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孙殿英刨了清皇室祖坟,溥仪得知后大哭一场,提笔画下一幅预言画。
引言
说到绘画,我们的反应大多是我国的油墨山水绘画,在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名画典作,比如《清明上河图》、《汉宫春晓图》等等。这些画都是千古名画,让世人为之称赞,现在这些宝贵的画作都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供世人欣赏。这些画作不仅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也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意义。今天我们要谈的一幅画是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画,孙殿英刨了清皇室祖坟,溥仪得知后大哭一场,提笔画下一幅预言画。
众所周知,清朝康熙大帝是为人称道的明君,他有着极高的政治谋略,领袖能力,八岁便登基主持朝政,开创了康乾盛世。可拥有高超谋略的康熙大帝却没有料到,当他驾崩被安葬后,自己的祖坟居然被盗了。
01
古时候,达官显贵之人和皇室成员在逝世后都会被厚葬,并有专属的陵墓,自然就会有大量的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随着他们被掩埋于地底。这些大量的宝藏能够彰显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同时也是在世的后代对已逝先祖的尊敬。正因为有如此之多的金银财宝,所以在三国时代世面上便开始流行起了一股盗墓之风,无数皇室陵墓被盗墓者造访偷盗,他们有人是为了窃取钱财,想要自己升官发财,也有人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军队。这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他就是孙殿英。
说起孙殿英,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他是民国的一个大军阀,他带兵打仗多年,在军中地位较高,但其最出名的一个事迹便是盗了皇陵。他先后多次盗取皇陵,其中有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陵,为此他被人称作“东陵大盗”。
02
慈禧去世后,她被安葬在清东陵,清东陵这个地方是清王朝的祖坟,这里先后埋葬了五位大清的皇帝以及皇后和嫔妃。但是这样一个皇家禁地居然被孙殿英无耻盗窃并损毁了,这次盗窃,孙殿英窃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许多历史古董文物被他洗劫一空。这件事被广泛报道后,许多清王室的后代们对此感到悲愤不已,认为是奇耻大辱,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对此也是气的捶胸顿足,大哭了一场。毕竟清朝刚刚覆灭,自家的祖坟又被人破坏,能不对此感到愤怒吗?正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血溅三尺。”自家祖坟被盗,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可那时的溥仪早就丧失了大权也身无分文,百般无奈的他只能用做画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愤怒。
溥仪究竟做了一副怎样的画作?也许大家会认为这幅画肯定是大师级的笔法,所画的内容肯定栩栩如生。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溥仪的这幅画作毫无高超的笔法技术,整幅画犹如小学生的画作一般,画技粗浅,溥仪其实并不会画画,这幅画作是他这一生唯一的创作。画中共有三人,其中一人被捆绑双膝跪地,这个人的旁边写着孙殿英三个字,另外一男一女手持刀剑,持剑男子高举宝剑准备刺向孙殿英,而画中的女子已经用宝剑刺穿了孙殿英的颈部。虽然这幅画的画技并不高超,不是大师制造,但其中满含溥仪对孙殿英的痛恨,这包含着溥仪的真实内心情感。这幅画也可以算作是溥仪对孙殿英的诅咒、预言吧,他希望孙殿英能落得画中这样的下场。
03
之后溥仪将孙殿英盗墓一事告诉了蒋介石,希望他能严惩孙殿英这一行为。但是孙殿英在当时挖掘盗窃了这些宝贝之后,转手将一部分宝贝送给了当时民国的官员,因此孙殿英受到了这些高官的包庇,所以他根本就未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最后民国政府也因为舆论的压力,被迫逮捕了这次盗墓的要犯——谭文江,这次盗墓风波也就算结束了。
但到头来,孙殿英还是被逮捕俘虏了,因为其长期吸食鸦片所以得了相应的后遗症和不治之症,疾病缠身,最后痛苦的死去。或许溥仪的画作也应验了孙殿英下场的惨烈,虽然不是像画中那样被人刺杀身亡,但其结局也十分悲惨,都是惨淡的落幕。
04
现在对溥仪这幅画的评论和看法分为两派人,一派觉得这幅画毫无收藏意义,画工粗糙,简直没有艺术价值。也有人认为这幅画是末代皇帝一生当中唯一的一幅画作,其蕴藏的含义非常深厚,虽然没有美感,但画中充斥着溥仪的真情实感,这是一幅有灵魂的画,这样看来还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结语
或许评论一幅画作的好坏不应看其价格高低,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这幅画作的含义以及历史价值。溥仪的这幅画虽算不上名画大作,但其背后的故事确实极有历史研究意义的。作为皇室接班人的溥仪作出这样的画作,足以见看出他的愤怒,自家祖坟皇陵被人损毁偷盗能不为之大动肝火吗?难怪溥仪会提笔创作这幅画。
参考文献
《唐雎不辱使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即删除,谢谢!
孙殿英刨了清皇室祖坟,溥仪得知后大哭一场,提笔画下一幅预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