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首词出自南方抗金名将岳飞之手。短短几句词写满了英雄满怀悲愤,以及南宋小朝廷的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英雄总是充满悲情的,当岳飞势如破竹的北伐时,却被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画上了句号,并且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而在这一事件中,有两个人起了关键作用,一个因此遗臭万年,而另一个因此流芳百世,岳飞的后人也留有遗训,不与这两姓之人通婚。那这两个关键性人物究竟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宋朝是一个重文制武的朝代,因为宋太祖赵匡义是前朝武将,靠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才得以坐上皇位,后来宋太宗赵匡义又是烛影斧声从亲哥哥手中夺下皇位。所以整个宋朝对武将都十分忌惮。从北宋初期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到南宋的偏安一隅,宋朝的军事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北宋末年,金国携手宋朝灭掉辽国后,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当金国看到宋朝军队积贫积弱,毫无战斗力,便矛头一转,箭头直至指向曾经的“盟友”,宋朝军队武器落后,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所以金人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北宋都城汴梁。
而宋徽宗赵佶,居然不想着如何应敌,首先想到的是甩锅,自己直接退位当太上皇,让儿子登基。但是宋钦宗赵桓同样昏庸无能,不思进取,想着用钱来乞求停战。但金人又怎会让煮熟的鸭子不翼而飞,金人直接攻下了汴梁,掳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皇亲国戚,甚至连做饭的厨子都不放过。
当时的康王赵构因不在京城才得以幸免。后来在北宋的旧臣拥立下,赵构即位,建立了南宋。本来身负国仇家恨的赵构应该卧薪尝胆,率领军民报仇雪恨的。但事与愿违,赵构称帝后和他的父亲兄长一样,贪图享乐,荒废政事,面对金人大兵压境,甚至一路南逃,直接从河南跑到了浙江,不仅如此,他还打击抗金英雄。使得南宋终此一朝也没有收付失地。
南宋朝廷虽然偏安一隅,但是仍不乏骁勇善战之士。如击鼓抗金的梁红玉,还有韩世忠,岳飞,刘光世等,都是抗金名将,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岳飞。岳飞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但是岳飞从小就不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年少贪玩。
岳飞少年时为人老成,爱读兵书,并且拜师学武。不到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所谓乱世出英雄,岳飞20岁时,正值宋辽战争,便应征入伍,经过层层选拔,岳飞脱颖而出,直接被任命为军中小队长,至此岳飞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可惜好景不长,岳飞的父亲病逝,古代双亲病逝,要回家守孝三年,孝顺的岳飞就因此回到了家中。后来金军南下,宋金战争开始,岳飞目睹了山河破碎,金人烧杀抢掠,想要再次投身军中以报国家,可是又想到家中老迈的母亲,弱小的妻儿,岳飞犹豫了,自古忠孝难两全,该何去何从呢。但岳飞母亲深明大义,知道个人得失荣辱,比国家利益微不足道,勉励岳飞尽忠报国,自此岳飞牢记母亲教诲,投身报效国家。
岳飞自从参军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在军中风生水起,在郾城县,岳飞与金军九战九劫,一生大大小小征战百余次,但是就当岳飞势如破竹的北伐时,宋高宗和秦桧就打起了岳飞的主意。宋高宗犯了宋朝皇帝忌惮武将的老毛病,他担心岳飞功高震主,想要篡权夺位,而秦桧又是从金国逃出来的,胆子都被金人吓破了,又怎敢北伐,所以秦桧是坚定不移的主和派。
这一下君臣二人不谋而合,历史上人们都以为是秦桧向皇帝进献谗言,从而导致皇帝杀害了岳飞,但实际上秦桧虽然高官厚禄,深受皇帝宠爱,但在宋朝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的时代,秦桧只是一枚棋子。不过秦桧依旧罪恶滔天,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子了,遗臭万年。
起初宋高宗和岳飞的关系很好,宋高宗也对岳飞委以重任。但是后来随着岳飞的势如破竹,让宋高宗担忧,宋高宗是乱世得来的皇位,在他登基时,他的父亲,哥哥还没有驾崩,他们都被金国人掳掠走了,如果岳飞继续北伐,那么这两位名正言顺的皇帝回来,自己的皇位则不保,摇身一变又要给别人磕头行礼了。
而身为武将的岳飞只想着一雪前耻,迎回二圣,收复失地,解救百姓,丝毫没有顾及到宋高宗的感受。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时局,岳飞所作之事,为国为民,即使身为皇帝的宋高宗也束手无策,只能隐忍不发,表面上继续支持岳飞北伐,暗地里与奸臣秦桧串通,准备除掉岳飞。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军不断的取得胜利,而此时宋高宗却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和谈,用钱和土地买短暂的和平。当和谈之时,高宗担心武将权力过大,并且为了讨好金国,于是开始收回兵权,韩世忠和张俊等将领都服从旨意卸甲归田。
但因为前线战事剑拔弩张,一心为国为民的岳飞迟迟没有上交,并且还统领着岳家军,岳家军可是当时宋军战斗力最高的军队,他们赏罚分明,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这让宋高宗感觉到皇权受到了威胁,想起岳飞一心北伐要迎回二圣,还多次参与立储之事,于是起了杀心。
终于公元1142年,宋高宗大开杀戒,他决定不再隐忍,授意奸臣秦桧弹劾岳飞,秦桧毫无依据的弹劾岳飞密谋造反,宋高宗便以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京城问罪,岳飞自知问心无愧,于是就请求赋闲在家,以示清白。
但宋高宗和秦桧又怎会善罢甘休,况且此时岳飞已经没了实权,他们更肆无忌惮的迫害岳飞了。于是将岳飞逮捕问罪,在审讯时,岳飞露出后背的尽忠报国,使得主审官都为之动容,感叹岳飞真英雄也。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终,宋高宗和秦桧连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莫须有”就是或许有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估计连宋高宗和秦桧这两个刽子手都不相信岳飞有罪。虽然时宋高宗与秦桧共同杀害了岳飞,但最大的锅宋高宗让秦桧一个人背了下来,也因此岳飞族人对秦桧一族恨之入骨,便留下族训,岳飞一族岳氏,与秦桧一族秦氏永远不得通婚。
岳飞死后,被宋高宗的继任者宋孝宗平反,岳飞沉冤得雪,流芳万古,而秦桧遭到了报应,遗臭万年。那么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呢?还要追溯到北宋末年。当时金人攻破汴梁城,大肆烧杀掳掠,而身在京城的秦桧自然也被金人掳走,后来岳飞北伐势如破竹,秦桧自告奋勇向金国说,自己可以让宋金议和,并且让宋朝每年向金人朝贡,金人这才放走了秦桧。
而秦桧这种卖国求荣的行为并没有遭到宋高宗的惩罚,反而官复原职,并且一路平步青云,备受皇帝宠幸,所以秦桧一直主张求和。这和岳飞观点截然不同,如果一直退让,是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而且前朝的两位皇帝还在金人手中,靖康耻,尤未雪。所以就主张用军事手段对抗金朝。
可秦桧又怎能让岳飞北伐成功呢,于是处处与岳飞作对,并且收买岳飞手下,让他们诬告岳飞,致使生性多疑的宋高宗更加怀疑岳飞,直接莫须有处死了岳飞。血海深仇,所以岳家不论男女都不与秦氏通婚,这足以见得岳氏后人对秦桧等人的恨之入骨。
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岳氏不与秦氏一族通婚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不与另一姓氏通婚,其中缘由鲜为人知。在岳飞死后,秦桧自知罪孽深重,担心岳飞后人报复,整日殚精竭虑,开始对岳飞的家人大开杀戒,欲杀之,除之,而后快,而后安。
而得到岳飞被害的消息后,岳飞的好友贡祖文悲痛万分,当贡祖文听到消息后,四处搜寻岳飞后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贡祖文找到了岳飞的第三子岳霖,并且在岳霖腰间找到其母李氏书信“祖文兄如面,霖儿托据,来世当报”,贡祖文读后泪如雨下,从此决心誓死保护岳霖。
为了保护岳霖,贡祖文放弃了高官厚禄,归隐山林,贡祖文也将岳霖视如己出,亲自教授天文地理,并且还传授武功。贡祖文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宋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并且找到了贡祖文和岳霖,宋孝宗评价道“忠君爱友”。
贡祖文隐姓埋名抚养忠烈之后的义举也因此流芳百世,万古传颂。在丹阳岳氏家族有一个传统,就是岳氏不能与姓贡的人联姻,与秦氏一族不通婚是岳氏一族对他们的恨之入骨,而与贡氏一族,则表达了岳氏一族对贡氏的心存感激,情深意重。直到现在,岳氏和贡氏还保持着交往,两家关系就如君子之交,像水一样清澈,但又浓厚。
岳飞一生为国尽忠尽职,他四次北伐,收付失地,为了宋朝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宋朝的诸葛武侯了。但宋高宗却是比刘禅还要昏庸百倍的皇帝,他听信谗言,亲小人,远贤臣,不能总结前朝失败的经验,反而重蹈覆辙,也为南宋的衰亡埋下了种子。
英雄似乎总是伴随着悲情,岳飞有心杀贼,却因莫须有的罪名含恨而死。时势造就英雄,也吞没了英雄。好在挚友贡祖文深明大义,忠肝义胆,救下了岳霖,并抚养成才,为岳飞保全了血脉,让英雄得以安息。即使历经岁月,即使时隔千年,岳氏后人也无法原谅秦氏,不愿与之交好。而对于贡氏,则心存感激,没齿难忘,他们之间的佳话,也会被一直流传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