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延安从1935年10月19号,毛主席率领主力长征红军落户陕北吴起镇开始,直到1948年3月23号,毛主席率领党组总部机关从陕西吴堡县东渡黄河,到河北省创建全新革命根据地为止。
整整13年时间,一直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而在此之前,负责先期开辟和发展陕北根据地的陕北红军,因对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所以在我军中的地位非常突出。
可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时,陕北红军中却无一人被授予开国元帅和开国大将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期内容匠哥就圈个有用历史,解密陕北红军,立下战功赫赫,做出重大贡献,革命地位突出,为何却没能走出开国元帅和开国大将呢?
陕北红军地位突出,为何无人被授元帅、大将?
陕北红军是在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我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创建出来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它起源于陕北,也在陕北发展壮大。
最早建成时间可以追溯到1927年10月份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时期,刘志丹、谢子长和唐澍为了保住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火焰,在陕甘宁地区,先后领导发起了多次工农武装暴动起义,打土豪,分田地,发展革命武装力量。
最终在刘志丹和谢子长两位同志的努力下,整编改组各地区的零散武装,逐渐形成红军陕甘游击队,这就是陕北红军的雏形。1932年,陕甘游击队首次明确自己的部队建制和番号,成立陕北红军第26军。
1933年,陕北红26军奉命南下作战,却遭到国军反动派的重兵拦截和阻击,损失惨重,于同年11月份,红26军退防甘肃渭水以北重建根据地。
1934年红军2万5千里长征前夕,陕北红军成立游击队总指挥部,由谢子长同志担任总指挥。1935年2月份,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西北革命军委会,统一指挥红军第26和27军。
1935年9月份,由程子华和徐海东大将率领鄂豫皖红25军,完成先遣长征任务,先期抵达陕甘宁。
与刘志丹指挥的红26军和红27军胜利会师后,整编改组为红军第15军团,由徐海东担任军团长、程子华和刘志丹同志,分别担任政委和参谋长等职,至此,极富战斗力的陕北红军正式编练完毕。
奉命执行创建开辟和发展巩固陕北根据地的作战任务,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我军中的地位非常突出。
军团长徐海东为何能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中国工农红军主要由红一、红二和红四三大主力方面军,以及各省游击队和陕北红军组成。而在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全军举行了首次立功大授衔仪式时,三大主力方面军都有相应的代表人物,被分别授予开国元帅和大将军衔。
尤以毛主席、周总理领导指挥的红一方面军主力最为耀眼,一共走出了8位开国元帅和6位开国大将。红二方面军走出了一位元帅和一位大将。
除总指挥贺龙老总被授元帅军衔之外,还有许光达被授予了大将军衔。红四方面军则是走出了一位开国元帅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徐海东和王树声两位开国大将。
留在江南打了三年游击战的南方八省游击队代表陈毅,情况比较特殊,他既是红一方面军代表,也是南方八省游击队的代表,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
除此之外,粟裕虽然同样出身红一方面军,但最终也以南方八省游击队的身份,参与评衔,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
唯有功劳和革命地位非常突出的陕北红军,没有任何一人获授元帅和大将军衔,这是为什么呢?
前文中提到,徐海东大将在1935年,红15军团成立后,曾担纲总指挥军团长一职,属于陕北红军的最高领导之一,为何不能算作陕北红军的代表?反而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呢?
其实这是因为,徐海东大将军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陕北红军,他是鄂豫皖红25军的首长,是1935年长征开始后,才来到陕北,并加入陕北红军的。
徐海东虽然壮大了陕北红军的力量,但却只是半路加入进来的“外来户”,追根溯源的话,是由谢子长和刘志丹独立创建的陕甘游击队才是根正苗红的陕北红军。
而徐海东并没有创建西北陕甘宁和陕北红军的经历,所以最后在1955年授衔时,并未以陕北红军代表的身份入围,而是以红四方面军代表的身份被授予开国大将。
主要领军人物牺牲太早
那么,为何革命地位如此突出的陕北红军,却无一人被授予元帅和大将军衔呢?这是因为陕北红军早期主要的领军人物,牺牲的时间太早。
尤其是谢子长和刘志丹两位同志,根本没能等到革命胜利,也没能见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陕甘红军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
,1922年从榆林中学毕业后,就考入了山西太原的兵团系统学习军事,2年后回到陕西定县创办民团。在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运动。
1925年,谢子长因政治立场坚定被推荐加入共产党,利用陕西民团团总的身份,秘密打入到陕北军阀井岳秀部,从事秘密兵运和发展党员的工作。
1927年,谢子长因看不惯军阀昏暗无度的统治,以及欺压底层老百姓的无耻做派,与唐澍等爱国革命志士,以游击支队副司令员的身份领导发起了清涧起义。
次年5月份,谢子长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秘密返回陕北开展武装革命斗争,被党组织委任为陕北特委的军委委员,先后转战陕甘宁等地从事兵运工作,一路官至陕北行动军事总指挥一职。
1931年,陕甘红军游击队成立后,由谢子长和刘志丹分别出任总、副指挥,率部转战陕甘宁边区,领导创建和发展巩固革命根据地。
可以说,陕北如果没有谢子长,那这里就不会飘扬起中国民主革命的红色旗帜,所以,谢子长作为陕北地区最早扛起革命大旗的人,组织武装革命斗争,以及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对于中国革命拥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
但可惜的是1934年8月份,谢子长在参加保卫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不顾个人生死安危,亲临前线坐镇指挥,身先士卒,亲自率部冲锋陷阵,不幸被子弹打中胸口,血流不止。可谢子长却重伤不下火线,誓死不退,直至战斗胜利。
1935年2月初,谢子长积功升任西北革命军委会主席一职,却因旧伤复发,战区医疗条件有限,伤口不断恶化,最终于2月下旬遗憾离世,年仅38岁。
为了纪念谢子长在陕甘宁边区立下的汗马功劳,以及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党西北工作委员会,就将谢子长逝世的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瓦窑堡2万余名老百姓自发前来为谢子长送行。
1939年,毛主席与陕北延安党组机关开会决议:将谢子长烈士的遗体迁葬回老家枣树坪,并专门为他修建了烈士陵墓,毛主席亲自为他题写碑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陕甘红军游击队副总指挥刘志丹
,早年在榆林中学读书时,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职务,参与并直接领导了学生游行爱国运动。奉命与陕西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地主反动势力,展开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斗争。
1925年,刘志丹因革命立场坚定,政治信仰突出被上级推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他选送到广州黄埔军校系统学习军事知识,毕业后,参加过大革命北伐战争,革命资历非常深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密谋策划大肆镇压和屠杀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白色恐怖。
而刘志丹就在这样风声鹤唳的险峻形势下,先后转战奔走于湖北、安徽和陕西等地,领导组织起义暴动的革命工作。
1928年,刘志丹配合谢子长发起渭华起义,出任西北革命军委会主席一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全面沦丧日军之手。
刘志丹就在义愤填膺之下,亲自组织成立了反帝同盟军,后来,刘志丹奉命与谢子长部合并成立陕甘游击队后,刘志丹先后历任副总指挥和总指挥等职。
1935年,红15军团成立后,刘志丹接受整编改组出任副军团长和参谋长等职,先后指挥领导破坏并粉碎了国军反动派对我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3次围剿阴谋。
彻底打通了陕北和陕甘宁边区的联系,是我党开发大西北和陕北红军的重要创始人和先驱领导者之一。
毛主席率领主力长征红军抵达陕北延安后,刘志丹就一直奋战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但却经常顾全大局,教育部队要绝对服从毛主席和党组总部机关的命令,极为有力地维护了陕北红军与红军主力的政治思想团结。
1936年3月份,刘志丹奉命率部参加东征战役,在山西晋西北纵横驰骋,百战百胜。但在组织领导围攻三交镇时,刘志丹不顾个人生死安危,亲抵前线,指挥将士们冲锋陷阵,胸口不幸中弹。
只留下一句:交宋政委指挥部队,继续作战。就当场陷入昏迷,最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33岁。
消息传来,毛主席悲从中来,决议将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并专门修建烈士刘志丹陵园,以纪念他为中国革命立下的汗马功劳,和做出的重大贡献。
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都亲自在刘志丹的墓碑上题词纪念。而谢子长和刘志丹,作为陕北红军的主要创始人,如果没有提前牺牲的话。
那如果按照他们的革命资历和立下的赫赫功勋。是完全有资格以陕北红军代表的身份,被授予开国元帅的,最不济也是开国大将军衔。
陕北红军代表,特批授予阎红彦开国上将
除此二人之外,陕北红军中其他创始人和军队干部领导,都没有获授元帅和大将的资格。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有许多人离开军队,转任地方参加工作。
而按照1955年大授衔的规定,已经不在军队系统的人是不能参与授衔的。但毛主席考虑到陕北红军是我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甚至非常重要的一份力量。
所以就亲笔特批已经转任四川省当副省长的阎红彦同志,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并声称:他就是陕北红军的代表。
但因为种种不可抗力的历史原因,导致陕北红军在1955年大授衔时,无一人被授予开国元帅和大将军衔,实在是令人非常心痛和遗憾的一件事。
上一篇:生活质量:明代社会史研究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