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不是治国大才?王安石想了个办法,一试便知
创始人
2024-11-23 17:51:05
0

原标题:苏轼是不是治国大才?王安石想了个办法,一试便知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与苏轼同朝为官,王安石贵为宰相,位极人臣,苏轼却仕途坎坷,屡屡遭贬,令人叹息!那么,为什么王安石不重用苏轼呢?明朝大作家冯梦龙写过一个故事,或可解释一二。

(苏轼)

有一次,王安石听说苏轼要回一趟老家四川眉山,立即派人将苏轼请到家中,求苏轼帮他办一件事。原来,王安石少时读书过于勤奋,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得了一种眼疾。太医院的医生说,须得长江中峡之水泡阳羡茶,日日饮之方能缓解。现在王安石家中所存之水已快见底,希望苏轼在回转京城时,帮他在长江中峡取一罐水回来。

苏轼一听,这好办啊!所谓长江中峡者,乃是巫峡也,他回家要经过,转来时也要经过,很容易取水的,于是满口答应。

告别王安石,苏轼即刻启程回乡。在家乡眉山办完事后,苏轼记挂着工作,便又收拾行囊从眉山赶回汴梁。

苏轼没有忘记王安石交给他的事情,特意准备了一只精致的水罐,带在身上,然后乘船直下长江。当船至长江三峡,眼看江水浩浩荡荡,奔腾向前;两岸峭壁千仞,古树葱绿;间或一二声猿鸣,远远传来。山河壮美,让人心旷神怡。苏轼虽然多次经过三峡,却从未产生审美疲劳,相反,他觉得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味道。这一次,苏轼同样被惹发了诗情诗兴,对着壮丽山川一边目不暇接地观看,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全然忘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靠岸停船,给王安石取水。

待到诗兴停歇,苏轼才记起取水这档子事,可是一看,中峡早过了,已到了下峡。怎么办?

如若掉转船头,逆水而上,水太急,不安全;若上岸往回走,再打水,则费时日,不划算。苏轼心想,三峡虽分为三,但江水本相连,应该是一样的水,哪里分什么中峡水和下峡水呢。不如就在下峡打一罐水,想必是一样的效果。于是就满满的打了一罐下峡水,回京城了。

(长江三峡水流)

再说王安石这边。当苏轼亲自送来三峡水,王安石高兴极了,一边道谢,一边就将苏轼手里的水罐接过去,倒出一壶水来,烧开,泡了一壶阳羡茶。茶泡好,观其色,王安石笑了起来,看着苏轼,说:“你看看,你又欺老夫矣!这明明是下峡之水,怎么骗我说是中峡之水呢?”

苏轼心里一惊,想不到王安石如此厉害,不仅识破了他的诡计,还说出了这罐水是下峡水。王安石倒是不恼,对苏轼解释道:“《水经注》上有记载,上峡水过急,煮阳羡茶味浓;下峡水过缓,煮阳羡茶味淡,只有中峡水缓急有度,煮阳羡茶浓淡适宜。而我的眼疾,最适合使用中峡之水来引导。”

苏轼听到这番高论,不觉颇为羞愧。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还对茶道如此精通;相比之下,自己有些孤陋寡闻,竟认为长江水都是一样的;尤其是,自己受人所托,没能完成任务,还想耍小聪明蒙混过关……于是苏轼连连向王安石赔礼道歉。

然而经此一事,王安石失去了对苏轼的信任,之后都没有提拨苏轼,以致一代文豪,空怀报国之志,却一生行走在受贬的道路上。很多人认为,“峡江取水”是王安石有意对苏轼的一次试探,王安石想用苏轼,又担心他不堪大用,于是想出这个法子,结果苏轼没当回事,于是落选。

(王安石)

此故事记录在《警世通言》中,并非正史,不一定是真实的。可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苏轼仕途坎坷的原因,那就是,苏轼的必性决定了他不是王安石心中的治国大才。

为什么?

苏轼在这个故事里暴露了他的三大缺点:一是过于感性,理性不足;二是不老实;耍小聪明;三是责任心不够强。

先看他第一个缺点:理性不足。苏轼明明答应了帮王安石取水,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应该尽全力做到,这是儒家五常中的信义问题,马虎不得。可是他却因贪看风景,醉心诗情诗兴,给忘了。这就是他过于感性、理性不足的体现。要知道,苏轼身处斗争激烈的古代官场,面对的是像王安石这样的厉害上司,怎能得意忘形,将上司交代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呢?

再看他第二个缺点:不老实。本来,当苏轼得知船已到下峡,错过了中峡,他自责,并想到过补救的。可是最终呢,他却因为怕耽误时间,没有进行补救,用下峡水代替中峡水,想蒙混过关。这样做,便是耍小聪明,是典型的不老实、不诚实。其实,苏轼只要本着一颗补救的心,耽误几天时间,回到中峡再取水,事情也就解决了。何必要耍小聪明骗人呢?

至于第三个缺点责任心不强,这也是从苏轼不愿补救这一心理生发出来的。想一想,你没完成别人交给你的任务,现在有个补救的机会,只不过麻烦一些而已,可是你因为怕麻烦,放弃了。这不叫责任心不强叫什么?

而在王安石手下做官,有这3个缺点是不行的。王安石此人为变法而生,他推行的新法,是件十分艰辛、甚至危险的事情。一要过人情关,因为新法推行会得罪大地主、大官僚,而大地主与大官僚会想尽一切办法托人来说情。过于感性、不够理性、没有原则的人就过不了这一关。二要有责任心,新法推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一旦出错,就要第一时间去补救,如果没有补救的耐心与责任心,也是做不到的。三要诚实,主要指变法官员对于他们的总设计师王安石要诚实,不能在反映民情时弄虚作假,欺骗上司,以致于上司得到假的消息,做出错误的判断……

总之,从“峡江取水”这件小事上看,苏轼似乎不具备做变法人才的条件,王安石弃他并不冤枉。

相关内容

宝山:来浪漫滨江,共赏春季...
春风轻拂,万物复苏宝山滨江,百花齐放不必远行在自家门口也能赏花养眼...
2025-04-07 20:03:04
湖北宜昌:竹海泛舟渡假期 ...
来源:IC photo时值清明假日,三峡地区阳光明媚,在湖北省宜昌...
2025-04-06 12:02:53
“花漾奉节·桃醉三峡”!第...
三月春风起,桃花处处浓。3月31日,“花漾奉节·桃醉三峡”第三届三...
2025-03-31 15:34:13
原创 ...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抓并被送往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后,在菲律宾国内出...
2025-03-25 11:09:27
喝茶养生主要喝什么茶?
——解码六大茶类的养生密码与科学依据 一、六大茶类的养生图谱 (...
2025-03-24 13:09:26
原创 ...
2025年3月,香港首富李嘉诚因计划出售巴拿马运河两个关键港口在内...
2025-03-24 12:18:18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 原标题: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间的延误,实则败在战略判断失误 公元16...
旷世奇才蔡邕:命运多舛逃12年... 原标题:旷世奇才蔡邕:命运多舛逃12年,听琴辨杀机,因一声叹息丧命 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