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给孙子留下一个大将,完全可以对付朱棣,朱允炆却弃而不用
创始人
2025-07-28 16:31:53
0

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争夺,历史上类似的非常多见,唯一罕见的是“靖难之役”令人大跌眼眶的结果。拥有一国之力的皇帝朱允炆,竟然被边疆一隅之地的藩王朱棣赶下皇位,而且朱棣起兵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个是占有优势的。与刘邦一样,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对待功臣缺乏应有的自信和胸襟,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几乎在他死之前都被清理干净了,唯独留下一位以善于防守著称的老将耿炳文。以便万分火急时用之。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举头四顾,是一堆叔叔辈的王爷。赶上朱允炆是急性子,上台不久就削藩。燕王朱棣眼看刀架上脖子,于是以“靖难”之名起事。

最初,耿炳文的十三万平叛大军到达了真定,初期与朱棣交锋,果然不敌朱棣锋芒,耿炳文也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略作交锋,他感觉到了朱棣的锐气与战斗力,收兵固守真定。因为守城才是他的特长,朱棣是以攻为守,他要以守为攻。耿炳文在朱元璋时代就是以善守而出名的,和朱元璋对抗元之时。他曾经在长兴面对张士诚10万大军来攻,最终抵挡住了,后来他坐镇于长兴十年,抵挡住了张士诚前后十几次的围攻,东线战场的局势因为耿炳文的存在而奠定了胜利的基调。但朱棣也是不毛孩子,一看耿炳文守真定,也不真攻,晃一圈回北平。二人正如两个拳击台上的拳手来回试探。可惜这时朱允炆却把他撤了,用富二代李景隆换耿炳文。因为朱允炆听信了谣言,他认为耿炳文故意不抵抗朱棣,却不知人家是在用兵法,他撤掉耿炳文换上的李景隆,带兵打仗就是个白痴水平。被朱棣在郑村坝、白沟河击溃,损失数十万将士。

后来,朱棣快打到都城南京了。按道理这时的朱允炆应该清醒,重新启用耿炳文。因为守城是耿炳文最拿手的好戏,当年固守长兴,一守成名。可是朱允炆年轻气盛,脾气太犟,认死理;他认为耿炳文太老,早就对他失去信心,就是再找一个,也不会再用他。朱允炆仍然坚持用李景隆守城,又给了他五十万兵,结果全军覆,开城门投降。最后朱棣直捣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他的行踪至今都是个谜。

所以,朱允炆失败的原因有这么两个。第一:首先朱允炆这个人就太讲仁义而又太大意,小看了自己的叔父,自以为自己拥有全国的兵力,认为剿灭叔父朱棣的叛乱是轻易而举;所以他明令:“莫伤害朕之叔父”。居然下旨前线将士不得伤害朱棣,每逢快要胜利了,朱棣就第一个反冲锋,谁都不敢打。这种假仁假义害死多少忠臣武将。可是,叔父朱棣是什么人?装疯卖傻,心狠手辣之辈。他早就觊觎侄儿的皇位,在朱允炆即位时,就开始秘密地积蓄军事力量,秘密地筹划。在朱允炆开始“削藩”时,为了蒙蔽他,在大街上将人家吃着的东西抢过来就吃,还睡在街上;大热天的,竟穿着棉衣烤火。戏演的真,顺利“过关”,没被“削藩”。

第二:朱允炆生长于深宫之中,虽然是个温和的好皇帝。他不残暴、不昏庸、不好色。但是相比朱棣这条狼,建立帝就好像是一只绵羊,缺乏果断与智谋,缺乏实践能力。对于当时的局势和敌我双方的情况没有自我的看法,没有充分认识到耿炳文是很适用于他阵营的统帅。如果说当时建文帝不弃用耿炳文,那么以其老辣和防守之力,相信凭借明王朝的一国之资源和兵力对抗朱棣的燕军,胜算是非常大的,靖难之役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官渡之战”是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对战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都是北方的大军阀。论硬实力来说,袁绍无...
原创 战... 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回顾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所有的政权都逃不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周期论...
原创 韩... 韩国国势最强,便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
原创 刘...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7章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 曹魏篇第二十四章:刘表在陌生土...
原创 古... 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就是说要达到目的,是有很多方法和途径的。古代的谋士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喜欢给...
原创 春...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
原创 好... 《军武次位面》作者:烟火人间 今年央视春晚的小品《还不还》,就讲述了一个“老赖”欠钱不还,讨债者绞...
一生一事|创业在兵团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视频】; 尤良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十一连的职工。三十多年前,年轻的...
原创 “... 我国成立于1949年的10月1日,在阵阵欢呼声中,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却没有出现在现场,挤入众人视线中...
原创 汉... 1951年1月4日这个让中国人记住了的日子, 志愿军攻克汉城。 这是1937年的中国被日军攻占“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