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些原本对于江山社稷有功的大臣,按理来说,皇帝一般都是不舍得杀的,毕竟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江山做出过非常大的贡献,而且留着他们,自己未来的朝政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些。但是,若是他们非死不可,那么他们一定是犯了皇帝的大忌讳。
在朱元璋的政权里面,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叫作刘伯温。这个人可以说是足智多谋,为当年明朝打下江山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为什么朱元璋不愿意放过他,最终还是把他给逼死了呢?
在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曾经和他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自己的宰相因为疾病缠身,所以不得不退出朝堂,但是国家不能没有宰相,究竟任命谁为新的宰相,朱元璋没有定论,因此,他前往寻找刘伯温询问意见。
他首先询问杨宪是否可以。这个人和刘伯温是关系亲密的好友,皇帝如此询问,简直就是在试探自己是否有结党的行为。因此他回答道,这个人的确有才能,但是他的器量太小不足以成事。用一个圆滑的回答帮忙遮掩过去。
接着他又询问汪广洋。这个人虽则背后没有什么,但是却是一个十足的中间派,这为刘伯温以后安排自己的人设立了阻碍,于是他表示这个人更是没有才华,根本不值得皇帝对他多加考虑。询问到最后,皇帝朱元璋感慨说:“看来只有你能够做我的宰相了,不如就你来当我的宰相吧。”但是这个时候刘伯温却说了不该说的话,他说:“不行,我脾气太坏了,如果贸然让我当选的话,有可能要辜负皇帝的圣恩。”
这下可好,你把朱元璋所有的人选全部都否定了,自己还不愿意上任。不愿意上任的理由,竟然还是自己的脾气太坏了。朱元璋当即起了杀心,也正是因为这次的谈话,使得朱元璋从此对他有了嫌隙,也为后来他的死做了铺垫。后来胡惟庸举报他私结党羽,对皇位有所企图,这让朱元璋彻底翻了脸,在病中皇帝送去了药,吃完之后刘伯温再也没有醒过来。朱元璋:你来当宰相吧,刘伯温:不行,我脾气太坏,朱元璋当即起了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