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对于世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在这一年宣布解体,从此就从地图上彻底的消失了。当然,关于苏联为何会解体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既有历史矛盾的加剧,也有人为推动的作用。
不过在这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叶利钦。从他为推动苏联解体所做的种种行事和措施来看,他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
那么问题来了,叶利钦为何要费尽心机地搞垮苏联呢?毕竟作为一个纯种苏联人看着自己的国家支离破碎意义又何在呢?假设是为了自己的政治仕途考虑,叶利钦完全可以在苏联产生危机时及时修复,而不是选择落井下石。叶利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只能说会有这样想法的人太过单纯,彼时叶利钦所处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有其他的想法了。就像多年之后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就为我们道出的个中原因一样。
解体前夕苏联
我们先来说说当时的苏联正在经历怎样一个局面吧。其实对于普通阶层百姓来说无非就一个感观:
经济低迷、通货膨胀,大家口袋都没有钱,生活也过得不如意
。而这样的情况已经接连持续了好几年,其原因也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的。
如果非要追溯过往的话,大概要从苏联前领导人斯大林开始说起,斯大林擅长的铁腕政治雷厉风行、手段强硬,虽然是把苏联带入世界列强的行列,也博得人民的一片好感。但专政的霸主气息始终给苏联未来留下了隐患。
而到了下一任领导人赫鲁晓夫接手时,此人开始上窜下跳各种反对斯大林时期的措施和政治主张,而他本人的主张却有着不合时宜的跃进意味。极大的政治态度反差让苏联的社会矛盾加剧,最终走了下坡路。
至于彼时的总统戈尔巴乔夫同样不是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人。面对社会局势的动荡,他一心想要照本宣科地搬来西方那套制度救国,结果这样的“西化”却弄巧成拙,把苏联内部搞得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让苏联终结在戈尔巴乔夫的手里。
而作为和戈尔巴乔夫同时代的叶利钦,可以说苏联的解体少不了他的推动。他是最早一个脱离苏共,又是最早一批站出来反对戈尔巴乔夫政治主张的。此后他又在西方势力的撑腰下将戈尔巴乔夫拉下了马,自己则做上解体后的俄罗斯首任总统。
而且他在90%国民都反对解体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和白俄罗斯、乌克兰签订“别洛韦日协议”,让苏联解体既成事实,别无挽回的可能。
有人说叶利钦之所以会这么一意孤行,完全是因为他受了外国势力的蛊惑来分裂苏联,但实际上早在他一意孤行前他就已经别无其他路可走了。
叶利钦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解体前夕苏联不仅是社会混乱和经济的低迷,而是众人思想已经发生质的裂变。
虽然很多民众都没想过苏联会解体,也没想要苏联解体的结果。但很多“六十年代人”都在羡慕西方国家的生活,
他们觉得自己生活过得不如意,极大部分就是因为自己国家没有参照西方模式制度
。
一个人打扮穿着西化不可怕,内心深处思想、态度以及行事作风的西化才叫可怕,因为那才是思想腐化的根本原因。很不幸的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在这样的行列之内。
甚至比起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是更加的极端。他认为戈尔巴乔夫“西化”改革太慢,他要的是苏联短时间的全盘西化。
为此他甚至跳出和戈尔巴乔夫的同一战线,独自去寻求西方的媒介。而最终的结果也显而易见,他过分积极的态度反而加速了苏联的崩盘。可想而知“西化”才是他犯下的执迷不悟。
正如久加诺夫所言:
“叶利钦之所要搞垮苏联,其实他自己早就思想腐化了。”
这才是一针见血指出他分裂苏联的根本目的。
而当苏联解体已经变成不可挽回的态势后,叶利钦即便幡然醒悟也已经来不及了。他能做也只有继续推进下去,或许待事成之后还能有一丝备受青睐的生机。
毕竟那个时候他背后的靠山可都是英、美等世界巨头,能瓦解苏联何尝又不是他们所期盼的呢?于是,他们鼓励叶利钦继续进行下去才能捧他上位,叶利钦终究成为了被西方利用的一枚棋子。
叶利钦的处境
与此同时,苏联各个加盟国已然也不太平,各地以贫富差距、社会动荡等原因都对苏联表示出不满,他们想脱离苏联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
此时的叶利钦根本就控制不了诸位,所以他想得很明白,自己能保住一个俄罗斯,做上俄罗斯领导人位置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为了自己的政治仕途,叶利钦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已经脱共的他唯一能重回巅峰的办法便是将戈尔巴乔夫拉下马,所以为了能站在他的对立面行事,叶利钦必须各种找戈尔巴乔夫的不是:
反对他的政见、反对他的措施以及反对他的领导权
。
结合当时局势,他更是把苏联动荡的错误都归结于苏联面积过大及时治理不了,从而大力主张苏联的解体自治。也确实,当时的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手里已经是一团乱麻了,即便没有叶利钦,找不到出头之日的苏联早晚也会撑不下去。
所以叶利钦并非是苏联解体的始作俑者,他更像是一个加速器在推动解体的作用。最终到了1991年年底苏联退出历史舞台,戈尔巴乔夫也只能离职退休。同年12月25日叶利钦上位,一同出现的还有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从此这个国家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值得一提的是叶利钦也没有在俄罗斯总统位置上做多久,由于没有转变苏联带来的低迷经济,叶利钦在上台后频频遭受民众非议,甚至至今在俄罗斯人民心中口碑不佳。
八年之后叶利钦辞职并指定普京作为接班人,俄罗斯经济才开始有所好转。所以,有人戏称大概叶利钦从政生涯中头脑最清楚的一次就是选对了接班人吧。
小结:
当然了,如今离苏联解体也已经过去了三十个年头,叶利钦也已经离世十几年了。这其中的缘由是非再怎么研究都已经无补于事了。而且对于叶利钦而言,他也不过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
其实纵观三十年前,苏联政治形势风云变幻,导致叶利钦的每一步动作都没有回头路可走。更何况当苏联解体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时,叶利钦能做也只有继续地实施下去。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当事人都不知道苏联以后该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更不知道自己当时的举动是对是错,一切都像是各种巧合碰撞下的注定为之。
只有经历时间的沉淀,像是久加诺夫等俄罗斯的高层才会看清事实的真相,认清叶利钦的面貌。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们对叶利钦的认知何尝不是对解体前苏联的认知。因为那时不管是叶利钦,还是苏联整个国家都在经历着最后的疯狂,日后的他们还是会悄无声息地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