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个人能力也十分出色。由于皇太极突然去世,没有留下遗嘱,豪格与叔父多尔衮争夺皇位。但两人都有不少支持者,双方都不服对方。双方妥协,皇太极的另一个儿子福临即位为皇帝。不过,福临还太小,需要有人来辅佐他,但选择谁却是一个见识的问题。毕竟豪格这边和多尔衮这边势均力敌,所以只能选两个人,两边各一个。但多尔衮被选中了,豪格并不是站在他这边的,而是济尔哈朗。于是,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共同辅政,多尔衮担任第二摄政王。那么当初与多尔衮竞争的正是豪格,他为何不辅佐朝政呢?首先,豪格的身份决定了他无法摄政。其次,吉拉朗和多尔衮的计划得到了支持。第三,多尔衮独掌大权,豪格没有能力反抗。
第一的
谈论辅政大臣或大臣照顾生活,其实历史上并不少见。对于很多皇帝来说,如果生前选择的继任者年轻的话,大多数都会选择一个人来辅佐朝政。这个是正常的。然而,对于选择谁,却有不同的意见。豪格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是先帝的儿子,曾经争夺过皇位。显然,虽然是皇太极的儿子登基,但显然不允许他的哥哥豪格摄政。多尔衮虽然也打仗,但毕竟只是一个叔叔,这也没关系。
第二
豪格显然缺乏政治敏锐性。当他们都知道自己不可能登基为帝时,多尔衮很快就有了其他的打算,而豪格显然很被动。有人提出,吉勒哈朗和多尔衮的计划很快就通过了,相当合适。毕竟,在双方眼中,每一方都有能够相互制约的代表。
第三
吉尔哈朗有着先天的劣势。他很冷静,不打也不抢。而且,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地位与多尔衮相差甚远。毕竟,世界是努尔哈赤家族的。渐渐地,多尔衮掌握了权力,所以豪格一方的代表济尔哈朗变得非常被动,他也帮不上什么忙。因此,豪格显然处于劣势。豪格作为多尔衮的眼中钉,很容易被消灭。毕竟顺治帝都得听他的,更何况是豪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