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不管是曹丕,还是曹睿,他们任何一人如果不早逝,司马家都没有任何机会建立晋朝。
在曹丕时代,一是曹丕与司马懿交往时,正值壮年,他即经历了群雄逐鹿的政治军事斗争,又经历过兄弟之间世子之争,也曾平定魏讽叛乱,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本人也并不缺乏驾驭司马懿的能力;二是曹丕对待司马懿,是把他作为“萧何”式的人物来看待,但凡自己出征,司马懿总是在后方,“内镇百姓,外供军资”。还勉励司马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三是在曹丕时代真正掌握军权的曹真、曹休这些曹魏宗室。四是从黄龙四年,司马懿就被曹丕安排留镇许昌,一直到曹丕去世的两年多时间里,司马懿直接参与朝政的机会并不多。
所以,假使曹丕没有早逝,从事后勤工作,而且处在许昌的司马懿根本毫无机会篡夺曹魏政权。
即使曹睿没有早逝,司马懿也可能篡夺曹魏政权。虽然在曹睿执政时期,因为大将军曹真病重无法任事,关中留下一个关键的人事空缺,而诸葛亮又给关中极大军事威胁。曹睿急需寻找一个能够稳定关中局势,对抗诸葛亮威胁的人物。最终,他将这一职务授予了司马懿,打破了从曹操时代,军权掌握在曹氏、夏侯氏的传统。
此举虽然给了司马懿在军方扩张影响力的机会,但曹睿本人沉毅好断,政由已出,是“秦始皇、汉武帝之俦”,虽然曹丕为年轻的曹睿留下曹真、陈群、司马懿等辅政大臣,但继位后的曹睿,很快就把曹真调往关中,把司马懿调到南阳去坐镇,让陈群做了没有实权的司空,实现了“政由己出”。
在曹睿时代,司马懿一直在曹睿的坚强领导上,开展着军事斗争。
但毕竟曹魏军权已经由曹魏宗室转向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世家大族。曹睿生前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他曾对自己亲信孙资透露过这一想法:图万年后计,莫过使亲人广据职势,兵任又重。就是想要恢复曹氏、夏侯氏控制军权的传统。
但是上天并没有给曹睿机会,曹睿比他的父亲曹丕病逝的还早,年仅三十六岁。在临死前,曹睿为太子曹芳安排的辅政班子,试图将司马懿排除在外,而是以燕王曹宇为首的,主要由宗室贵戚成员组成的辅政班子。
其实,自青龙二年,诸葛亮病逝,蜀汉对曹魏的军事压力大为缓解,司马懿获得专制一方的军权外部条件已经消失,曹睿“使亲人广据职势,兵任又重”的打算,已经提上了日程。而以曹宇为首的辅政班子正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可惜的是,曹睿的这一安排,被他的亲信刘放、孙资所阻碍未能实现,最终形成了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的局面,司马懿凭借自己控制的部分军权以及丰富的政治经验最终战胜了曹爽,控制了曹魏政权。
所以,如果曹睿没有早逝,他一定会在曹魏逐渐恢复由宗室控制军权的传统,再加上本人对司马懿的控制力,司马懿是再没有篡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