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是分开的。
可以这么说,古代担任军队将领的,大多是贵族家的子弟。担任文官的,才是学士出生的人。
西汉的对外战争大多集中在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在位时期,虽然已经独尊儒术,朝廷中的文官大多是儒家学派,但是担任军事主帅的人任然以贵族阶级为主,他们更喜欢读兵家的书籍,很多主帅甚至都没什么文化。
独尊儒术,并不代表不学儒术的人就不能带兵、当官。
武帝时期有哪些名将
1、卫青、霍去病、公孙敖
卫青出生贫贱,一家人都在平阳公主家当仆从。因为姐姐被送进宫中得宠,他才有机会被武帝赏识。这样的出生,当然不可能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但是卫青还是照样带兵去打仗了,还是照样建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是卫青外甥,他出生时,霍、卫两家已经显贵,但是我觉得他应该也没什么文化。
因为武帝曾劝霍去病多读点兵法,霍去病拒绝了,他觉得兵法是刻板的、死的,带兵打仗需要灵活多变。由此可见,霍去病连兵家的书都不读,更别说儒家的书了,没文化照样还是去带兵打仗了,照样建立了赫赫战功。
公孙敖卫青贫贱时结交的兄弟,他的出生,当然也不算好,也没受过什么文化教育。卫青显贵后,公孙敖也被他帮助了不少,慢慢成为了西汉时期的一员大将。
2、李广、李广利
李广家可是显赫了几百年的军事贵族,他的祖上是战国时的名将李信,这是属于一直传承下来的军事贵族。
李广利和李广没血缘关系,他是汉武帝的小舅子。他家也是个小家庭,估计也没接受什么文化教育,是凭着小舅子的这个身份带兵打仗、显贵的。
可见,武帝时期的名将大多都没什么文化,要么是靠关系,要么是靠血缘。
因为集权国家的政府,只听皇帝的号令,文官、武将,都是皇帝的手下。皇帝虽然在政治上推崇儒术,但是在军事上,还是喜欢任用关系亲近,和信任的人,或是祖祖代代带兵打仗的传统军事贵族。
军、政一直都是分家的。
如果让文官们对战事指指点点,西汉可能反而不能建立对外战争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