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宝刀未老!老将廉颇以13万新兵,对抗燕国50万大军,大胜而归
创始人
2025-07-28 22:32:47
0

战国时期,燕赵两国毗邻,

因此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

甚至于燕赵两国国君曾会盟于阿城,共同确定了两国的联盟关系,尔后燕国攻打齐国时,赵国第一个起兵援助燕国。

但是在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国力逐渐衰弱。

弱国无外交,在这时,燕王派人慰问赵国,并趁机打探赵国虚实。等到探子

回报赵国情况之后,

燕王下令攻打赵国,燕赵之战拉开序幕。但是赵国老将廉颇却以13万的新兵大败燕国50万的兵力,这到底是何原因,究竟是燕国掉以轻心,还是赵国在隐藏自己的实力?

燕王喜大有野心,企图趁人之危吞并赵国,开拓疆域

燕国作为唯一一个周天子的昆裔,很是清高,认为自己是称王称霸匡扶周朝的唯一希望。

也正是因为自己身上流着周氏的血,燕国一直态度傲慢,

看不起其他六国。燕国的历代君王也是不忘祖宗的夙愿,想要开拓自己的疆域。可惜燕国地处北边的极寒之地,

并且又有齐赵两个强国,属实是没有什么开拓疆域的条件。

在列强纷纷开疆扩土之时,为了保住自己国家的国土,

燕国选择和当时强大的赵国结盟。

赵国也是十分看重这份盟约,屡次出手救燕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这一切都是燕王为了在各诸侯国混战中保护自己国家的计谋。

秦国和赵国在长平打的不可开交,燕国非但没有出手帮助赵国攻打秦国,

还趁火打劫侵占了赵国的重要地区

昌城

赵国经历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之后,元气大伤。

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一意孤行,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

导致40万大军被逐一歼灭。

邯郸之战,虽然赵国取得了艰难的胜利,但是许多青壮年也都死于两场大战,

国力逐渐衰弱。

在这种情况下,燕王认为赵国已经失去了战争中最重要的筹码,于是决定在此时起兵攻打赵国。

燕王询问将领乐间的意见,乐间却理智地认为赵国虽元气大伤,但实力还在,

此时攻打赵国并非良机。

赵国虽然经历了两场大战,国力不比从前,但在这几次战争中,赵国依旧没有被其他诸侯消灭吞并,

由此可见赵国的实力其实不容小觑。而且赵国向来有尚武的风俗,百姓几乎人人习武,这样的国家是不能得罪的,更不能出兵攻打。

可一心只想吞并赵国的燕王依旧不死心,他派栗腹携带五百金去赵国慰问。名为慰问,

实则是为了打探赵国的虚实。

栗腹回到燕国后,告诉燕王,赵国境内民不聊生,青壮年几乎战死沙场,只有老弱病残和妇孺儿童,这个时候攻打赵国最为合适。

乐间和将渠依旧劝诫燕王

不要轻举妄动,但是栗腹的这次出使已近坚定了燕王攻赵的决心。

他扬言以赵国5倍的兵力攻打,如此巨大的兵力悬殊,燕王自然是信心满满,胜券在握。

赵国看清局势,启用老将廉颇应战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乱世中的赵国也明白燕国不是一个值得长期合作的伙伴。早在之前燕国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侵占赵国土地的时候,赵王就明白了燕国是一只养不熟的狼崽。

同时,在经历过长平之战惨败的教训之后,赵王深知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好将领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性,于是他十分真诚地召见廉颇,

询问他的意见。

廉颇也深知这场战争关乎赵国的存亡,于是他放下与赵王之间的隔阂,

冷静沉着的帮助赵王分析局势。

廉颇认为,赵国虽然经历了两次战争之后元气大伤,但是同时也历经了四次战争,积累了很多经验。

再加上赵国民风

十分彪悍,在经验上和士气上定能胜过韬光养晦,鲜少经历战争的燕国。

年轻的燕王过于刚

愎自用,

他丝毫听不进忠臣的建议,一心只想着吞并赵国,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

为此他甚至不惜罢黜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将渠,

任用并无多少实战经验的栗腹为将,希望能一举击破赵国,实现自己称霸的梦想。

燕军在这次战争中兵分两路,一路前去攻

代,一路攻

鄗。

廉颇早就对燕军此行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燕军虽然人数众多,来势汹汹,但大多都认为胜券在握,骄傲自满,未将赵军放在眼里,而且前往赵国的路途遥远,

长途跋涉中燕军早已人困马乏。

廉颇抓住了这两个突破点,决定将赵军分成小队,逐步击破燕军。

他先派一小队前去驻守代,自己则率领大部队前往

鄗去迎击燕军。战争中燕军果然如他所料,赵军也个个奋勇杀敌,燕军虽然人数占优,

但在战争中丝毫没有优势。

最终燕军将领栗腹被杀,没有了将军的燕军纷纷溃散四逃,廉颇乘胜追击,率兵一直追到了燕国境内。

燕王无奈求和,割让城池以表诚意

正所谓

“兵败如山倒”,面对进入燕国境内的赵军,燕王虽然羞愤,但也只能选择无奈求和。经过两国的协商,

燕王忍痛割让了五座城池以表诚意,赵军这才心满意足地撤退回国。

在这场战争中,廉颇用13万的新军抗衡50万的燕军,原本是一场胜率极小的战争,但他凭借着多年的作战经验,沉着冷静分析战局,抓住敌方的不足,

鼓舞士气,反败为胜。

而燕国却自以为是,还未开战就信心满满,认为早已胜券在握,却不知对方准备万全,最终落得个大败而归的结局。

燕赵之战中,燕国拥有巨大的优势,最终却大败而归,一方面是因为燕王自命清高,目光短浅,

一方面则是谋划诡计,趁人之危。

最初燕国不顾与赵国的盟约,趁乱分割其土地,之后又想吞并国力衰弱的赵国,却不想赵国实力犹存,燕国在此吃了个大亏,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赵军之所以能够战胜燕军,不仅是赵军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有廉颇临危受命的不凡气度。他为了国家,毫不介意之前与赵王的隔阂,一心为战争出谋划策,

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如此廉颇老将,毫不愧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1949年3月中旬,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闭幕不久,来延安参会的彭德怀就接到了毛泽东的一道命令,让他到太...
原创 宋...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各种健康问题也开始接踵而至。而长生不老,获得永生也更是许多皇帝从古研...
原创 中... 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别人从小立志不过是当个官,大小无所谓,求个荣华富贵就行。而他立志,要当就要当宰相,...
原创 中...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智商超群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中运筹帷幄,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而有一些人物,...
原创 太... 太平天国:作为平定太平天国的大功臣,曾国藩为什么要解散湘军?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
原创 美... 落后就要挨打,是我国以血淋淋的代价换来的经验,如果想避免被别人欺负,就必须让自己更强大。近代以来,我...
慈禧吃过这道菜之后赞不绝口,问... 慈禧作为清朝最有名的太后,她吃过的东西也有人愿意研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那些珍馐美味她什...
原创 如... 关羽是三国中乃至历史上有名的武将,也被后世尊称为“武圣”,他率领的荆州军也是刘备最精锐的部队。当时刘...
原创 徐...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这是《三国志》中关于徐...
原创 诸... 有句老话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以说总结的相当透彻,谁也不是不会犯错的圣人,所以一生之中难免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