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有太多的历史事件所不为人知,没有载入到史册之中,或许大家不知道,汉人曾在这长长的历史洪流之中,也遭遇过惨烈的灭族危机!
这一事件的发生正处在晋与隋两个统一朝代的中间所发生的五胡十六国的时期,大家对这一历史可能很陌生,下面在讲述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西晋灭亡之后,北部和西南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中比较强的十六个国(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国与东晋是同时存在的,也可说十六国是任东晋沦陷区建立的一些小王朝。十六国与东晋之后是南北朝时期,之后才是隋朝。
这样大家便了解了吧,而在这其中便有一个名为冉魏的政权,其建立者名叫冉闵,在说这段历史之前,大家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人:
冉闵,
字永曾,是现在河南省内黄县人,当时的地名还叫做内黄,父亲冉瞻是石虎的养子,后改姓石!
公元349年,石虎
去世,诸王争立,互相残杀。
石闵
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到大司马
李农
的帮助,夺取后赵政权。
350年正月,
石闵
杀石鉴,自称皇帝,恢复冉姓。
冉闵
以其出身地为古
魏郡
,都城也为魏郡治所邺城,故国号为“魏”,以示“重本不忘故”,史称“冉魏”。石虎的儿子
石袛
据
襄国
称帝,联合羌族首领
姚弋仲
和鲜卑族前燕皇帝
慕容俊
,与冉闵互相攻伐。
351年石袛为其部将
刘显
所杀,后赵灭亡。
当时
六夷胡人将中原搞得乌烟瘴气,汉人被大举围杀,不断地逃亡,冉魏这个朝代虽说只有冉闵一个皇帝,但他的丰功伟绩确是值得后人铭记的,他所颁布的杀胡令,正是拯救了汉人,让胡人缴械逃亡,保留汉人的血液。
后来冉魏灭亡,青、雍、幽、荆州等地迁回邺城一带的胡人,“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杀胡令现存下来的只有三条:
第一,“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无论是统治境内还是境外,只要看见有胡人拿着兵器,一律斩杀。这条法令颁发后,汉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拿起武器斩杀胡人。最终,面对汉人强势的反击,胡人无力抵抗,只好北逃。
第二,“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这句话的意思是:跟官府有着相同心思的人留下,不同心思的人任由其离开。那么,官府的心思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才算跟官府有着相同心思呢?对此,法令中并没有明确说明。
第三,“若有汉人斩杀胡人,可以凭此胡人的项上人头获得奖赏。”这条法令出台后,汉人更是肆无忌惮地屠杀胡人,为死去的同胞报仇。根据史书的记载,该法令仅仅出台了一天,上万名胡人就被斩杀于城中。最终,面对汉人几近疯狂的报复,胡人无力抵抗。在这种情况下,胡人只好撤回草原,向北逃亡。
杀胡令同样也有着极大的意义,据学者分析有以下几点,可以进行考量:
首先,大量胡人被杀害,羯族、匈奴和羌等少数民族险些被灭族。根据统计,有几百万胡人平民和士兵死于杀胡令中。其中,羯族被屠杀的程度最高,几乎遭遇了灭族之灾。同时,曾经称霸一时的五胡十六国被灭,实力大大倒退,不复以往的风光,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其次,这一命令更是加深了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经历了这次屠杀行动以后,汉族与其它民族之间形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从此以后,中原王朝将北方游牧民族视为政治威胁,并一度企图彻底铲除他们。
再者,也拯救了上百万名汉人的性命。杀胡令的出现使得胡人有所忌惮,不敢再肆意残害汉人了,由此,拯救了百万汉人的性命,使他们免于一难。
最后,就是新王朝的建立。借着汉人对胡人的仇视和屠杀,冉闵自立为帝,定都邺城,国号大魏,史称冉魏。不久之后,胡人部落相互联盟,共同抗击冉魏。但是,因为冉闵精通兵法,使得胡人屡屡战败。对此,冉闵有些得意自满。
其军师曾劝谏他不要恋战速战速决,可是,冉闵却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能与胡人相比了,所以,他并没有采纳军师的意见。最后,冉魏兵败,王朝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