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犹如洪钟,默默接纳又默默展示着,令人尽心动魄的嬗变
出师表那些不为人知的道理
《出师表》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鲜为人知的是上部分,在义务教育当中被纳入课本当中。从初中开始学习,当时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毕竟全是文言文,对于我那时候还不能够全部理解。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在一篇文章当中又阅读了《出师表》这次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从历史角度来看,诸葛先生让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诸葛亮也把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帮助刘备。从文字来看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句话受用至今。不单单是皇室贵族,职场小白,孔子有句名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nìng),损矣。多交益友少交损友,理他们远点最好。
诸葛亮要告诉刘禅什么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亲贤臣,远小人。不但告诉自己,更要分享他人。多交益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