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中国夫妇收养日本遗孤,养子回日本后却相当狠心
创始人
2025-07-23 07:32:31
0

1945年8月,苏联15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入东北,横扫驻扎在东三省的80万关东军,不到半个月,苏联红军就解放了东北全境。

随后,面对东北大地上数量多达100万的开拓团移民,中、苏、美、日四国首脑经过协商,决定人道遣返这些日本侨民。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许多日本遗孤因身份证明等问题,没有登上开往祖国的船只,而是留在当地,被淳朴善良的东北群众收养。

赵连栋就是这些遗孤中的一员。

九十年代后,赵连栋两次回国寻亲,第二次回到日本后杳无音信。养母多次请人帮忙寻找其下落。仅有一次,电话接通后,赵连栋的女儿表示父亲永远不会回到中国了。

此后,直到养母去世,赵连栋再无回音。日本遗孤流落街头,中国父母好心收养

1945年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驻守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以及一百多万开拓团移民陆续回国。但直到1946年初,东北境内仍有近一万日本移民因各种原因无法返回,被迫滞留在当地。

1945年11月,大雪纷飞的一天,家住原哈尔滨太平区的赵凤祥照常推着板车赶集卖菜,半路遇到两个日本人带着一个小孩,向他询问:是否愿意收养日本小孩?

赵凤祥不会日语,只能和日本人用手语比划,明白对方意图后,赵凤祥略感为难。

首先中日两国人民当时不共戴天。

其次,赵凤祥与妻子一家都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即使他愿意收养这个孩子,妻子会同意吗?

两个日本人再三请求,赵凤祥经不住良心拷问,最终收下了这个孩子。

等日本人离开,赵凤祥蹲下来仔细查看孩子情况,发现他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衣服鞋子也破烂不堪,显然在遇到他之前,吃过很多苦。

赵凤祥不由得开始怜惜这个孩子,收摊后,他带着孩子回到家中。

妻子李秀荣正在做饭,看到丈夫带着一个日本孩子回来,也是惊讶不已。

赵凤祥原本担心妻子会拒绝收养,但李秀荣只是问了问孩子的由来,就回到灶前继续做饭。

饭菜做好后,李秀荣看到男孩满身冻疮,便拿着勺子一口一口喂他,见他还是发抖,李秀荣拿来女儿常穿的大黄狗皮袄,披在男孩身上。

这个男孩名叫野坂祥三,出生于1941年,战争胜利后,亲生父母无力带他回国,只能委托两位日本军人收养。

然而这两个军人自己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左右权衡下,决定把他送给东北人养育。

赵凤祥给这个孩子改名为赵连栋,让他与3岁的女儿赵连芹一起玩耍。

赵连栋来到这个家时,身上还穿着日本军人为他准备的军靴,因为尺寸过大,脚后跟已经磨破,靴子与冻疮连在一起。

李秀荣翻出家里仅有的几件小孩衣服为他换上,赵连栋那一身破破烂烂的日本服饰,被李秀荣拿去烧掉了。

李秀荣虽说同意丈夫收养这个日本小孩,但内心深处仍然害怕被邻居们发现,她把赵连栋的军靴、棉袄塞进自家炉灶,彻底“毁尸灭迹”。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秀荣收养了一个日本男孩的消息很快就被邻居知晓,令她和丈夫倍感压力。

在收养赵连栋之前,李秀荣一家在村里口碑不错,与乡亲们来往也十分热情,受人尊敬。

然而自从村民知道了赵连栋的存在,所有人看他们的眼神都变得奇怪起来。

李秀荣在自家院里、地里干活时,总有人三三两两从墙头或田跺间走过,对着她指指点点,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

起初,她与赵凤祥还能忍气吞声不做理会,渐渐地,村里人见夫妻俩低着头不说话,便以为他们心虚胆怯,态度更加不友善,甚至当着她的面,说她们夫妻二人都是“汉奸”、“走狗”。

李秀荣勃然大怒,上前就与对方理论,质问他:你说清楚,谁是汉奸?

对方也不甘示弱,叉着腰反问:你家里养了个日本孩子,不是汉奸是什么?

李秀荣恼怒已极,双方竟差点动起手来,直到李秀荣的丈夫与邻居们赶来拉开她们,这场冲突才算结束。

李秀荣委屈至极,自己在战争年代都没当过汉奸,家中父亲、叔叔更是积极抗日为国牺牲,她仅仅收养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日本男孩,就为此被村里人骂成“汉奸”,这顶帽子她绝不承认。

李秀荣的老家在河北吴桥县,1938年,日军进驻吴桥县时,一支日军小分队闯入李秀荣村里,抓了12位“花姑娘”带到庙里凌辱。

李秀荣的叔叔气愤不已,仗着一身好武艺趁夜溜进寺庙,想要救出这批姑娘,不料惊动了哨兵,被当场抓住。

李秀荣当时人在家中,第二天就有村民跑来告诉她,她叔叔被绑在庙门口大树上,四肢剁掉,五脏六腑也被刺刀挑出,已经死去多时。

李秀荣嚎啕大哭,日军小分队离开村庄后,她与家人领回叔叔遗体并下葬。

李秀荣父亲李万祥加入共产党,拉起一支队伍转战华北,进行游击战争。大约在1939年,李万祥被日军抓获,用12根长钉钉死在墙壁上。

父亲死后,李秀荣随逃难民众离开村子,一路颠沛流离到达哈尔滨,遇见了现在的丈夫赵凤祥,两人结为夫妻,在东北勉强有了一个安身之地。

其实在见到赵连栋后,李秀荣有诸多顾虑,14年抗战,东北人失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义勇军与抗联将士伤亡达33万人之多,东北人与日本侵略者之间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但孩子是无辜的,因此李秀荣在最初的犹豫挣扎后,还是接纳了只有4岁的赵连栋。赴日寻亲得偿所愿,承诺养母必不忘恩

两年后,赵连栋到了上学的年纪,李秀荣与丈夫商量,将他送进哈尔滨太平区第一小学,与妹妹赵连芹成了同班同学。

赵连栋个子较高,上课时坐在后排。

李秀荣生怕他被同龄人欺负,叮嘱他尽量用中国话与人沟通,但赵连栋跟妹妹学了很久,直到6岁,汉语依然说得磕磕巴巴。

也因此,他在班上总是沉默寡言,极少与人交朋友。

有一次,老师点赵连栋回答问题,但他对自己的中文名字不熟悉,过了很久才意识到老师在叫自己,便应了一声。

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笑声。

赵连栋深感耻辱,从此更加不愿开口说话。

上到五年级,赵连栋逐渐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李秀荣起初不同意,但赵连栋心意已决,退学后回家跟着养父学习种地养羊,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到校园。

1953年,李秀荣生下次子,但这个孩子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夫妻俩对赵连栋的关爱,每次他因种族、国籍、语言而跟人发生冲突时,李秀荣总是站在赵连栋这边,保护自己的孩子,也因此,她与周围邻居的关系逐渐恶化。

1955年冬,再次怀孕的李秀荣与女邻居因养子一事起了冲突。

邻居一家数口人在战争年代被杀,对赵连栋的日本人身份耿耿于怀,对李秀荣积怨已久。

双方大吵一场,情绪都十分激动,李秀荣在争执中不慎摔倒,被送往医院,医生为她做了紧急手术。

术后,李秀荣得知自己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流产一事对李秀荣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她精神恹恹,情绪低落,一直沉默寡言的赵连栋主动靠近养母,与养父一起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

这令李秀荣在伤心之余,又得到了一丝安慰。

她与丈夫赵凤祥商量,决定带着养子离开哈尔滨,回河北老家居住,避开村里人闲言闲语,也好让赵连栋继续上学。

1955年12月的一天,深夜十一点钟,李秀荣买好车票,一家五口扔下哈尔滨的六间房连夜回到河北。

河北的哥哥听说她带了日本孩子回家,十分恼火,不准她进门。

李秀荣与丈夫只得另寻他处,在河北度过了几年艰难的岁月。

1958年,李秀荣的女儿赵连芹年满16岁,响应国家号召到宁夏参与支边建设,此时天津动力机械厂到河北招工,赵连栋主动报名,被厂里看中去了天津。

河北只留下李秀荣夫妻俩与幼子。

六十年代后,赵连芹将母亲一家接到宁夏居住。赵连栋虽远在天津,但每逢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他仍然带着妻子儿女回宁夏探望养母。

此时养父赵凤祥已经去世,赵连栋通过自学当上质检员,事业有成,受到同事领导交口称赞。

他本人也从众人的认可和鼓励中走出了儿时阴影,变得温和友善,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

后来天津动力机械厂内迁到宁夏后,赵连栋一家也随之搬迁内地,他常带着5个孩子来看望李秀荣和赵连芹,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赵连芹也对这个知恩图报的日本大哥充满了好感。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民间交流迈上新台阶;九十年代,日本政府对开拓团遗孤问题作出重大调整,制定了许多赔偿标准。

不少中日民间团体组织战争遗孤返回祖国寻亲,赵连栋心里也冒出了回国的想法。

李秀荣非但不阻拦,还鼓励他前往日本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1992年,李秀荣母子回到哈尔滨,请求当年健在的老人帮忙确认赵连栋的日本人身份。

因当年开拓团的孩子普遍接种过“牛痘花”疫苗,赵连栋的身份认定并没有遇到困难,他顺利登记了个人信息。

在出发前一天,一位东北老人用力拍着他的胸口,叮嘱他:当年你的养母为了你可是把家都扔下了,孩子,做人要有良心!

赵连栋点头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忘。定居日本再无音讯,东北养母抱憾终身

1992年,赵连栋回到日本,在民间交流协会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尚存于世的亲人,并确认了自己的身份。

三个月后,赵连栋返回中国。

李秀荣又惊又喜,但还没等她回过神,赵连栋就提出,自己这次回来,是打算办好手续,带着全家人到日本定居。

李秀荣感到十分惊讶,但依然表示理解。

赵连栋告诉养母,自己的生父是一名军官,他已经改回了日本名字野坂祥三。

1994年2月,野坂祥三再次前往日本,这回他带着一家14口人,准备长期定居日本。

李秀荣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自然不可能跟他去日本,而是留在宁夏,与女儿和幼子相依为命。

对此,李秀荣虽然感到依依不舍,但她理解赵连栋心中对亲人的思念,仍然送他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船只。

临行前,野坂祥三握着妹妹连芹的手,告诉她自己还会经常回来,看望她与母亲。

令赵连芹十分感动的是,野坂祥三表示,自己绝不会忘了母亲,也不会忘了留在中国的亲人。

然而,知人知面不知心,野坂祥三回到日本后,几乎彻底断了与养母一家的联系。

李秀荣起初还以为他事务缠身,无暇过问家中情况。

但随着时间逐渐流逝,李秀荣慢慢意识到,自己这个养子,可能确实不会再回来了。

这令她伤心不已,女儿连芹在一旁看着母亲难过,心里也很不解,说好的不会忘记,怎么大哥就断得这么彻底呢?

连芹为了不让母亲伤心难过,想方设法联系哈尔滨公安局那边,得到的回复是他们现在也找不到赵连栋此人的下落。

李秀荣只好作罢,只能在心里幻想某一天,养子也许会回来看望自己和家人。

2001年,已经八十多岁的李秀荣被诊断出患脑出血,从此瘫痪在床,衣食起居均由女儿照顾。

眼看母亲时日无多,赵连芹发动各种人脉,终于在2005年联系上了野坂祥三的大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在中国时,这个小侄女曾经与她关系很好。

然而赵连芹没想到的是,小侄女却在电话里却告诉她,野坂祥三不会再回中国。

赵连芹激动之下脱口质问:就算母亲生病了,想见他一面,他都不回来吗?

对此,小侄女并没有否认。

赵连芹心彻底凉了。她不想让母亲承受如此大的心理落差,因此便一直拖着不告诉老人家。

然而李秀荣察言观色,早已猜到了真相。只能在女儿不注意时,偷偷落泪。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把他养大,为什么好端端的儿子突然就不再回来了。

对于此事,李秀荣的女婿、赵连芹的丈夫赵晓东则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真相。

野坂祥三回国后,他曾到公安部门询问,得知当年日本厚生省(负责管理老人看护、医疗、劳动保障等民生问题)有过一条规定,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家庭可以提出相关要求,比如赴日或申请劳动赔偿等。

但野坂祥三以“当事人不识字”为由,代签了相应表格,他这一行为无异于彻底斩断与养母一家的感情。

2015年,李秀荣因病去世,身边唯有女儿赵连芹一家及亲朋好友。野坂祥三(赵连栋)不曾到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联赛总决赛今日打响,中国女排... 北京时间7月23日晚间,2025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将在波兰罗兹打响。中国女排此前更新了参加总决赛的大...
走进老建筑,开启一场时间对话 大家共同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有尊严,才能成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 —————————— ...
原创 奶... 新中国历史上最低调的老师,大哥是末代皇帝溥仪,奶奶是老佛爷慈禧,活到2015年,真实身份鲜为人知。 ...
原创 军... 引言 《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描述:“谍,军中反间也。” 从古至今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场著名的战役,...
原创 西... 在近代史上,西方航海地理的大发现,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等第一批殖民强国...
踏上访华飞机前,先给中国下马威... 欧洲人这次玩得有点不地道。就在欧盟高层即将踏上访华专机的前几天,突然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顺手就把中国...
原创 戈... 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30日,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宣告苏联时代的彻底终结。 戈尔巴乔夫是苏...
原创 申... 申时行在大明的内阁首辅中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但是,他的名气却不小,因为他最会和稀泥! 申时行是明朝的...
原创 刚... 自古以来太监便是皇宫里的主要仆人,他们比宫女更加吃苦耐劳,对于后宫又没有任何影响,到了宋朝有些太监本...
原创 公... 引言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物,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然在人类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