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距今为止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于清朝的历史,后人总是褒贬不一,花翎相信大多数人都很陌生,但是它却曾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在当今许多的清装剧中,王公贵族的礼冠和帽子上除了镶嵌宝石以外,尾部还会垂着五颜六色的羽毛。
这些羽毛叫做花翎,然而并非所有的官员的花翎都是一样的,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官场上,它恰恰是一种证明身份的象征,只有皇帝亲信的大臣才有资格佩戴。
花翎由孔雀羽毛制作而成。分为单眼,双眼与三眼,等级越高,翎数也越多,除了数量以外,它们的长短也不一。因为花翎是贵族的象征。清朝的官员有些并非出自高门贵族,故而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至于花翎的数量则与他们本人的成就息息相关。
不过翎还有一种蓝翎,这一类为鹖鸟翎,大多为六品以下的官员配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所看的清宫剧中,官员上朝时,帽子后面都会有翎。只是这一类翎与花翎比起来就显得得太过微不足道了。
花翎上有一个眼状的圆圈纹。每一圈就代表一眼。圈数越多越是彰显佩戴者的身份,因此在清朝,拥有翎数的多少也成为了官员们之间攀比的目标。据史书记载,三眼花翎是翎中最为珍贵的存在,放眼整个清朝,也仅仅只有七个人得到过。
那么问题就来了,难道皇子王孙也不能轻易得到吗,事实上,清朝的皇子们必须等到十岁左右通过了皇家设立的骑射和文化考核并得到皇帝的肯定才能佩戴三眼花翎,只不过他们其中大多数人都并没有这个实力,很多得到的都只是双眼花翎。
起初,花翎的赏赐范围十分狭窄,后来伴随着连年的征战,它的赏赐范围才被扩大,当时的规矩是只有立功的大臣以及做过突出贡献的人才有资格被赏赐,这样苛刻的条件下,花翎虽然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真正得到的时候也会更加诚惶诚恐,据说一只翎的价格就达到了7000两白银。
在清宫剧《延禧攻略》中,许多人都被里面的男二富察傅恒深深吸引,事实上,在真正的历史中,他也是一名正直不阿的功臣,他是清朝的军机大臣,也是大学士与太子太保。
他在职期间多次参加抗击准噶尔的战斗,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局面离不开他的重大贡献,乾隆感念他立下的军功,曾亲自赏赐他双眼花翎,再后来,甚至赐他三眼花翎,这样莫大的荣耀并没有让傅恒变得飘飘然,反而愈加诚惶诚恐。
多次婉言拒绝,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了真正的忠贞之士并不在意荣华富贵。除了富察傅恒以外,福康安也是三眼花翎的获得者,如果说从傅恒身上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忠贞。
那么福康安的生平事迹足以彰显三眼花翎的难能可贵,乾隆年间金川叛乱,福康安领命带兵前去平定,然而金川地段气候恶劣,道路崎岖,行军十分的困难。尤其到了金川以后,他的部队因为天时与人为的原因损失惨重。
可即便如此,福康安也没有丝毫退缩,在军队中多次立下了军功,最后更是一举拿下了大金川。班师回朝以后,乾隆对他的战绩可谓是赞不绝口,给予了诸多赏赐,后来他又陆续立下了许多功,官职也一升再升,最终获得了三眼花翎。
这一份荣誉福康安实至名归,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份光鲜亮丽的赏赐背后,是他一次次拼命换来的。其他获得三眼花翎的人分别是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以及徐桐,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甚至部分我们如今依旧能够感叹长谈。到了清朝后期的时候,昔日的繁荣已然不在,当权者昏庸无能。
加之列强的入侵,让整个国家进入了风雨漂泊的境地,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花翎渐渐失去了他原本的价值,物以稀为贵,可是这个时期花翎已经成为了敛财的工具,起初他的价格还能被收到1万两,可是到了后面却越来越低,到了清末已然变成了任人贱卖的商品,最高的价格也不超过二百两。
结语:花翎的出现到没落看此只是清朝官员之间荣誉的消散,实则何尝不是映射了清朝的种种弊端,起初的它象征着荣誉,象征着获得者骁勇与忠贞,更是因为难得,才显得他的珍贵,然而到了后期,他不再是人们心中可而不可及的目标,自然也就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一如清末的当权者不再是民心所向,灭亡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