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关羽之事曾经引起许多争论(那些宣称孙权其实不想杀关羽,吕蒙不服从孙权命令而强杀关羽的人其实是受了《新三国》虚构的剧情的影响,根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东吴前线将士杀关羽是得到孙权的命令或默许后进行的,不是吕蒙拍了拍脑门,突然做出决定的。而且,吕蒙得到孙权的器重,他生病时依旧得到孙权的悉心照顾,吕蒙最终是病死的,不是像《新三国》中演的那样被孙权毒死的),一些人认为孙权不应该杀关羽,应该把关羽放给刘备,但孙权杀关羽的原因其实不少。
第一、刘备集团一直对孙权是个不小的威胁,不然孙权就不必“进妹固好”喽。第二、孙权曾经向关羽提出“政治婚姻”,不管孙权是真的想巩固联盟还是想离间关羽与刘备,起码孙权给了关羽巨大的面子,但关羽不但拒绝孙权的邀请还侮辱了东吴。关羽不愿意进行“政治婚姻”也就罢了,委婉拒绝即可,结果关羽骂骂咧咧的,激怒孙权。
愤怒的孙权
第三、关羽在进行襄樊之战时曾经抢过东吴的粮食,这引起了东吴人的不满。第四、根据周瑜、甘宁、鲁肃等人的战略规划,东吴这边应当夺了荆州,进而占领益州,从而和曹魏划江而治,之后伺机北上图谋一统天下,夺荆州是东吴先前就有的方针政策。第五、当孙权决定偷袭荆州时他就已经倒向曹魏喽,杀关羽既能把刘备集团及诸葛亮的“草庐对”打得“半身不遂”,震慑刘备集团,又能向曹魏纳“投名状”,还能把关羽的脑袋送给曹操,在表面上把杀关羽的黑锅甩给曹魏集团。
总之,孙权有许多杀关羽的理由,就算当时换成孙亮、孙休、孙皓当“东吴最高领导人”,也照样不会留着关羽,而是把他杀了。
开心的关羽
至于关于孙权“目光短浅”的说法,得了吧,孙权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得彻底,痛苦纠结不是孙权的作风。而且,刘备不是“毛手毛脚”、“肆意胡来”的俗人,而是一个让曹操、周瑜等人忌惮的“枭雄”,为了获取利益,刘备也照样会与人密谈计划甚至直接做出背刺盟友之事(比如刘备背刺曹操砍死车胄,刘备与诸葛亮计划背刺刘表等人获取荆州,刘备宣称自己与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却背刺刘璋等等),刘备为了利益是不可能坐视荆州被东吴夺走的,必然要进行反击。
既然孙权夺了荆州后,孙刘之战就避无可避,那么留着关羽还有什么用呢?若把关羽放给刘备,刘备就多了一份伐吴的力量,关羽为了“将功补过”,一定会奋力痛击东吴。之前,吕布把刘备的妻儿送还刘备,但刘备集团与吕布集团依旧爆发激烈的战斗,这也从侧面说明把关羽送给刘备是“不智之举”。
深沉的吕蒙
若把关羽留着不杀,凭关羽之前脱离曹操回归刘备的事情来推测,关羽恐怕不可能效忠于东吴,东吴恐怕只能白费口舌与粮食喽。此外,当时的关羽已经痛骂过东吴,抢过东吴的粮食,而孙权若一声不吭的话,就显得只有关羽才能“装叉”,而孙权是个软蛋。所以,对孙权而言,他即便不为了实际利益,哪怕是为了面子 ,都必须杀掉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