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上疏翻朱元璋的旧账,朝臣认为必死无疑,可这回朱元璋认怂了
创始人
2025-07-26 00:32:26
0

如果要问在哪个朝代当官风险最大,随时都有杀头的可能?恐怕大部分人都会说是在明洪武时期朱元璋统治的时代。洪武一朝,是历史上冤案错案最多的一个时期,很多人因为一点小事就被砍头,结果整得天下读书人视入仕为畏途。不过,朱元璋毕竟不是昏君暴君,在嗜杀的同时他也很爱才,比如对待解缙他就很有帝王风度。

解缙是明初才子,恃才傲物,凡事总爱出头,与同僚朝臣关系不睦。当然他做得最过头的一件事就是公开替李善长鸣冤,这件事在明代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李善长是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第一功臣,朱元璋曾把他比作汉之萧何。李善长当了几年的丞相,权势很大,而且还以他为首形成了淮系集团,相权与皇权发生了冲突。

后来李善长的同乡胡惟庸当了丞相,势力更大与朱元璋矛盾更深。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就寻机兴起大狱,于洪武十三年诛杀胡惟庸。十年后,有人旧案重提,揭发李善长与胡惟庸是同谋,于是朱元璋也给李善长定了谋逆的罪名,一纸诏书逼迫77岁的李善长自尽。

这件事明摆着是个冤案,有个人就看不下去了,他就是工部郎中王国用。本来替李善长鸣冤是王国用自己的事,但他知道解缙爱打抱不平,而且解缙名气大,喜欢干这种为人代笔的事。因此有人牵线,加上解缙本人也乐此不疲,便于洪武二十四年起草了为李善长鸣冤的辩护奏章,直接上奏给了朱元璋。奏章里面主要提到了以下几条:

其一,李善长早年跟随陛下,历尽九死一生帮助皇上夺取天下。他本人加官进爵,生前受封最高的公爵,位居功臣第一,儿子又娶了公主,亲戚也做了官,作为一个臣子应该说已经到头了,因此他没有谋反的动机。

其二,退一万步说就算李善长帮助胡惟庸谋反成功当了皇帝,他还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非还是丞相,本人封国公、封太师,儿子娶公主,亲戚都当官,还能比今天更显赫吗?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他能干?

其三,李善长何等智慧,他难道就不知,就算把皇上您给推翻了,帮助胡惟庸当皇帝有那么容易吗?元朝末年想要推翻元朝的人数不胜数,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粉身碎骨、家破人亡,有几个能保住脑袋。李善长亲身经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会冒着灭九族的风险这么干吗?这事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解缙不愧是才子,这一篇惊天地气鬼魂的辩护词,无疑是翻了朱元璋的旧账,也打了他的脸。按照以往朱元璋行事的风格,解缙和王国用这回恐怕是要摊上大事了,朝臣也认为必死无疑。可是朱元璋这一次出奇的冷静,他一个字也没说。为什么呢?因为没法说。如果你说杀李善长杀得对,解缙上书错了,但解缙说的话可是句句在理,无法反驳;要说解缙讲得对呢,那就是自己杀错了。

所以朱元璋怂了,在这件事上既不说解缙上书有理,也不说自己杀得有错。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怂,什么也不说,就当没这回事。所以,也就不能加罪于解缙。

解缙恃才傲物这一毛病,是满朝皆知的,而且他喜欢出头替人代笔写告状信,得罪了一大批高官,于是就有人想找个借口收拾他。如果朱元璋想要找解缙的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办法,但是朱元璋不忍,他知道解缙在朝中树敌太多无法立足,因此就随便找了个茬儿,将他革职逐回原籍了。

解缙这一回家,就足足呆了十年,此后也有所收敛。其实朱元璋并非是怕他,而是爱惜人才要保护他。洪武年间血案不断,动不动就杀掉成千上万人,杀个解缙,不是比踩死个臭虫还容易吗,更何况朱元璋那么多血债都背上了,多你解缙一个也不算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朱元璋爱解缙之才,所以才将他保护起来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67年,甘肃灵台一男子带妻子上山干活。突然天降暴雨,他拽着妻子就往坡上跑,转眼来到1个山洞。妻子...
原创 3... 世界人类文明从它诞生开始就是丰富多彩的,在地球辽阔的疆域上,这些文明各自在各自的地域产生、发展,形成...
原创 日...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原... 在谈到日本这个民族的时候,我想很多人在如今也是有很大的情绪在的,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于我国...
苏联解体33年了,如今的俄罗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
原创 原...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的发展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整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以对于那些更加努...
原创 斯... 斯大林曾经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儿,她叫斯维特兰娜,曾经在关键时刻出逃美国,为何在近代却被普京下了一个如...
原创 改... 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为错误 泰坦尼克号沉没 他们说犯错是人为的,但并非所有错误都是一样的,因为虽然有些...
原创 苏... 苏联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或者称之为联盟,共存在69年,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
原创 苏... 一位东欧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历史上的任何政权,都是若干个集团,基于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联合体。一旦共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