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5 没有必要过度吹捧,也没有必要过度踩踏。
作者:淮河雨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题引:根据俄罗斯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发布的消息,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8月30日晚因病去世,享年91岁。8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悼,普京总统的内心其实是五味杂陈的,曾经他痛批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最大的罪犯。但是如今斯人已逝,功过是非当交给后人评述。
戈尔巴乔夫和普京。
淮河雨向来认为对于戈尔巴乔夫不必过于吹捧也不必过于踩踏,事实上不管评价是否两极化,戈尔巴乔夫确实是历史格局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
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写了历史进程,淮河雨对此不敢苟同。就马后炮的角度来分析三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能够看到,戈尔巴乔夫其实只是拿起笔在历史书上签字的那一个,而改写历史的人其实是千千万万苏联人。
819事变中,莫斯科人阻止苏军坦克进入莫斯科,可见苏联已经被民众抛弃,这是长期不满积压的结果。
1991年12月25日是历史永远铭记的一天,在圣诞节,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发表了讲话。而在讲话之前戈尔巴乔夫其实已失去了权力,他已经成为一个象征而已。
“命运已经决定,当我成为国家元首时,这个国家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很多人将这段话视为戈尔巴乔夫的辩解,这样的观点只能说对一半。
戈尔巴乔夫为自己辩解,虽说是辩解之词,但还是道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
1985年3月11日当54岁的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时,苏联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之前安德罗波夫的改革或许会有一些效果。
然而安德罗波夫仅仅当政一年多便撒手人寰,后继的契尔年科也是重病缠身,很快便也去世,兜兜转转留给戈尔巴乔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后世普遍认为安德罗波夫改革一旦成功,苏联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
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这点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而且这个烂摊子烂的程度可能也是历史级的。
另一边遗憾的是戈尔巴乔夫也不是一个足以逆天改命的人物,在其执政的6年时间里,最后两年苏联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只有之前的4年相对稳定。
其实戈尔巴乔夫是安德罗波夫钦点的接班人,但是戈尔巴乔夫资历尚浅,因此被契尔年科截胡。
戈尔巴乔夫利用这宝贵的4年时间做了一系列改革,但是结果非常糟糕。采取“新思维”动摇了苏联的信仰,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改革又得罪了苏联内部的保守势力。
最终苏联内部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对戈尔巴乔夫都失去了信心,恰逢叶利钦等人快速崛起。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加速了苏联的混乱,在这点上他是有责任的,但只是次要责任,根源还在于苏联自身结构问题。
叶利钦的崛起是压垮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根稻草,1989年戈尔巴乔夫推动选举改革,各个加盟国自由选举,已经被解职的叶利钦借此重返政坛。1991年6月叶利钦宣布俄罗斯独立,退出苏联,此时的苏联已经名存实亡。
不客气地说从1990年开始戈尔巴乔夫已经失去了对苏联的控制,1991年8月19日不甘苏联解体的保守势力发动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软禁,自此戈尔巴乔夫的角色就彻底成为了一个象征。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具体的责任人,叶利钦在苏联解体这个事件上的责任不输戈尔巴乔夫。
后面的事情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晓,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而苏联的死敌美国却凭借一场堪称完美的海湾战争一洗越南战争失败的阴霾,踩着苏联的尸体成功登顶。
于是人们把苏联解体的责任都归到了戈氏头上,事实上戈尔巴乔夫最多只算是把墓碑竖起来的人。至于墓碑的雕刻、棺材的准备、坟地的挖坑,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棺材何时下葬只是时间问题。
耄耋之年的戈尔巴乔夫,人们无法挽救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苏联也一样。
但是苏联解体也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本意,所以力捧戈尔巴乔夫的言论其实也可以消停一点。直到1991年6月俄罗斯宣布独立时,戈尔巴乔夫还组织剩下的苏联加盟国,试图改组苏联强行续命,但是历史的车轮已经不是戈尔巴乔夫所能阻挡的。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确深受西方的影响,不过本质上戈尔巴乔夫依然是维持苏联的利益,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戈尔巴乔夫也不会让苏联解体。
叶利钦要求戈尔巴乔夫快读文件的名场面,此时苏联是否解体已经不由戈尔巴乔夫决定。
戈尔巴乔夫的去世引发了全球的震动,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英国首相约翰逊,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前国务卿同样是足以走进历史教课书的基辛格等重量级政要均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
西方国家之所以对戈尔巴乔夫高度称赞,因为戈尔巴乔夫终结了苏联,另一个世界的超级大国。这应该算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在于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戈尔巴乔夫的去世,几乎是一个时代标志性人物的消亡史,对于这样的标志性人物,各国政要不做些表示是不符合外交礼仪的。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领导人中算是比较亲西方的。
戈尔巴乔夫去世的今年距离苏联解体已经31年,31年的时间已经很漫长。如今苏联加盟国中最重要的两国国家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在激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苏联最重要的主体俄罗斯依然没有看到复兴的迹象。
而苏联曾经的对手北约已经扩张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戈尔巴乔夫的去世代表了一个时代彻底结束,但是新的格局早就已经开始。
俄乌谈判。
结语:如果说戈尔巴乔夫只是一个被历史车轮挟裹的人,那么下一个被历史车轮挟裹的人是谁呢?
故人已去,功过是非待后人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