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冒险从国外带回1种植物,养活国内上亿人,如今名字却鲜有人知
创始人
2025-07-23 00:32:06
0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数据显示,早在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皇帝在位最后1年),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4.3亿,占世界总人口数的34%。到了2019年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更是超过了14亿。

但大家可以想象,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大家生活水平比过去好了不是一点半点,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难道从前的中国也能养活这么多人吗?再看一组对比数据: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中国人口约为1371.4万人;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6年),中国(合宋金两朝)人口约为7633.5万人。也就是说,800年前中国的人口还没破亿呢。

那这个破亿转折点是什么时候的事呢?回答: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中国人口达到1.4亿。随后这个数据不停地往上蹿,晚清时期超过了4亿。问题来了,这么多人口,靠什么养活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了。陈振龙,福建长乐人,生活在明朝晚期。万历年间,陈振龙跑到吕宋岛(今菲律宾)做生意,当时吕宋岛是西班牙殖民者地盘,陈振龙很快发现,这里有1种中国没有的农作物。

什么农作物呢?甘薯。没错,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甘薯其实属于“舶来品”,不是中国本土原产。甘薯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曾经将它带回去献给西班牙女王。后来西班牙的水手又将它带去吕宋岛,推广种植。

西班牙人“珍其种”,不许甘薯外传,可陈振龙觉得这样耐旱、容易存活、生吃熟吃都能饱腹的东西不带回去,实在太可惜了。家乡常常闹灾荒,要是大家能吃上甘薯,有多少人能避免饿死的命运啊!

陈振龙悄悄将一根甘薯藤与汲水绳绞在一块,又往上面涂上泥巴掩饰,终于逃过西班牙人的关卡检查,顺利将甘薯带回了福建。这一年是1593年,说来也巧,陈振龙回去后福建中部就遇上旱灾,陈振龙思来想去,找到了福建巡抚。

他将甘薯的好处与种植方法献出,建议巡抚推广种植。果然,那一年甘薯丰收,灾民们的肚子填饱了,巡抚又惊又喜,立刻下令所有人都来学习种甘薯。慢慢地,甘薯走出了福建,走向了全国——“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种起了甘薯,甘薯的种植量仅次于稻谷、小麦和玉米,成为了当时中国第4大农作物。不能种稻谷和小麦的山坡都被开垦出来种甘薯,它填饱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肚子,为“康乾盛世”贡献了巨大力量。

陈振龙当初可能并没有预料到,因为他的一次冒险,中国农耕事业都发生了一场大变。虽然这个名字如今已鲜有人知,但我们每次吃到软糯香甜的烤甘薯时,其中都有陈振龙一份功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满...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据记载有7个妹妹,那么在满清彻底覆灭后,这些曾经身份显赫的格格们去了哪里?最终又经历...
原创 为...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只有到了毛泽东,才算有了真正合格的领袖? 一、领袖必须具有: 1、独立思考的品质...
原创 一... 从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进攻,到1947年6月,解放战争打了12个月。 人民解放军在一年的作战中,...
原创 《... 新年伊始,电影《满江红》大火。 “满江红”是词牌名,在所有以“满江红”为名的词中,以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原创 南... 中国历史朝代中,大一统王朝很多,但也不要忽视那些乱世,典型的有五代十国和东晋十六国,各种小政权是你方...
原创 商... 商鞅变法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变法,这次变法是秦国完成大一统的基础,给秦国创立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原创 为...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人无常势,水无常形”,意思是不可能有永远强盛的人或者事物。这句话放在国家层面更是...
原创 真...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在山上,梁山好汉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好不自在快活...
原创 刘... 公元前205年,刘邦听见英布求见,当即叫来两名侍女给他洗脚。一旁的陈平大惑不解,刘邦笑而不语。英布一...
原创 朱... 不管是朱元璋在选定继承人时的纠结,还是朱棣选择继承人时的表现,都表明了选择继承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