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其中一位,便是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为幼安,晚年别号稼轩,山东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为“苏辛”。
在小编的印象中,辛弃疾是一个书生的样子,满腔热血但是怀才不遇,并且他的诗很多,也导致了大家觉得辛弃疾的形象更偏向一个文人墨客的样子,直到小编我看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辛弃疾极力反抗金人,在当时参了军,投奔了耿京,但是耿京当时并不看好辛弃疾,只给了他文书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征战沙场。
辛弃疾有个叫义端的朋友,手下也有很多人,在辛弃疾的说服下也与耿京一起抗金,但是义端这个小人,见利忘义,投靠了金人,把耿京的帅印给偷走了。
当时耿京就火了,想要先杀掉但是推荐义端的辛弃疾,但是辛弃疾却说,三天之内提义端人头来见。
辛弃疾预判了义端的路线,策马狂鞭,追赶义端,三天之后,辛弃疾便把义端的人头带了回来。
此事之后,耿京就对辛弃疾尤为看重。
之后在山东收复以后,辛弃疾听说张安国发动了叛乱,杀掉了耿京,还带着义军投靠了金人,辛弃疾率领50精兵,直奔济州营,就五十个来个人,一个营的人却没有拦得住他们,辛弃疾冲入仗营,看见张安国与金人在谈笑风生,辛弃疾怒从心头起,手起刀落,就这样,张安国也毙了命,在金人回过神来之前,辛弃疾就带领众人冲出了济州营。
在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我便改变了对辛弃疾的印象,原来他能文能武,是个不光文笔好,打仗也厉害的人物。
怀才不遇
在此事之后,辛弃疾的地位虽然得到了提升,但耿京已死,没有人再重用他,他为朝廷献上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依然没人被得到重视,尽管这些献词得到了民众的认可,朝廷先后把她排到了江西湖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之类的官职。
但是辛弃疾在这些地方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用,他在官场上难以立足。
人生后期
开禧三年(1207)朝廷再次任用辛弃疾,召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仙逝,享年九十八岁,据说他临终前还在大喊:“杀贼!杀贼!”。
身故之后,家无余财,仅留下书籍,杂著,诗词等。
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文学功绩
辛弃疾一生留下宋词600多首,是宋朝,存词最多的词人,大多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前,大多反映了民族,战争问题。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诗词每当民族存亡之际经常会被提起,因为他的爱国情感是那么纯粹,那么浓烈,他的诗词富有创作精神,语句优美,豪放,洒脱,却不失主题,引人深思。
他具有伟大的抗争精神,爱国情感,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民族精神,他的精神从古流传至今。
对于辛弃疾,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赞扬之心。
我们现在也需要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美丽中国的建设做贡献,将自己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浪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