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2000多年,有战争有和平,有繁荣有落败,有辉煌有屈辱。一直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封建社会才逐渐走向没落。在这其中,末代皇帝溥仪的坎坷人生,似乎也见证了那个混乱的时代。
被禁锢在宫中的生活
1908年,年仅3岁的溥仪被接入宫中,继承了光绪皇帝的皇位。当时的清朝,自然不会被3岁的溥仪所掌管,而是被慈禧太后独揽大权。等到溥仪长大一些,清朝早已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慈禧的去世,加快了清王朝的崩溃,辛亥革命的爆发,溥仪被迫走下皇位,结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之后,溥仪虽然依旧生活在紫禁城里,还享有皇帝的尊号和财政补贴,却失去了实权,成为了一只被困在鸟笼中的金丝雀,这令他深感憋屈。当然,无所事事的溥仪接见不了任何人,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一群宫女和太监。
时间长了,宫女们寂寞难耐,开始捉弄年纪尚小的溥仪。据说,正是因为年纪轻轻,就经历了太多的床笫(zǐ)之私,成年后的溥仪,因此患病,这辈子再无生育的可能。这也令他对女人的态度十分惧怕。
不过,他身为皇帝,按照规定需要延续血脉,依旧纳了多个妃嫔,但并未生子。被逐出京城之后,溥仪内心的不甘,让他开始与日本人联系,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帮助自己重新登上皇位。却反被日本人当成棋子利用,成为了他们的傀儡皇帝。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溥仪因逃亡被关在国外5年,1950年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他被关入抚顺的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于1959年被特赦出狱,此时的他已经年过半百,身体也每况愈下。
出狱后身患重病,靠“河车丸”缓解痛苦
在国家的照顾下,溥仪有了工作,也有了新的妻子李淑贤。从此时开始,溥仪的生命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夫妻两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遗憾的是,溥仪的身体愈发不好,因患癌被迫切除左肾后,他肝脏功能开始衰退,又引发了尿毒症。
为了缓解溥仪的痛苦,医生蒲辅周特意为了开了一味叫“紫河车”的中药,将其碾压成粉末状后,与其他中药混合在一起,制作成了“河车丸”。每次吃“河车丸”,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溥仪的痛苦。
1967年,溥仪病情加重住进了协和医院,在弥留之际,溥仪痛苦地不断地喊着:“河车丸!河车丸!”这几个字,似乎是想要缓解自己的痛苦。但最终因病情过重,无法救治死亡。享年61岁。溥仪死后,先被葬于八宝山,后被迁入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