但男人和权利就是给你证明,只要你长得好看,就让你做特别的那一个。
其中就有一位乌雅氏,康熙十分喜爱,从包衣一路荣升到宠妃,后来还做了皇后,生下了四皇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这个时期的八旗,主要靠兼并其他的满洲部落,还有一些归附的蒙古人和汉族人,所以初期的八旗包括了满、蒙、汉。
清代顶流书法家,高廷秀,就是高氏父亲,出身汉军正蓝旗,妥妥的满清在编公职人员。
不管高廷秀愿不愿意,舍不舍得送女儿进那高墙深宫内,到了年纪都得送。
所谓成也八旗败也八旗,身为八旗女子,满清规定没有经过进宫选秀的女子,统统不得婚配。
生在江南烟雨的高氏,又在书法大家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中成长,身上自是一股空谷幽兰,温婉清雅之气。
康熙许是看腻了关外女子的狂野奔放,一眼就从一众秀女中挑出了高氏。
在高氏生完第三个孩子皇二十子胤祎后,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从此失去了皇上的宠爱,康熙毫无缘由的可以说戛然而止的收回了对高氏的情有独钟。
这也是高氏身上尤为特别和悲哀的地方,宠爱有,子嗣有,盛宠时寂寂无名,失宠时毫无征兆,终究是错付了。
高氏一直得不到册封,也许对于康熙来说,内心有着与生俱来的满族尊贵的优越感,宠幸汉女不过是男欢女爱。
况且当时的满清制度也是排汉的,所以于公于私,要册封汉女得到后宫高位,那是不可能也是不被允许的。
但是,对于汉军八旗出身的高氏和包衣出生的乌雅氏,都得到了康熙帝的特别喜爱,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身份低微。
对于英明的康熙来说,此时的后宫分配也有他一些政界因素的考虑,之所以宠幸这些身份低微的女子,就是要打击朝中王公权贵的势力,达到一定的权势平衡。
高氏身为女子,毋庸置疑成为了权势的牺牲品,虽然之后在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皇考秀贵人、皇祖襄太嫔的册封,也算得到了皇氏认证。
但年纪轻轻却似守了活寡,生育三个子女,却只有一个儿子胤祎健在,因为夺嫡牵连,一生抑郁,堂堂皇子落得一个守陵之职。
好在高氏心境平和,不争不抢,看淡得失名位,倒也平平安安送走了康熙,熬倒了雍正,迎来了乾隆。
一个被权势选择,被爱人抛弃,惨遭孩子夭折的女人历经三朝,半生荣辱沉浮,终得善终,若不是有淡泊平和的心态,怕又是另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