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月上旬,驻扎在湖北荆门和钟祥冷水一带的日伪军五千多人,向位于钟祥西南面的石牌地区发动“扫荡”,妄图一举歼灭活跃于该地区的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四十五团。
由于四十五团及时得到准确情报,团长曹玉卿当即采取“敌进我退”的方针,率领全团转移神速,让敌人扑了个空,只得无功而返。
然而,这只是双方斗争的一个序曲,敌我双方面对面的交锋数日后才真正开始。
新四军四十五团跳出合围圈后,与兵力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巧妙周旋,又祭出“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法宝,部队白天分散隐蔽,夜晚攻打据点,使敌人苦不堪言,被迫撤离石牌地区。
2月中旬,敌人再度发动攻势,他们派出驻荆南大官桥的日军一个骑兵小队和伪军韩克勤一个中队,悄然进犯荆南根据地周家集一带。
曹玉卿得到这一情报后,认为这是一次反扫荡作战的好机会,当即命令部队围歼这股敌人。
在曹玉卿的带领下,四十五团一路急行军。当他们赶到周家集附近时,发现日伪军正在街上挨门挨户地抢劫财物、强拉妇女、焚烧房屋。四十五团将士见到这一情景,个个无比愤怒,纷纷请求出战。
团长曹玉卿、参谋长李炳南研究后,命令部队除一营一连之外兵分两路,同时从周家集西、北两个方向对敌人发起进攻。同时,命令一营一连迂回到周家集东南方,截住敌人的退路,来个“关门打狗”。
战斗打响后,敌人依仗精良的装备,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派一队骑兵向新四军主攻方向反扑。
面对敌人骑兵队的强力冲击,新四军将士个个毫无惧色,越战越勇,顽强打退了敌人的反击,并从三面向敌军包抄过去。
敌人察觉到新四军动向后,觉得无力抵抗,就朝东南方撤退,企图逃往马良一带。
“敌退我追!”曹玉卿决不拘泥于“穷寇莫追”的刻板教条,果断命令部队乘胜追击,首先全歼了溃不成军的伪军中队,接下来继续追击日军。
败逃的日军则边打边退,又被新四军担负拦截任务的一连堵住,并将日军压到离周家集约三华里的台子湖边。
这时日军指挥官看到南面是一个大湖,退路已经被切断了,便下令占据岗岭上的一口枯堰,妄图负隅顽抗。
新四军八团一营一连连长靳帮兴决心消灭这股日军,并带领部队迅速接近敌人,发起了攻击,在通过堰前的一片开阔地时,不幸被敌人用掷弹筒将靳帮兴击倒,光荣牺牲。
一连指导员杨震东继续指挥部队,冲向敌阵,战斗异常激烈。
为了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曹玉卿当机立断,命令三营七连连长童勋泊带领七连前去增援,这支援军很快从东面冲上了堰堤。
敌人见新四军增援部队攻了上来,便使用猛烈火力掩护一部分日军跳出枯堰,端着刺刀向新四军冲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日军部队,他们不但战士多人被刺伤。新四军迅速集中火力给以猛烈还击,将跳出枯堰的日军击毙。
这伙日军见突围无望,随即撤出枯堰向湖滨逃跑,有的慌忙泅水逃命。这样一来,敌人完全暴露在新四军的火网之下,大部分被击倒在台子湖边,剩下几个漂浮在湖上的日军,也被赶到湖边的新四军战士击沉于水中。
至此,一个小队的日军全部被歼,在湖边仅留下日军丢弃的轻重武器和八匹大“洋马”。
这次战斗,新四军共歼灭伪军一个中队和日军一个骑兵小队,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70余支、战马8匹,取得了周家集反扫荡战的全胜。
客观来说,这次战斗的规模不算大,战果也谈不上特别辉煌,但是这是“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新四军对日伪军一次非常漂亮的反击。
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此战打响前后曹玉卿等指挥员的行军布阵以及对战机、战局的把握,可以说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完美演绎了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的精髓。
毋庸置疑,对于军史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值得你细品的精彩战例。
因此,这次胜利不但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的抗日军民,震慑了襄西一带的日伪军,也在战术运用上成为光彩夺目的一个篇章载入新四军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