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瓦换椽补砖 老宗祠焕新颜
创始人
2025-07-26 18:02:32
0

文/本报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蔡秋妮 蔡峥敏

图/内厝镇 提供

位于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805号的黄氏宗祠,是厦门市第三批涉台文物古迹。近期,这里完成了修缮。

作为一处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和故事?修缮过程又采用了什么办法?今天,记者带您一起了解。

对宗祠进行第三次修缮

按照目前已知的记录,这是内厝镇黄氏宗祠经历的第三次修缮。

宗祠始建于1472年,在记录中写道当时“合族兴建黄氏宗祠”;到清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进行了一次重修;后来随着年代久远,文字记录中显示宗祠已经“风雨侵蚀、堂壁倾斜、瓦木朽坏”,于是黄氏子孙商定了翻修方案,1987年8月再修,堂壁翻改条石结构。

此次修缮之前,宗祠的屋面瓦件和望砖已经出现酥碱泛白的情况,椽子腐朽;墙身抹灰出现酥碱空鼓、油漆开裂剥落;另外由于焚烧祭祀用的金纸,墙体白灰抹面已经被熏黑。针对这些问题,此次修缮工程包含了屋顶揭瓦维修工程、地面工程、木构架维修工程、油饰工程、墙面清洗工程、虫蛀防治等,旨在保证文物本体的完整性、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外立面的原真性。

具体的操作是:更换酥碱残损的地面红砖,修补白灰抹面,保护承重墙体;屋面瓦件全部揭瓦重铺,清理杂草,修复缺失的屋面瓦件;清洗燕子粪便,防止其对油漆和木结构造成进一步破坏;更换腐朽的椽子;补齐缺失、酥碱、断裂的压顶砖。

对于宗祠内酥碱开裂泛黑的正、垂各脊,此次修缮使用了闽南红砖和砺壳灰修补。

建造工艺反映时代背景

无论是从建筑本身,还是从宗祠的人文作用来看,黄氏宗祠的价值都无可替代。

宗祠建筑内的梁架木雕与屋脊剪粘等装饰都是闽南传统做法,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门厅屋脊脊身上龙形脊兽的做法,在闽南建筑中颇为罕见。

屋顶的瓦片也颇有讲究——榉头则在屋顶两侧采用3排筒瓦,中间以板瓦为主;后落则在两侧铺设7排筒瓦,中间采用19排片瓦。据了解,按古籍《闽部疏》中的说法,闽南因风大能卷走屋瓦,朝廷特例允准闽南局部采用筒瓦。黄氏宗祠的建造工艺反映了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审视,黄氏后裔现分布在黄厝、墩后、林下、后田、大嶝、台湾,以及印尼和马来西亚各处,人口近万人,回到大陆的宗裔常会到宗祠祭拜。从这个角度看,黄氏宗祠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文风貌和宗族文化,也承载着维系亲情的作用。

小贴士

黄氏宗祠位于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805号,四面环山,坐北朝南,宗祠平面呈矩形,为前后两落,中为天井及两侧榉头,总面宽11.7米,总进深21.19米,建筑面积248平方米,占地面积543.94平方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历史上但凡通览和熟知二十四史的人都很强大?”这句话不应该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因为这只是对事实的陈...
原创 甘... 大秦赋自开播以来评价褒贬不一,但随着几个重要人物的精彩登场,评分也是在不断狂飙,故事也越来越精彩,这...
原创 老... ? 古语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这出身在皇家的金枝玉叶,天子的女儿,天下第一贵族。 对象无疑也要身份...
原创 古... 在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捕头这个角色,最有名的是《武林外传》中范明演的邢捕头。捕头,是古代县衙中不可缺...
原创 他... 他拥有184件文物,拒绝了中国巨资买回的要求,却无偿捐给美国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晚清时期以及民国时...
三分钟带你看完历史上的今天(1... 一、中国历史上的今天 1626年10月20日: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在沈阳登基,成为清太宗,标志着...
原创 天... 自从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就走了下坡路。虽然有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后起之秀为太平天国一度打开了局面,...
原创 李... 根据很多人的考证,唐朝虽然在外战上的胜率的确不算高,但是由于它出现的盛世局面,所以一直是很多人梦寐以...
原创 同... 同样是白手起家的皇帝,刘邦、刘秀和朱元璋究竟哪个最厉害?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皇帝有...
原创 瓦... 在前苏联,有一位“袁隆平”式的植物遗传学家,他用24年的时间收集了25万余份栽培作物的种子,建立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