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放上海前,陈毅给部队定下一规矩,毛主席看后连批四个“很好”
创始人
2025-07-26 00:02:18
0

在很早的时候,毛主席等人便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胜利道路。城市不同于农村,城市人口密集众多、问题复杂多样。解放沈阳时,定有十六字方针,“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解放天津时,定下的主要方针是“力争和平”。

而作为情况更加复杂、民国东南第一大城市的上海,解放它的方针是什么?陈毅为部队解放上海前定下的一项规矩,被毛主席连连夸赞,批示四个“很好”,表达自己的喜悦和认可。

毛主席早就指出,解放上海的过程,要杜绝传统的打法,不能用武力蛮打,要讲究策略技巧,做到军事、政治的双重“进城”。

1949年2月,陈毅挥师到达徐州后,便让人起草《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最后确定《入城的三大条约和十五项准则》。在这些规定和守则中,“不入民宅”这条是争议最多、意义最为重大,甚至可以说最为重要的。

在很早的时候,陈毅就深入思考和研究起,部队进城后住不住民宅的问题。他说:“历代军队入了城,往市民家一住,干好事的不多。我们的部队进去住哪里?要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毅逐渐形成和确定“部队进城不入民宅”的想法。

陈毅要求,部队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营房前,一律睡马路,不许入民宅。不少干部对这条有疑虑,因为过去打仗在农村,指战员们都是住在老百姓家里的,捆稻草、挑水、打扫院子、砍柴等等,都做得挺好,一家亲。现在到上海了,就非要睡马路?而且上百姓家讨杯水喝都不行吗?如果下大雨了怎么办?

发牢骚的人不少,但陈毅还是坚持,要求《入城守则》有这条,指战员们必须遵守。为此,他不惜放出狠话:“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陈毅的话说得斩钉截铁,这项纪律因此成为制度,全军知晓,很快落实贯彻下去。在这项规定下,就是军指挥所也不能进民房,一点折扣都不能打。

陈毅的这一创新,赢得了毛主席的赞赏;毛主席在给陈毅的回电批示中,连写八个大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陈毅如此做法,与毛主席曾经的感慨有关:“我们进上海,是中国革命过的一难关,它是带着全国、全世界的性质。”

确实,民国的上海非不寻常;当时海内外的目光都盯着这个地方,认为我们即便有能力打下上海,但绝对没有能力进行的“管理”,都在等着看“笑话”。连毛主席都觉得,“进”上海有些难。其中的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在陈毅的坚持和努力下,枪声消失的早晨,上海市民起床后,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睡满了和衣而眠的战士。随后,有关照片出现在多个海外报纸上,无数国人和外国人感叹,“世界上竟还有这样的军队”。

陈毅送出的“见面礼”,让上海市民十分满意,为上海后续的管理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友善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山...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做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空袭珍珠港,炸沉多艘美军战舰,美军阵...
原创 朱... 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是所有朝代建立者中,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人,他从加入郭子兴的部队之后,不但娶了马皇...
原创 李... 近代以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图像成为了继文字之后纪录历史的又一重要载体,相比较文字而言,图像更...
原创 如... 假如当年日本不去偷袭美国,而是选择配合德国夹击苏联的话,最后可能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结果就是苏联战败...
原创 薛... 薛刚是演义中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是谁呢?他是大唐时期的人物,那么人物时期事件相似的还真有!演义中程咬...
原创 曹... 曹操生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当时能有资格成为曹操继承人的有曹昂、曹冲、曹丕与曹植四人。本来最有希望成...
原创 关... 关羽率军北伐为什么失败?错信一人弃用一人是关键 导语:三国时期有很多次反转,第一次反转就是反董联盟解...
原创 李... 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的一大奇迹,也为唐朝其他的女子带来了全新的人生目标。...
原创 汉... 公元前89年,汉朝边境局势紧张,匈奴屡次袭扰北方边陲,汉武帝派遣将军李陵带领5000步兵深入匈奴腹地...
原创 清...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