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错失吴起、公孙鞅、孙膑、范雎这四人,魏国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创始人
2025-07-24 09:32:30
0

魏文侯励精图治,重用士人,首开变法,魏国因此而成为战国第一个霸主。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对平民出身的士人仍旧不能完全信任,所以晚年最终放弃了平民出身的翟璜,任用弟弟魏成为相邦。没想到这个决定成了魏国一百多年打不开的魔咒。

吴起

在西河担任郡守期间,吴起和他打造的魏武卒立了无数战功,同时,西河在他的治理下,也是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吴起是典型的士人,视功名为一切,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做相邦。现在他与理想只差一步之遥了。

魏文侯死后,太子魏击即位,即魏武侯。他在考虑相国人选时,完全无视吴起,选择了政绩平平的田文。

吴起的希望瞬间落空,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平民出身加上功高盖主的嫌疑,让他很难获得相邦之位。

田文死后,魏武侯很快任命他的女婿公叔痤为新的相国。

公叔痤嫉妒吴起的才能,时不时指使王错等人散布吴起里通秦国的谣言,魏武侯本就忌惮吴起,又听了这些谗言,完全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吴起意识到理想之门已经彻底关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他收拾行李,头也不回去了楚国。魏国就这样失去了一个不世出的大才。

到了楚国后,吴起在魏国求之不得的东西,楚悼王很爽快便给了他。楚王让他担任楚国令尹,同时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变法图强!

战国时代,士人只重功名,没有家国意识。

几年之后,在楚国混得风生水起的吴起带领楚军穿越黄河,攻打魏国,重创魏军。

公孙鞅&孙膑

徙木立信

有些错误一旦犯了那就无法挽回了,甚至会付出一些惨痛的代价。魏惠王就是如此,一生中错失了两个顶尖的人才,这也是导致魏国由盛转衰重要原因之一。

这两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孙膑和商鞅。

商鞅原名公孙鞅,是相国公叔痤的手下。

一次,魏惠王来探望病重的公叔痤,问他:您百年之后,谁来接班?

公叔痤深知公孙鞅的才干,于是极力向魏惠王举荐,并且强调要“举国而听之”。

让举国去听一个无名之辈,魏惠王不以为然,但又不好驳了公叔痤的面子,于是沉默不语。

公叔痤见状,又说:“如果你不用他,那就把他杀掉,绝对不能让他跑到其它的国家,否则后患无穷!”

只可惜,这些掏心掏肺的肺腑之言,魏惠王压根把它当成耳旁风,觉得公叔痤不是病糊涂了就是疯了。归根结底就是魏惠王压根没看上公孙鞅,杀都懒得杀他。

最后,公孙鞅只好另谋高就,转身来到了秦国。

吴起之后大约30年,傲慢的魏惠王又放走了这个叫公孙鞅的人。冥冥之中,魏国亲手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又一个陷阱。

最后公叔痤的预言果然应验了,秦国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之下,成了魏国的头号强敌。

有人这样形容战国时代士人的影响力,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而商鞅的作用远大于此,他几乎主宰了一个时代。

马陵之战

几乎在同一时间,齐国人孙膑被同门师兄弟庞涓邀请来到魏国。不久,庞涓诬陷孙膑暗通齐国,并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髌骨。而魏惠王对于这件事情却不闻不问,任凭庞涓处置。

后来,孙膑装疯卖傻,苟且偷生,最终求救于齐国使者,被秘密偷带回齐国。到了齐国,先是受到齐国大将田忌重用,后又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这下孙膑可谓是如鱼得水了。

公元前354年,孙膑围魏救赵,在桂陵打败庞涓。

公元前341年,孙膑减灶诱敌,在马陵歼灭十万魏军,走投无路的庞涓自杀。

随着秦国的崛起以及齐楚两国的多次打击,魏国开始逐渐地由盛转衰,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割地求和。

而魏国之所以会衰败得这么快,孙膑和商鞅这两个人无疑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因为这两个人本身就身负大才,再加上对魏国内部情况了如指掌,所以他们的很多举措都能正中要害。

在识人善用和珍惜人才这方面,魏惠王和他的爷爷魏文侯相比要差很多。孙膑到了他这里如同明珠蒙尘,商鞅到了他这里无用武之处。

不过这一切根源还是来自魏惠王的自大自满,他觉得凭借着自己所拥有的人才,足以雄霸天下。但进步是没有止境的,人才永远都是多多益善,不应该无视,也不应该排挤。进无止境,这四个字永远都是发展的本质。

长寿的魏惠王是第三任国君,在位52年。期间魏国失去了霸主地位,一蹶不振。

范雎

公元前276年,魏国第六代君王魏安釐王时期,此时的相邦是魏国贵族魏齐。

范雎,魏国人,胸有大志,但因为没有上升通道,只能充当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

一次酒宴上,相邦魏齐和须贾当着众大臣的面诬陷范雎私通齐人,随后,一脸蒙的范雎就被众人拳打脚踢后扔在了茅厕。喝醉酒的魏齐和须贾甚至将尿撒到浑身是伤的范雎身上。

最后范雎被仆人郑安平救出,死里逃生的范雎改名换姓,在秦国使者的帮助下逃往秦国咸阳。

范雎因才华做了秦国的相邦,并最终报了魏齐、须贾的诬陷欺辱之仇。

战国后期,魏国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远交近攻,蚕食土地的基本国策就来自于范雎。

结语

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占大梁城,魏国灭亡。

一百多年来,自大而多疑,这个根植于魏国历代君王的基因,注定让他们一直无法打开士人这个魔咒,他们盛产人才,却又源源不断为对手输送人才。有大才而不用,最终协助他国或削弱魏国的实力,或直接灭亡了魏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考古学家发现4000年前保存完...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0月11日报道,近日,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前年保存完好的“Edi”的墓室,她是...
原创 法... 公元221年,刘备发动了浩浩荡荡的东征。此役讨伐东吴名为二弟关羽报仇,实为夺回荆州四郡,若有机会当然...
原创 水... 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河南禹州人,精通奇门遁甲,兵法,会观天象。更是一位超牛的导师,这个人教出...
原创 隋...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统一...
古代的成都原来是两个县? 古代的成都原来是两个县? 位于成华区的天府熊猫塔是成都标志性建筑之一。本报资料图片 如今的华阳处处...
原创 全... 看过《杨家将》的人大多都被杨家将的勇武以及他们忠君忠国的思想所打动。然而,在宋朝灭亡时,为何我们没曾...
原创 三... 三国五大万人敌猛将,个个勇猛善战,关羽未上榜,第一常常被忽略 三国时代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涌现了一大...
原创 袁...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带来了清朝的终结和民主共和的诞生。然而,辛亥革命的...
原创 莆...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的更迭中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朝代都经历过顶峰也都跌落到...
原创 李... 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开国之后都会进行一轮清洗,将那些持功自傲的功臣名将流放掉,但是在唐朝却是一个例外,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