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事件。
西周幽王时期,他为了博得美人褒姒的一笑,竟下令点燃烽火台骗取天下诸侯前来救驾。结果,此事引发了信任危机,以至于犬戎真的出兵攻击镐京时,再也没有诸侯来援,不仅导致了自己身死,而且还连累了西周灭亡。
这段历史虽然精彩纷呈,甚至跌宕起伏,其中的人物、时间、地点都言之凿凿。但是,这却是一桩虚构的历史,一桩由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假历史,真实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所谓的“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期,周室的衰落之势非常明显。周宣王过世后,其子宫湦继位,史称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当时,天象异常,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更加使得国内民不聊生,甚至饿殍遍野。
作为荒淫无道的昏君,周幽王对此毫不关心,继续霍霍着这个国家。一个名叫褒珦的大臣屡屡劝阻,终于在触怒幽王后被关入大牢,差点就被问斩了。
三年后,褒珦的族人终于觅得一位绝色女子褒姒并把她献于幽王,希望能替他赎罪。幽王本性好色荒淫,一见到褒姒就惊为天人,并册其为妃。
从此以后,幽王更是日日沉溺于女色,更加不问国政。
褒姒本是一名弃婴,本姓姒,真名不详,因是褒国之人,故而称呼为“褒姒”。她虽然貌美,但却冷若冰霜,自从入宫后就没有笑过一次,即便被册封为妃以后依然如此。
幽王对待褒姒,可比对待国政事务上心多了,可谓不遗余力,可谓费尽心机,可惜却屡屡失败。此时,有个佞臣名叫虢石父,他为了讨好幽王竟然提议点燃烽火台,带褒姒一同登上城楼观看天下诸侯举兵前来救援镐京。
烽火台是古代的军事设施,为了防备敌军入侵而依山绵延而建,一旦遭遇敌情就会点燃示警。西周为了抵御北方的犬戎,特意在国都镐京周边修建了数十座烽火台,保证各地诸侯可以及时率兵救援。
当烽火台被点燃后,各地诸侯都以为犬戎出兵攻击镐京,于是纷纷星夜兼程领兵来救。当大量勤王之兵抵达后,却被告知是幽王为了讨好褒姒而采取的玩笑之举,所有人在失望之余各自返回了封地。
而城楼上观看的周幽王却乐得前仰后合,褒姒在亲眼目睹这一“盛况”后,终于难得的露出了笑容。周幽王很高兴,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殊不知,此事却为西周的覆灭埋下了重大隐患。
为幽王生下儿子伯服后,褒姒更加的得宠。为了进一步得到她的欢心,幽王索性废掉了原来的王后申氏,改立褒姒为后。继而,他又将嫡子宜臼的太子位废除,册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还下令废除王后申氏父亲的侯爵和封地。
结果,申侯在最后时刻先发制人,勾结了北方少数民族犬戎一同进攻镐京。这一次,周幽王又点燃了烽火台,可惜却没有任何一支诸侯前来救援他,终于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犬戎攻破镐京并杀死幽王后,申侯联同鲁侯等诸侯,拥立了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即位,史称周平王。因为镐京已经惨遭破坏,而且周边被犬戎所占据,所以周平王只得从镐京迁都,并在秦侯的护送下迁往了洛邑。从此以后,西周被东周所取代。
以上,就是所谓的“烽火戏诸侯”,是不是很精彩?也很合理?可惜!这完全都是假历史,都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故事。
到了2012年,清华大学考古队在整理战国竹简时,竟然发现了竹简上存在着与“烽火戏诸侯”完全不同的记载。申侯联络犬戎族共同攻打西周不假,但却并不是为了申后,更没有提到过所谓的“烽火戏诸侯”。
显然,如果真有“烽火戏诸侯”,如果真的是引起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竹简在记录这段历史时绝对不会遗漏。除非,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这段事件。@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