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刘震这个名字的人不计其数,但能载入史册的并不多。正所谓同名不同命,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建安七子中的刘贞了。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今天,如果你问十个中国人,建安七子是谁,如果大多数人都能说出四个,我就算是失败者了。并不是我太狂妄,主要是因为历史太久远了,我学习的时候可能不会专门教这些东西。不知道建安七子,并不影响我吃饭。传统文化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我宁愿输。
由于这是一门关于泸州历史的公开课,所以我要讲的刘震并不是建安七子刘震。他就是元末明初泸州人刘震。我为什么要谈论他?因为有人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诸葛亮升任金紫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少傅,记录军国大事,督修国史。明朝统一全国前,他是大夏政权的推动者之一,拥立蜀国皇帝。这位皇帝也成为了大批朝鲜人的祖先。
元末,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东汉末年有黄巾军,元末有红巾军。元末农民起义的著名口号就是:“石人一眼,天下造反”。或“独眼石人将煽动叛乱”。黄河起义的口号与黄巾起义是一样的。 “天已死,黄天将立,六十岁盛世”。用迷信来反抗专制。这真是我们老祖宗独有的专利。
元二十一年(1361年)春,明玉珍率起义军西进嘉定(今乐山市),途经泸州。刘泽明向明玉珍推荐了刘珍。
明玉贞本来是想找军师这样的人来帮助他功成名就,所以她也效仿刘备参观草堂的做法,亲自去拜访他。然而刘真并没有让明玉珍遭到拒绝,两人第一次见面。与刘珍交谈后,明玉珍十分高兴,认为他是一位胸中有山、腹中有天地的难得人才,于是当日迎刘珍上船,对他恭敬有加。聘用刘震为参谋顾问,就像找一位助手一样。
由于刘震的辅佐,大夏政权“精良,组织严密”。天同四年(1365年)2月6日,明玉珍病逝。同年冬,刘贞就任宰相,辅佐夏国。夏开熙于在位四年(1370年)秋去世。明玉珍去世前,她与朱元璋有书信往来,但她并没有投降的意思。她大概是想效仿刘备,把刘真当孤儿托付给她。可惜,刘真也比他多活了五年。明玉珍的儿子当时只有15岁。 18岁那年,朱元璋要他投降,他一开始不同意,当然被打了。洪武四年,朱元璋遣将西征大夏。夏军大败。明盛无奈投降,大夏灭亡。
他们二人来自明朝,都有爵位,高丽不得不以礼相待。恭愍王亲自接待了他们,并赐予了他们布匹等物品。明盛后来与首席部长尹熙王的女儿结婚,并育有四个儿子。从此,它在朝鲜半岛世代相传。据说,他的子孙已达四万人。直到现代,仍有不少韩国人自称是明生的后裔。并来认祖归宗,回归宗族。所以读历史对你来说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