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夫的智慧:论董卓“矫情忍性、擢拔群士”
创始人
2024-11-23 16:57:07
0

原标题:莽夫的智慧:论董卓“矫情忍性、擢拔群士”

董卓对洛阳公卿的笼络,可谓草莽之雄的大智慧。

中平六年(189)八月董卓上洛,虽然昏淫暴虐,以至遗臭万年;但最初确实做到了与士大夫共享权力,并非如史书所言般“独擅朝纲”。甚至《后汉书》也如实记载,称“卓虽行无道,犹矫情任性,擢用群士”。

(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后汉书 董卓传》

董卓固然是负面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被严重污名化的历史人物。关于其“暴行记载”的辩诬,我之前另有详文。本文主要谈谈董卓与洛阳士大夫的交往始末。

受到董卓提拔的朝官,大抵可以分作两类。

一类是党锢名士与关东豪族,这类人物无疑是“遮掩门面”的把戏。

另一类是掌握机要的核心,他们主要依赖于“乡党政治”。对董卓而言,他们或者是凉州同乡,或者是关中子弟,又或者是旧时同僚。

本文共 4200 字,阅读需 8 分钟

① 董卓时代的吏部尚书

董卓上洛之初,确实做到了“矫情忍性”。凉州集团的核心成员,依然局限在军界,并不染指政务。此即范《书》所言“卓所亲爱,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汉书 董卓传》

董卓操纵东汉朝廷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吏部”来提拔仕途受阻的人物。

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后汉书 董卓传》

吏部既然掌握了人事选举,自然成为董卓笼络人心的工具。看吏部尚书的安排,便可看出深意。

董卓时代的吏部尚书是周毖。

周毖按《后汉书》为汉阳人,汉阳即凉州天水。按《英雄记》则是凉州武威人,与关中集团的张济、张绣、贾诩同乡。

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蜀书 许靖传》

周毖,武威人。--《英雄记》

当然,无论周毖是汉阳人还是武威人,他都是凉州人。

可见董卓对吏部的安排非常上心。大约是因为凉州将校久在边地,浸染胡风,在技术性比较强的政界很难找到位置,因此选择“州里人”把持选举。

吏部的副官是许靖。

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许)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蜀书 许靖传》

许靖是汝南人,与袁绍同乡。董卓上洛之初,与汝南袁氏关系远不似《三国志》记载般糟糕,先迁袁术为后将军(原是虎贲中郎将),又授出奔冀州的袁绍为渤海太守,还曾拉拢袁绍集团的核心人物张邈与曹操。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太傅袁隗(袁绍叔父)与董卓之间,曾经存在合作关系。只因初平元年(190)袁绍在关东起兵,才连累袁隗被杀。

袁绍起兵关东,董卓夷袁隗三族

袁隗与董卓的同盟关系,彼时天下皆知。公孙瓒甚至为此作书谴责袁绍不孝。

(袁)绍为勃海(太守),当攻董卓,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袁隗)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后汉书 公孙瓒传》

可见典选吏部的周毖与许靖,实际分别是靠“董卓同乡”与“袁隗同乡”的关系才得以出任。

另一方面看,周、许二人虽然受尽董卓礼遇,却心向关东,甚至故意表奏心怀不满的士族出任关东牧守(诸如刘岱、张邈、孔伷、张咨),最终酿成大乱。

在董卓的清算下,周毖被杀,许靖出奔。

② “打击阉党”与“三公人选”

“阉党乱政”是贯穿东汉的痼疾。自章帝以后,皇统屡绝,幼主嗣位之事极端频繁。因此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便成为东汉的主旋律。

董卓之前,已经有孙程政变,党锢之祸,陈蕃窦武之死等诸多由宦官发动的宫廷惨剧。至于何进被杀,不过是宦官政治的另一个缩影。

董卓上洛(189),恰逢十常侍之乱。因此清算宦官,为党锢名士平反,便成为增加名望的契机。

董卓率群臣上书,平反党锢冤案时,“三公人选”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太尉即董卓本人,司徒是黄琬,司空则是杨彪。

考虑到此次上书,三公俱带斧钺仪仗,可知排场与影响相当惊人。

(董)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后汉书 董卓传》

彼时刘协仅有九岁,无异傀儡,根本不具备处理政务的条件。可知此次政治表演,不过是董卓演给天下人看的把戏罢了。

历史也确实是如此发展。董卓在“平反冤案、以从人望”之后,立刻将自己从太尉晋升为相国。“董相”之名也自此而始。

于是悉复(陈)蕃等爵位,擢用子孙。寻进(董)卓为相国。--《后汉书 董卓传》

董卓率三公,俱带斧钺觐见?

与董卓共同参与表演的黄琬与杨彪,二人的出身履历,比较值得关注。

司徒黄琬是荆州江夏人,本是豫州牧,被董卓征召为司徒。其幕后勾连,恐怕与他中平年间(184-189)出任“右扶风”有关。

中平初,(黄琬)出为右扶风。--《后汉书 黄琬传》

关中三辅,即冯翊、扶风、京兆三郡。郡守分别称作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董卓所筑“郿坞”即在扶风。

黄琬履职的(司隶)扶风,与董卓的老家(凉州)陇西临洮相距不远,均在关中。而扶风郡与临洮郡,在三国时代均被划入雍州,可知风土习俗应当比较接近。

是时不置凉州,自三辅拒西域,皆属雍州。--《魏书 张既传》

且董卓长期活跃在扶风地区,曾有“屯军扶风”的记载。与黄琬应有故交。

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董)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魏书 董卓传》

黄琬在灵帝末期出任豫州牧,而董卓集团的吏部尚书周毖,其父周慎亦曾出任豫州刺史。从这个角度看,或许黄、周二家亦有私交。

周珌(毖),豫州刺史(周)慎之子也。--《东观汉记》

司空杨彪出身弘农,与黄琬履职的扶风,在东汉时代同属司隶;而弘农与董卓的老家陇西,俱在关中。且杨彪父杨赐是黄琬仕途的举主,两家亲近可见一斑。

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黄)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后汉书 黄琬传》

更重要的是,杨彪之祖杨震,名闻天下,号称“关西孔子”。董卓作为雍凉豪族,对弘农杨氏必然有所敬畏。

再加上杨彪与汝南袁氏通婚(杨彪娶袁术姊妹),因此在董卓与袁隗合作的环境下,受到重用理所应当。

(曹操)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魏书 曹植传》

实际杨彪的前任司空,也恰恰就是董卓。

中平六年,(杨彪)代董卓为司空。--《后汉书 杨彪传》

杨彪在关中朝廷中(190-195)可谓仕途显赫,虽曾被短暂免官,旋即复起,历任大鸿胪(九卿)、少府(九卿)、太常(九卿之首)、京兆尹(治长安)、光禄勋(位同九卿)、最终官至太尉(三公)。这与其“出身关中”是不可分割的。

③ 蔡邕发迹始末

在被董卓提拔的名士中,蔡邕是个异类。

他既非董卓的乡党,也没有仕宦履历上的交集。但特别受到董卓的宠信,被待以国士之礼。蔡邕也投桃报李,竭诚尽忠;最终被王允所杀。

蔡邕之于董卓,无异于班固之于窦宪,陈琳之于袁绍。本质都是“望风承旨”的爪牙文胆。

(王)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后汉书 蔡邕传》

不可令佞臣(蔡邕)在幼主左右

蔡邕是兖州陈留人,曾被征召为司徒掾属,做的都是言官、史官一类的虚职。与陇西出身,活跃在并、凉二州的董卓着实无关。

从出身籍贯来看,蔡邕的同乡,陈留高氏与袁绍联姻(高干、高柔是袁绍外甥),而袁隗又与董卓合作,发迹或许与此有关。权作猜想。

但从仕宦履历来看,蔡邕与关中士族的关系则非同一般,尤其是与杨彪,马日磾等人亲善。

蔡邕曾与杨彪、马日磾等人共同撰写(续写)国史《东观汉记》,而杨彪与马日磾因为关中出身,都是董卓身边的红人。

复征(卢植)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后汉书 卢植传》

杨彪是弘农门阀,前文已述;马日磾则出身三辅(扶风),很受凉州集团的敬重。

蔡邕被杀时(192),马日磾曾奔走求情;李傕秉政时(192-195),马日磾亦曾亦太傅身份(上公)出使关东,和解义兵。

太尉马日磾驰往谓(王)允曰:“伯喈(蔡邕)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后汉书 蔡邕传》

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劝诸侯罢兵)。--《吴书 孙讨逆传》

如果考虑到马日磾的籍贯(扶风)与黄琬的仕宦履历(右扶风)相吻合,二者之间或许又有旧交。董卓提拔黄琬为三公(见前文),或许亦有此考虑。

董卓集团的“关中出身”仕宦勾连

总之董卓集团,大抵是一个通过“乡党”与“仕宦”为纽带结成的政治团体。因此蔡邕受到董卓的殊遇,也合情合理。

董卓与蔡邕关系极佳。从“三互法事件”即可见一斑。

所谓三互法,即禁止本州人牧本州,禁止本郡人治本郡。互为婚姻者,亦不得交互在对方州郡为官。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任官避籍制度”。

而蔡邕是三互法的坚定反对者。

臣(蔡邕)愿陛下上则先帝,蠲除近禁,其诸州刺史器用可换者,无拘日月三互,以差厥中。--《后汉书 蔡邕传》

当时受三互法钳制最严重的,当属幽、冀两州。

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幽、冀二州,久缺不补。--《后汉书 蔡邕传》

而董卓恰恰对三互法嗤之以鼻,乃至任免籍贯幽州辽东的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此事恐怕便有蔡邕的参与,毕竟“废止三互法”是其政治主张。

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魏书 公孙度传》

④ 小结

董卓上洛之初,矫情忍性,擢拔群士。由于东都洛阳的关中籍人物终究有限,因此许多被提携的名流,无论从籍贯上还是任官履历上,与董卓均无交集。

但从吏部尚书的人选上(周毖、许靖),不难看出其背后的乡党政治因素。周毖是董卓的凉州老乡,许靖则是董卓盟友袁隗的汝南老乡。

“乡党政治”是历朝历代的潜规则。

李傕(凉州北地)秉政时(192-195),亦任用贾诩(凉州武威)为吏部尚书。

(李傕)乃更拜(贾)诩尚书,典选举。--《魏书 贾诩传》

至于在董卓率三公觐见的“政治表演”中,另外两位参演人,司徒黄琬与司空杨彪,一个曾是扶风太守,一个出身弘农门阀。

“三公俱带斧钺觐见”的浮夸行为,实际是董卓主持的把戏,意在通过平反党锢名士,收拢人心,借此更进一步。当然也要看到,黄琬与杨彪能被董卓相中,与出身和仕宦履历密不可分。

蔡邕作为兖州陈留人,虽然与董卓并无旧交,但托庇于杨彪、马日磾等关中籍贯的同僚(参与修史),亦在董卓集团平步青云。

虽然从历史的后续发展来看,董卓提拔的许多士人,都走上了对抗自己的道路,但不宜对其行为全盘否定。

应该说,董卓在“擢拔群士”的问题上,最初确实是仔细下了一番功夫。至于成败异变、功业相反,那就不是董卓所能逆料了。

董卓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士族与庶族、京官与边将、中央与地方、文人与武夫”之间的立场差异。这也是贯穿汉末三国的主旋律。

正如我之前屡次提到的,汉末乱局中,董卓是披荆斩棘的先行者,群雄则是寻迹而至的后来人。

我是胖咪,大鱼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相关内容

原创 ...
时隔两年多,新一季“杜兰特去哪儿”的连续剧又要揭开帷幕了…… 两年...
2025-04-18 16:09:09
原创 ...
特朗普政府4月12日公布的37页豁免清单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
2025-04-17 12:11:28
原创 ...
###茶杯用久有茶垢不卫生,别用纸擦,教你3招,轻松清洁茶杯 在...
2025-04-17 09:13:45
原创 ...
农夫山泉最近又干了一件大事。 3月31日,由农夫山泉公司在云南普洱...
2025-04-17 07:20:31
仙游这个“智慧景区”你去过...
打造全域智慧景区九鲤湖强化科技赋能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笔者昨日获悉,...
2025-04-11 21:03:02
文化中国行·营造之法丨园中...
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每当这一天古人踏歌出行 逐光沐...
2025-03-31 12:02:43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 原标题: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
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 原标题: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间的延误,实则败在战略判断失误 公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