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闲谈乱侃之-秦赵“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为什么要执意换将?
创始人
2025-07-29 17:03:00
0

前一篇文章我们提到赵孝成王执意接纳上党郡的原因以及他们准备用来应对秦国问责的手段——与秦国打持久战。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赵氏君臣早已决定要与秦国打持久战,为什么又要选择中途易将呢?倘若赵军始终都由廉颇率领的话,秦赵“长平之战”是否会是另一番场景呢?臭名昭著的“谈兵之将”赵括是否也会有一番别样的人生呢?千百年来,孝成王临阵易将的举动也成了被后世诟病最多的决策之一。今天,且让我们试着探究孝成王执意易将的原因。

一:史书的记载,中了秦国的离间计

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这是被分别记录在《史记.赵世家》《史记.秦本纪》中的一番话,它既简明地道出了孝成王中计的事实,又从侧面点明了赵括的不堪。而蔺相如一句“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更是埋下了“赵括必败”的伏笔,随后司马迁更是引用赵奢的忧虑以及赵括之母的预言来夯实战败长平的基础。通读之下,一切的发展都是如此真实且自然。但我想问,兵败长平之事到底真应由赵括来承担吗?孝成王的一意孤行真的只是简单的中计而已吗?

二:廉颇的窘境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根据史料记载,自赵军接手上党以来,秦军即趁势以攻赵,并随即与赵军发生了激烈的军事冲突,而向以善守著称的廉颇也在数战不利的情况下选择坚壁清野的战略,一切的发展与赵王君臣的预料如出一辙。而就在这个时候,赵孝成王却又突然责备廉颇数败而不出。而这一态度的转变对于廉颇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毕竟,对于一个以善守著称的将领而言,突然之间却要他变得善于野战,并且还要保证能够胜利,试问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强人所难的事情吗?如此,当时身在前线的廉颇的处境自然也就变得尴尬而微妙起来,赵王的“数以为让”就预示着临阵换将的必然,只是短时间内尚未确定由谁来替代廉颇而已。

三:赵王的无奈

那么,早已做好打持久战准备的赵孝成王为什么要在一切都在按照剧本发展的时候突然指责廉颇坚壁不出呢?究其原因大概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刚刚还沉浸在得地之喜中的赵王在见识到秦军的凶悍和决绝之后,就对自己接受上党之地的决策产生了质疑的心思,再加上向以善守著名的廉颇阵型也称被满怀怒火的秦军数次冲破,坚壁清野之策也已经难保赵国能够全身而退,基于此,赵王自然希望长平之战能够速战速决,以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整个赵国拖垮。

其二,赵国是一个家族式集权制国家,宗室子弟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有参政议政之权,对于赵王一意孤行的决策国内必然也是充斥着各种非议与不满的。毕竟,早在楚怀王亡赵而赵不敢留,归之于秦的时候,赵不如秦观念就已深入人心了,如今赵收上党之事又理亏在赵,孝成王所面临的舆论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大势如此,年轻气盛一心想要自我实现的孝成王自然希望能够战胜于长平,如此,善守的廉颇也就不再符合赵王的期待了。

其三,长平之战归根结底打的就是综合国力,开战尚未一年,“西有巴、蜀、汉中之利,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的强秦就感觉到了战争的压力,甚至连精明强干的秦昭襄王都不得不亲自下场动员全国年满15岁的青少年参加战斗。秦且如此,身处“四战之地,内无沃野良田、仓储如积;外有群雄环伺、择机而动”的赵国的境况自然只会比秦国更加艰难。在那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里,赵王自然不想因长平而祸全国,如此,其速战速决的心思自然就更加迫切了。

四:赵括的机遇与挑战

历史给了赵括名留青史的机遇,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遗臭万年的玩笑。且不说秦国为何会盯上赵括作为离间计的实施对象,但赵王却实实在在的看上了这个善于谈兵的年轻将领,所以在有心与无意之间,秦国的离间计就这样被赵王将计就计了。而决定到底谁的计策胜利核心也就成了马服子赵括。

蔺相如说赵括“徒能读其父书传而不知合变也。”这实在是对赵括最大的误解。作为将门之子的赵括,无疑是合格的衣钵的传承人,而其之所以惨败长平,绝不是实力不济,而是因为专业不对口所致。因为他的传承就注定了他不善于野战。而这一切还得从马服君赵奢说起。

据史料记载,赵奢是赵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指挥大型会战且能战胜秦国的将领,其个人最辉煌的战役就是“阏与之战”,而这一仗,赵奢就是凭借“奇计”取胜的,此外诸如麦丘之战亦是如此。

由此,我们基本上也就找到了孝成王用赵括替代廉颇的原因——对于“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的赵括,孝成王自然是充满希冀与期盼的。因为当事态发展到“对峙长平”时,任谁都已看出事情已经到了不决雌雄难以罢休的地步。而既然堂堂正正的决战疆场不是秦军的对手,那么为什么不看看素有“奇计”家学的赵括有没有起死回生的手段呢?更何况放眼当时赵国,也确实没有比赵括更合适的人选了,因为此时的赵国业已出现了将才断代的现象,不然即位之初的孝成王也 不必花费城池的代价向齐国“购买”田单了。

而就在孝成王这种我认为你行的臆想中,同样年轻气盛渴望建功立业的赵括踌躇满志地踏上了战场,走向了那充满恶意的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朝... 学过历史的人都背过中国年代顺序表吧,一句“唐宋元明清”道尽中国最负盛名的年代,同样也是中国记载最详细...
原创 周... 1937年4月26日, 11名烈士的遗体被送回延安 ,一场悲壮的追悼会在延安举办。周总理在会场潸然落...
原创 清... 何为花翎?我们看清宫剧的时候应该会发现,在一些品级比较高的重臣官帽下面,会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那...
原创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度的王朝,原本大禹传位于威望极高的伯益,但是大禹的儿子启非常的有才能,而...
原创 从... 君子或小人,是以道德为标准来评价人物的,刘备是一个政治人物,你用道德标准来评价,是不合适的。 所有的...
原创 他... 杨家将的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爱好和平的国人,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杨家那前仆后继、敢于奉献、忠心报...
《三国志·战棋版》PK赛季-方... 哈喽大家好啊,在赛季剧本第四章会解锁的第二个外传:于吉求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个关卡怎么打。 基...
河南淮滨:村史馆里看变迁 “这些照片是我们村子的宝贵记忆,是那段艰难岁月中的见证,我们不能忘记。”10月31日,在河南省淮滨县...
原创 中... 众所周知,国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以及中央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显得格外重要。可以说,国度的位置会决定...
彼时彼刻,那些穿越荒野坟场的「... “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之中,他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