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上越来越惹人注目,西方国家也越来越喜欢将中国同印度相比较。毕竟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和印度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比如说,都是曾经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在近代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而如今也都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新兴国家。有的西方学者对中国非常乐观,认为未来中国会是世界的主宰,印度不过是体量大而已,但是要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不可能。
而有的则认为,中国人口急剧下滑,经济发展也不比从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印度是和欧美一样,都属于“皿煮“社会,因此印度一定会超越中国,成为未来第三世界的”霸主“那么中国和印度真的有那么多相同点吗?有可比性吗?
谁来都一样,国家又不是我的
有时候,一个人的行为看似荒诞,但是你只要细细了解一下这个人的童年,你就会清楚他所有的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一个国家的行为,也是如此,你要清楚这个国家的未来,就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印度这个国家,看似很多我们很不理解,或者很多荒诞的行为,其实背后都有着他历史的轨迹。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边有喜马拉雅山脉,三面环海,境内有恒河和印度河。从喜马拉雅山流下的雪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壤,让这块土地异常的肥沃。本来这样三面环海,北面有高大山脉阻挡,可以很好地保护这块土地,但是偏偏在印度西北和阿富汗交界的地方,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即给印度带来了外面的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外族的入侵。
大约3700年前,一部分雅利安人从欧洲草原,路经伊朗高原和阿富汗进入了印度。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得这个民族好战且富有侵略性。而印度当地的土著达罗毗荼人,因为不善战斗,很快就被雅利安人杀戮或赶走。对于这场战斗,印地的史诗《梨俱吠陀》就有记载。在这个史诗中,雅利安人的代表就是战神因陀罗,而土著达罗毗荼人的代表就是
达萨
(意为敌人)。
雅利安人在获得了印度的统治权之后,就逐渐发展出了一种只有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将人分为四种,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婆罗门
。而这四个种姓,分别代表四种寓意,婆罗门的意思是吉祥,刹帝利的意思是权势,吠舍得意思是财富,首陀罗得意思是卑下,这四个称呼也说明了四种种姓在印度社会的职业。婆罗门是侍奉神佛,刹帝利是保护神的侍者,吠舍是为以上两种种姓提供财富,而首陀罗则是侍奉以上三个种姓。除此之外,印度还有最贱民,从事的也是最为低贱的工作。他们的生命可以被高种姓的人随便践踏,而不能反抗。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最为可怕的是,四个种姓之间不可互相通婚,且生生世世永远如此,无论你多么努力,你都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命运。
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在印度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竟然没人提出异议。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印度历史上,曾经创造出过那么多的宗教,那么多的学派,却没有一家替最底层的首陀罗和贱民提倡要改变境遇。唯一一个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也被印度人自己所抛弃。
长期的种姓制度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使得很多印度人对所谓的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淡漠。其实关于这点也好理解。这样的制度,使得人永远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上层的印度人和下层的印度人,虽然表面上是一国人,但是却是永远的两个世界。不仅如此,印度虽然也有过几次大的统一,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是处于诸侯割据状态。于是,部落对部落,国家对国家,种姓对种姓,彼此之间都相互排斥和对立。
哪怕外族入侵了,那也是上等种姓的事情,和普通民众又没有多大关系,反正谁来了都是一样,命运已经注定。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为什么波斯人,马其顿人,大夏希腊人,赛种人,月氏人,匈奴人,穆斯林化的蒙古人,英国人,只要他们想入侵印度,就能很快得到印度。
外族的入侵,想要的无非是土地和财富。在获得这些之后,他们发现印度的种姓制度也不错,自己还省得去新搞一套的治理策略,地位还能世袭,就能很好地统治印度,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外族的入侵都能随意地进来,而印度人也无动于衷。大家该吃咖喱吃咖喱,该拜神拜神。日子还是一样过。
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你深深爱着这片土地
只要稍微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一点。那就是中国除了近代两百年时间落后了之外,在四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始终都是占据世界排行榜第一的位置,偶尔第二或者第三。曾经和中国在一起的很多老哥们都挂了,就算留下来的,基本上不是那一拨人了。那我们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气质,一种民族的性格,具体的来说,就是不认命。
谁能想到,那个统一六国的秦国,曾经是一个地处西北的贫困小国,其祖先只是为周天子养马的奴仆。因为在一次狄戎攻打周朝的时候,带领兵马救了周天子,才获得了这片贫瘠的土地。这块土地不但贫瘠,周围还都是夷狄。可以说,秦国一开始就是一手臭牌。土地贫瘠,文化落后,资源溃泛,人口稀少。但是就是这样,秦国人不放弃自己,请来商鞅进行变法,全民都投入到了秦国的振兴当中。从此,秦国人要想获得爵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军功,一条是种地。除此之外,哪怕你是王子王孙,没有这两条也绝无机会能获得爵位。就此,秦国奋六世,东出山谷,结束了五百多年的战国之乱。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汉高祖虽然灭了秦朝,打败了项羽,然而白登之围,让他知道了匈奴的可怕。至此之后,汉朝一直靠着上贡和和亲的屈辱政策维持这两国的关系。但是,汉朝并没有因此就这样一直苟且下去。在历经了文景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后,汉武帝挥师北上,一举打破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说下“寇亦往,吾亦往之”震耳发聩的之乡。至此,汉朝不再畏惧匈奴,中国人也不再惧怕强大的敌人。这样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面对看似不可战胜的强大敌人,都能不惧危难艰险,以往向前。就像一个英国汉学家说的那样,
中国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没事的时候大家看着都那么温顺且胆小,而到了国家民族危险的时候,总有层出不穷的英雄站出来,前赴后继,保护自己的家国。
嘉靖十九年,一个少年在他的家乡荆州忽然成名,而他成名的原因很简单,仅仅十六岁就中了举人。对于这个概念模糊的人,我可以举个例子,
明朝有名的文学家,就是写下那首《项脊轩志》的归有光,他那样的水平在三十五岁才考上举人
。这位十六岁中举的少年,本以为自己可以顺利地考上进士,但是却失败了。他多年的骄傲和自负一下子崩溃,开始寄情于酒肆勾栏。然而忽然一天,他悲凉地发现,自己从酒楼刚吃剩下的饭菜,会有一群人争着去抢夺,而路边也时常有饿死的乞丐和乞讨的寡妇儿童。这位少年此时终于明白,自己参加科举考试除了为自己获得功名,光宗耀祖。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要通过科举考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下着这样的决心,
三年后,这个少年终于考上进士,此人的名号就是称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
如今,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文,并以说英文为荣,而我们中国背的还是汉赋,唐诗和宋词。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可以一代一代,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机困苦都可以一往无前,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而这片土地也深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
你觉得印度可以和中国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