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40年,两名日本天皇特使在北平被当街射杀,刺客竟然曾是个
创始人
2025-07-27 01:32:18
0

1940年11月29日上午9点50分许,北平东皇城胡同14号美国教会远东宣教会门前,一名黑衣男子举枪向两名并辔前行日军军官射击,随着“砰、砰、砰……”五声清脆的枪响,两名日军军官应声落马,两匹马受惊丢下主人狂奔而去。黑衣人上前“砰、砰”又补两枪,而后骑车扬长而去。

影视作品中被刺的两名日军中佐

待两名日军军官的警卫骑车赶来时,黑衣人早已不见踪影。被刺的两名日军军官都是中佐军衔,一名当场毙命,一名重伤。

别看这两人都只是中佐军衔,但是这两人的身份可不一般,因为他们都是日本天皇派来的特使,这次到北平来都担负有重要使命。没成想,刚来几日就被人当街射杀,一度引起日军的震惊和恐慌。

这两名日军军官,一人叫高月保,是一名男爵贵族,日本贵族院议员。另一人叫乘兼悦郎,也是日本贵族出身。他们此行到中国的重要使命,就是代表天皇来“宣抚”在“百团大战”中,因失败而备受指责的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多田峻。

多田峻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出动105个团对华北地区的日军发动了持续5个月的进攻行动,给华北日军以沉重打击。被打痛了的日本朝野一片哗然,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已经占领多年的华北,竟然还有如此坚强的抗日力量。

多田峻百般为自己辩护,他称八路军的进攻只是暂时的,目前已经得到了遏制,华北局势稳定,并请天皇派人来视察。

于是这两名日军中佐就奉命前来,其实他们两人除了“宣抚”华北驻屯军以外,还担负着另外的秘密使命。

影视作品中的多田峻

这两个人尽管军衔不高,但是在日本军界也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高月保,曾担任日本驻拉脱维亚少佐武官,主攻对苏联的情报,是个“苏联通”。当时日本朝野对于下一步的战略发展方向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向南,经过中国境内向东南亚发展;一种向北,进入苏联而后与德军汇合,日军在华北驻屯军的将领中,持这种倾向的不在少数。高保月的任务就是用自己对苏联的了解,来说服和影响那些想北进的将领转而支持南进政策。

而乘兼悦郎则是陆军士官学校的战术教官兼陆军第一旅团长侍从参谋,他所辅佐的第一旅团长不是别人,正是战后被作为战犯起诉的朝鲜皇太子李垠。日本吞并朝鲜后,将皇室人员送到日本接受教育和通婚,所以李垠一生狂热亲日,后被委任第一旅团长职务。

朝鲜皇太子李垠

尽管李垠亲日,但他并非日本人,所以日军就派乘兼悦郎以侍从参谋的身份辅佐兼监视他。应当说,在强化对朝鲜殖民统治方面,乘兼悦郎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而他来华北的目的,正是用他殖民朝鲜的经验来辅佐多田峻对华北进行殖民统治。

所以说,这两个日军军官尽管刚来中国不久,但是他们同样是担负着侵略和殖民中国的罪恶使命,而且地位举足轻重。那名黑衣刺客之所以选择他们作为目标看来是经过慎重考虑和精心挑选的。

现在我们该来认识一下那名黑衣刺客了。在北平城内的光天化日之下,在日军和汪伪警察的双重保护之下,能够将日本天皇的特使当街射杀,绝对不是一般的人物。

这个人,叫麻景贺,河北人,时年35岁。此人出身说来颇有点意思,他原本是卖命于一支由汉奸组成的保安队。全面抗战爆发前,“军统”曾几次想拉拢这支队伍,但是均没有成功。尽管没能收编,但是这支队伍的民族意识却有了一定的觉醒。

麻克敌

“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打响。1937年7月27日,日军向驻守通州的二十九军发动突然袭击。当时,日军命令麻景贺所在的保安队埋伏在通州旧城南门外,配合日军行动。但是战斗打响后,这支部并没有执行日军的命令,而是按兵不动。日军恼羞成怒,用炮火轰炸了保安队的驻地。

这支保安队原本就不愿意跟着日本人走,早有起义准备,这下子日军捅了马蜂窝。7月29日,这支部队突然在通州发动起义,他们捣毁汪伪政权机关,逮捕并处死500多名汉奸、日军、日本侨民和顾问,并放火烧了日军的几十辆卡车。

这次完全由保安队员自发组织的起义,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随后这支队伍归顺了国民政府。

两年后,因军统上海站的王天木站长叛变,导致北平、天津、济南的各站均被日军破获,损失惨重。军统在华北的力量被严重削弱,活动几乎停止。

为了增强华北地区的力量,上述那支保安队的一些下级军官被派往北平潜伏。麻景贺也在其中,因为其素以心狠手辣出名,于是被委任为军统北平区行动组组长。为了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他把名字都改了——改名麻克敌。

两名日军军官被刺杀后,汪伪政权当局暴跳如雷,又恨又怕。北平各城门立即戒严,关闭全部城门,不允许任何人出入。伪军、警察、日军宪兵更是倾巢出动,四处搜捕刺客。但一番折腾,却一无所获。

黑衣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城内更是传得沸沸扬扬。老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越传越神。

在守备森严的北平城,取日本特使性命竟如探囊取物般容易,麻克敌和他的行动队是如何做到的?

麻克敌他们经过周密的侦查发现,这两名日军军官除了特使的身份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共同身份——日本“爱马仕”贵族马术俱乐部成员。他们来到北平后,依然保持着每天遛马的习惯。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日军在整个遛马路线设有多个军警机构。

这是一个好机会,军统北平情报站站长刘文修安排人员不仅侦查他们的遛马路线,还对遛马过程中的警卫安排和动手区域进行了细致勘察。最终,他们初步选择隆福寺到皇城根锣鼓巷一带作为狙击地点,由麻克敌开枪,他的搭档邱国丰掩护。

皇城根铜锣鼓巷一带

把狙击地点选择在这里,原因有二:第一,这里没有日军据点,仅有伪警察担任警戒,相对比松懈;第二,这里小巷子较多,路线复杂,得手后可以快速撤离。

29日这天,当麻克敌和邱国丰尾随两名日本特使,到达东皇城胡同美国教会远东宣教会门前时,两个死到临头的家伙大概感到春风得意,于是快马加鞭,与随行骑自行车的警卫就逐渐拉开了距离。机会来了!于是,麻克敌向邱国丰使了个眼色,按约定准备动手。邱国丰放慢车速,在后面掩护,而麻克敌则骑车快速超越两名日军军官,扔下自行车,回身拔枪就射,惊天大案就此爆发。

麻克敌刺杀行动剧照

等日军警卫人员赶到时,他们已经撤入星罗密布的巷子里,警卫人员一时忙于救人,也并未追多远,因此他们得以安全撤离。

就在这次刺杀事件后不久,北平又发生了一次针对大汉奸汪伪华北准备银行总裁汪时璟的刺杀行动。这次还是麻克敌和搭档邱国丰实施,两人通过翻墙进入汪时璟家大院,在翻墙入院后被警卫发现,于是双方爆发了枪战。两人见无法得手,只好撤离。邱国丰因为轻功好,先跳到了院子外面,一时不见麻克敌出来,便着急地喊了一声“老麻”,被汪的警卫人员听到。

正是这两次刺杀中一个细节的疏忽,让日军将这两个案子联系到了一起。最终将目标锁定到了军统,锁定到了麻克敌身上。

这个细节是什么呢?就是枪。这两次刺杀麻克敌使用的是同一支手枪——驳壳枪。日本宪兵队和伪警察的侦缉队在两个刺杀现场均提取了弹壳和弹头,发现两个现场完全一致,断定可能是同一人所为。

驳壳枪

连续策划和实施两次这样大的行动,绝不是单打独斗的“独狼”行动,而是有组织的行为,所以日军认定是军统特工所为。

其实,刺杀汪时璟时搭档邱国丰的那一声“老麻”,还让日军误以为刺客是一个麻子脸,于是北平城内还引出了全城搜捕“麻子”的闹剧,自然是抓不到真正的刺客麻克敌的。

真正让麻克敌最终暴露的,依然还是军统特务的叛变。日军在认定刺杀行动为军统所为之后,开始全力对军统在北平的组织进行侦察。

不久,军统北平站站长刘文修就被抓,刘不堪酷刑的折磨,交待出了交通员任国伦,任被捕后也很快叛变。接连的被捕叛变,使得日军顺藤摸瓜,抓获了大量参与这两次刺杀行动的人员,麻克敌和邱国丰也不幸被捕。就这样,军统北平站再次损失大半。

按理说,在刺杀成功之后,应该立即撤离,消失得无影无踪才对。但是,麻克敌这个人比较自负,自恃枪法好,胆量大,并不把日军放在眼里。加上在第一次刺杀成功之后受到表彰,又急于再次立功,结果不够冷静,又参与了对汪时璟的刺杀,最终让自己暴露。

由此可见,特工的工作,光有热情还是不够的,更要胆大心细、无比冷静。

1941年2月15日,麻克敌等人被枪杀于北平天桥刑场。

针对日本天皇特使的刺杀行动,尽管改变不了敌我总体态势,但无疑给了骄横的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让北平人民看到了希望,鼓舞了中国人的抗日勇气。

麻克敌尽管出身不好,起初当了汉奸,但是能够及时醒悟,和队友们一起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以民族大义为重,扯起抗日大旗。甚至不惜以身犯险,担任刺客,完成针对日本要人的刺杀行动。凭着这些,也算是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钓... 古代的兵器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为了很好的防御敌人,大多数地区都会修建城墙来抵御外来入侵者。有防御的方...
原创 这... 唐诗宋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顶峰,其中宋词经常被认为是宋朝人效仿唐诗而作,但是缺失了唐诗的...
原创 苏... 叶利钦是俄罗斯乃至苏联无法回避人物,他既是苏联瓦解者,也是俄罗斯独立后首任总统。关于叶利钦的资料很多...
原创 汶...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上下人民的心,面对这场天灾,华夏民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
原创 清...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古以来我国就拥有着辽阔的疆土,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历史上中国的发展也是非...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宫上方飘扬了69年苏联红旗慢慢降下,俄罗斯的三色旗慢慢上上去。苏联...
原创 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人对于知县的印象是一个芝麻官的角色,可能是电视剧的误导,事实上人家可是正正...
原创 世... 在2020年,韩国曾上映过这样一部电视剧,讲述了号称“大韩帝国”皇帝的男主,辗转于现实和幻想两个时空...
原创 巅... “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这句话,乃是在民间广泛流传且深入人心的传言。而这句传言,恰好与《三国演义》...
原创 蜀... 第五名魏延 主要防守功绩:镇守汉中十余年,采用实兵诸围的汉中防御战略。自公元 219 年起,魏延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