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史:雍正如何“瞒过”康熙、兄弟,一步步走向帝位
创始人
2025-07-28 18:32:13
0

雍正三年(1725年),戴铎发配西北,去年羹尧那里当差。次年,雍正赐死年羹尧,戴铎也被处死。年羹尧跋扈,死有余辜;戴铎低调,也逃不过一劫,因为他知道太多东西,雍正不能容忍。

1722年,康熙帝奄奄一息,在畅春园召见胤禩等7位皇子,以及九门提督隆科多,交代后事。

紧接着,康熙召见胤禛(雍正),让他赶紧从家里来畅春园。康熙、胤禛碰了三次面,不知在讨论些什么东西。

康熙病逝,隆科多传达“遗诏”,让胤禛继位,舆论哗然。胤禩、胤禟等人不敢相信,康熙会传位给胤禛,一向低调的四阿哥。

“九子夺嫡”之战,是康熙年间的重大事情,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诸位皇子都卷入其中,斗得你死我活,让康熙十分头疼。

1712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心灰意冷,不再册立“储君”。康熙最后十年,清朝没有太子,也不知道谁是继承人。

1722年,康熙奄奄一息,并没写下“遗诏”,而是让隆科多传达“口谕”,让雍正继位。雍正后来回忆,“立储仓促,就在一念之间。”

雍正继位的“文本”遗诏,是事后才写上去,起初只有满文。宣读遗诏时,没有汉文版本,御史汤保不满,指责隆科多,说他为何不读“汉文”版。

没有留下康熙亲笔“遗诏”,说明清朝皇储之争非常激烈,康熙即便心中有合适的人选,也不能公之于众。

康熙“口谕”由隆科多传达,雍正顺利继位,他赢得并不轻松。那么,雍正是如何“瞒过”康熙、兄弟,一步步走向皇位呢?

“九子夺嫡”之战,胤褆、胤祉、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的表现很活跃,也非常积极,而雍正却非常低调,而且是后来才参与进来。

雍正低调,从来不表露出自己想法,这得益于他有能人相助。戴铎,雍正麾下首席谋士,告知雍正如何应对“九子夺嫡”,一步步登上皇帝宝座。

戴铎的策略,归纳起来有四点。其一、不要冒头,康熙英明神武,不要表现得比父亲还要厉害,也不要碌碌无为,以免被父亲冷落。

其二、与兄弟搞好关系,无论是谁,都应该从“兄弟”的角度出发。不能在兄弟之争中选边站,要保证中立。

其三、对待宗室、皇亲国戚、大臣、宦官,都要友好。皇帝身边的人,不要得罪他们,否则下场很惨。

其四、悄悄营造团队,人数不多,但一定要靠得住,且在关键时刻能派得上用场。

戴铎的计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雍正假装拒绝,却全部照着做,最终成为“九子夺嫡”之战的赢家。

1708年,太子胤礽被废,由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看管。胤礽戴着枷锁,还被康熙责骂,非常难受。

胤礽承认自己犯错,却不承认自己想提前接班,有“弑君”的行为。但是,康熙放下话,不许他人为太子“转奏”,胤礽有苦说不出。

胤褆有夺取储君的想法,甚至建议康熙处死胤礽,由自己代劳,自然不愿意为太子出头。

胤禛不一样,他看准了康熙的心思。康熙是恨铁不成钢,并非要杀了胤礽,其他皇子最好不要有想法。

胤禛将太子的话写成奏折,送给康熙,说明缘由。康熙很高兴,胤礽被废,胤褆与胤禩都是落井下石,没有顾及手足之情,胤禛则不一样。

胤禛此举,给康熙与大臣们,以及兄弟们留下了好印象,他不但顾及手足,还不选边站,是一位“贤王”,令人敬佩。

接下来的“张明德事件”,胤禩集团找来张明德,给胤禩看相,说他具有帝王的气质。张明德还表示,愿意充当打手,去刺死胤礽。

纸包不知火,康熙得知消息后,痛斥胤禩,要废了他。胤禟、胤禵拿着毒药,前来支持胤禩,表示“同生死”,康熙差点处死胤禵。

接二连三的打击,康熙心灰意冷,生了一场大病,还不愿意服药。胤禛则亲自熬药,跪求父皇服药,表现出了“孝顺”的一面。

康熙生病,都是因为胤礽,他培养了三十多年的接班人,却让他伤透了心。胤礽更狠,压根不关注康熙的病情,与胤禛形成了反差。

1710年,康熙巡视东北,祭祀祖宗,胤禛陪同。听说胤禩生病,康熙急忙返回京师,胤禛表现得更加着急,提前回京探望。

胤禛此举,让康熙很不满意,认为他是胤禩的人。要知道,胤禩得到宗室、皇亲国戚、朝廷文官的大力支持,许多人都认为他是皇位的人选。

胤禛提前回京,康熙很恼火,严厉斥责胤禛,说他“不顾护驾之事”。胤禛承认了错误,说自己担心兄弟的身体,没有别的想法。

胤禛被康熙斥责,却给胤禩集团留下了好印象,认为胤禛是“贤王”,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平日里,胤禛与胤禩没啥联系,也不往来。如此,康熙很满意,说胤禛不结党营私,也不跟大臣往来,安守本分。

雍正的“低调”,向人们展示出他孝顺、友爱的一面,赢得了康熙、兄弟、大臣的好感,也为自己赢得的亲王、皇帝。

胤礽第二次册立为储君,胤禛册封为雍亲王、胤祉册封诚亲王;胤禩、胤禟册封贝勒,都得到了好处。

做人“低调”,办事能力强悍,孝顺父亲,对兄弟讲义气,胤禛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他能接班的关键。

1712年,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不再册立新的“储君”,导致“夺嫡之战”愈演愈烈,诸位皇子都跃跃欲试。

为了获胜,胤禛也准备着,他营造自己的团队。跟胤禩集团相比,胤禛的阵营小得多,也不明显,否则岂能“瞒过”康熙皇帝。

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经常以“国不可无储君”为由,建议康熙册立太子。康熙无奈,只能让群臣商议,结果都是支持胤禩,让康熙很不满意。

康熙看来,胤禩在“结党”,他的能量实在太大了,自己绝对不能妥协。胤禛则相反,他的团体非常隐秘,让人难以察觉,康熙也被“欺骗”了。

胤禛的团队成员不多,却都是占据要职,关键时刻靠得住。例如,负责西北粮食的陕甘总督年羹尧,可以牵制胤禩阵营的胤禵,让西北的13万兵马不敢轻举妄动。

负责皇宫警卫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关键时刻封闭京城九门,胤禛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选对了人,事业就成功了一半,胤禛很精明。

做事隐蔽,雍正继位之前,别人都以为年羹尧是胤祉的人,隆科多支持胤禩,却想不到他们都是胤禛的铁杆亲信。

为人低调,孝顺父亲,对兄弟讲义气,又不拉帮结派,康熙相信胤禛,认为他靠得住,是皇位的合适人选。

兄弟们对胤禛也没啥防备,不曾想到胤禛也会参与“夺嫡”。如此,隆科多传达康熙“口谕”,让胤禛继位时,大家都难以接受事实。

1722年,康熙驾崩,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他成为赢家。年羹尧跋扈,被雍正赐死;戴铎知道太多了,他负责出谋划策,雍正容不下他,将其处死。隆科多也是如此,被囚禁而死。

参考书目:《清史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考... 在我国,出土最早的鸡蛋是在距今2800多年的西周墓葬里发现的,装鸡蛋的是“西周几何印纹硬陶瓿”。没想...
原创 聚... 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星!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说在一起的时候,毫无建树,甚至于相互对着干,但是分开之后的...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们的才华和贡献都为后世所称道,但是究竟谁更...
原创 美... 美国这个国家是大多数国家都很憎恨的,或许有的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美国这个国家是先进,自由的国度,但...
原创 燕... 燕云十六州是唐末五代以来一个十分敏感的区域。关外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得到它,不仅可以长驱直入饮马黄河,...
原创 美... 【历史】从二战后开始,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整体的国力那是秒杀世界的。所以战后美国基本上可...
原创 皇... 你一定知道,古代御厨和太监都是伺候皇上的人,可为啥御厨就不用“净身”呢?这事得从根上说起! 首先,我...
原创 宋... 宋朝时期没有扫雷,只有有专门的“雷击”“扫雷”机构,帮助军队歼灭目标。是赵匡胤的军队而不是宋朝的军队...
原创 美...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再强大的人也有打盹的时候”,意思是说,无论多么强大的人,其实也都是有其最...
原创 五... 中国在晋朝统一三国以后,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大统一时期。 从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线索来看,一个乱世被统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