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不是治国大才?王安石想了个办法,一试便知
创始人
2024-11-23 17:51:05
0

原标题:苏轼是不是治国大才?王安石想了个办法,一试便知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与苏轼同朝为官,王安石贵为宰相,位极人臣,苏轼却仕途坎坷,屡屡遭贬,令人叹息!那么,为什么王安石不重用苏轼呢?明朝大作家冯梦龙写过一个故事,或可解释一二。

(苏轼)

有一次,王安石听说苏轼要回一趟老家四川眉山,立即派人将苏轼请到家中,求苏轼帮他办一件事。原来,王安石少时读书过于勤奋,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得了一种眼疾。太医院的医生说,须得长江中峡之水泡阳羡茶,日日饮之方能缓解。现在王安石家中所存之水已快见底,希望苏轼在回转京城时,帮他在长江中峡取一罐水回来。

苏轼一听,这好办啊!所谓长江中峡者,乃是巫峡也,他回家要经过,转来时也要经过,很容易取水的,于是满口答应。

告别王安石,苏轼即刻启程回乡。在家乡眉山办完事后,苏轼记挂着工作,便又收拾行囊从眉山赶回汴梁。

苏轼没有忘记王安石交给他的事情,特意准备了一只精致的水罐,带在身上,然后乘船直下长江。当船至长江三峡,眼看江水浩浩荡荡,奔腾向前;两岸峭壁千仞,古树葱绿;间或一二声猿鸣,远远传来。山河壮美,让人心旷神怡。苏轼虽然多次经过三峡,却从未产生审美疲劳,相反,他觉得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味道。这一次,苏轼同样被惹发了诗情诗兴,对着壮丽山川一边目不暇接地观看,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全然忘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靠岸停船,给王安石取水。

待到诗兴停歇,苏轼才记起取水这档子事,可是一看,中峡早过了,已到了下峡。怎么办?

如若掉转船头,逆水而上,水太急,不安全;若上岸往回走,再打水,则费时日,不划算。苏轼心想,三峡虽分为三,但江水本相连,应该是一样的水,哪里分什么中峡水和下峡水呢。不如就在下峡打一罐水,想必是一样的效果。于是就满满的打了一罐下峡水,回京城了。

(长江三峡水流)

再说王安石这边。当苏轼亲自送来三峡水,王安石高兴极了,一边道谢,一边就将苏轼手里的水罐接过去,倒出一壶水来,烧开,泡了一壶阳羡茶。茶泡好,观其色,王安石笑了起来,看着苏轼,说:“你看看,你又欺老夫矣!这明明是下峡之水,怎么骗我说是中峡之水呢?”

苏轼心里一惊,想不到王安石如此厉害,不仅识破了他的诡计,还说出了这罐水是下峡水。王安石倒是不恼,对苏轼解释道:“《水经注》上有记载,上峡水过急,煮阳羡茶味浓;下峡水过缓,煮阳羡茶味淡,只有中峡水缓急有度,煮阳羡茶浓淡适宜。而我的眼疾,最适合使用中峡之水来引导。”

苏轼听到这番高论,不觉颇为羞愧。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还对茶道如此精通;相比之下,自己有些孤陋寡闻,竟认为长江水都是一样的;尤其是,自己受人所托,没能完成任务,还想耍小聪明蒙混过关……于是苏轼连连向王安石赔礼道歉。

然而经此一事,王安石失去了对苏轼的信任,之后都没有提拨苏轼,以致一代文豪,空怀报国之志,却一生行走在受贬的道路上。很多人认为,“峡江取水”是王安石有意对苏轼的一次试探,王安石想用苏轼,又担心他不堪大用,于是想出这个法子,结果苏轼没当回事,于是落选。

(王安石)

此故事记录在《警世通言》中,并非正史,不一定是真实的。可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苏轼仕途坎坷的原因,那就是,苏轼的必性决定了他不是王安石心中的治国大才。

为什么?

苏轼在这个故事里暴露了他的三大缺点:一是过于感性,理性不足;二是不老实;耍小聪明;三是责任心不够强。

先看他第一个缺点:理性不足。苏轼明明答应了帮王安石取水,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应该尽全力做到,这是儒家五常中的信义问题,马虎不得。可是他却因贪看风景,醉心诗情诗兴,给忘了。这就是他过于感性、理性不足的体现。要知道,苏轼身处斗争激烈的古代官场,面对的是像王安石这样的厉害上司,怎能得意忘形,将上司交代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呢?

再看他第二个缺点:不老实。本来,当苏轼得知船已到下峡,错过了中峡,他自责,并想到过补救的。可是最终呢,他却因为怕耽误时间,没有进行补救,用下峡水代替中峡水,想蒙混过关。这样做,便是耍小聪明,是典型的不老实、不诚实。其实,苏轼只要本着一颗补救的心,耽误几天时间,回到中峡再取水,事情也就解决了。何必要耍小聪明骗人呢?

至于第三个缺点责任心不强,这也是从苏轼不愿补救这一心理生发出来的。想一想,你没完成别人交给你的任务,现在有个补救的机会,只不过麻烦一些而已,可是你因为怕麻烦,放弃了。这不叫责任心不强叫什么?

而在王安石手下做官,有这3个缺点是不行的。王安石此人为变法而生,他推行的新法,是件十分艰辛、甚至危险的事情。一要过人情关,因为新法推行会得罪大地主、大官僚,而大地主与大官僚会想尽一切办法托人来说情。过于感性、不够理性、没有原则的人就过不了这一关。二要有责任心,新法推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一旦出错,就要第一时间去补救,如果没有补救的耐心与责任心,也是做不到的。三要诚实,主要指变法官员对于他们的总设计师王安石要诚实,不能在反映民情时弄虚作假,欺骗上司,以致于上司得到假的消息,做出错误的判断……

总之,从“峡江取水”这件小事上看,苏轼似乎不具备做变法人才的条件,王安石弃他并不冤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音乐教授携带贝斯坐地铁被拒?广... 近日,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徐理反映,他带着贝斯在广州地铁安检时被拒。安检人员称其所带行李不符合规定,...
原创 秦... 秦始皇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在他的手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诞生了,随后他建立了一系列适应中...
原创 粟...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粟裕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是因为粟裕的一再请求,他最终被评为...
原创 9... 4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过是一代人的沧桑变化而已。 1978...
中国又有两大盟友倒戈?印尼送3... 7月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新贸易协议,此消息引发国际关注,也为后续多国动向埋下伏笔...
原创 南... #深度好文计划# 侯景,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曾为东魏、梁朝将领,甚至当过“汉国皇帝”。但...
原创 假... 蒙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为秦帝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蒙恬更是北驱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修筑万里...
原创 诸... 诸葛亮儿子,因说了6个字被孔明挥泪斩杀,刘禅直言:心疼丞相! 文|葩姐 相信大家对诸葛亮这个人都是非...
司马懿:从魏国重臣到晋朝开国君... 在三国鼎立的纷乱时代,英雄豪杰辈出,而司马懿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他以其深沉的智谋、坚韧的意...
原创 三... 导语:在战斗中如果有谁能够把敌人的战车掉转方向原路返回,这个人就会被授予折冲将军的称号,因为他所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