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介绍一张珍贵的老照片,很多读者朋友都见过这张照片,但是对于照片中的5个人,却不一定能认全,有时候甚至认错了。小编就看过某自媒体账号发文介绍这张照片,把人物都弄错了,以讹传讹,真是罪莫大焉。
先说右一,这个大家最熟,估计好多人都能叫出名字来,他就是开国上将邓华,湖南郴县人,中央红军的老将。邓华的革命资历非常老,他参加过井冈山的斗争,还参加过古田会议。
在中央苏区,邓华是正团级,红军长征结束后,他是正师级,和杨得志杨成武是一个级别的。到了东北战场,邓华担任第七纵队司令员,第十五兵团司令员,成为光彩熠熠的将星。
在抗美援朝战场,邓华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后来升任司令员,回国后成为首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成就非常之大。
再说右二,比较陌生一些,他叫肖向荣,广东梅县人,叶剑英元帅的老乡。肖向荣不但是叶帅的老乡,还是叶帅的校友,早年他们都在家乡东山中学读书求学。
肖向荣也是中央红军将领,他不在前线带兵,而在总部担任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肖向荣在延安,担任过《八路军军政杂志》总编,是笔杆子。
在东北战场,肖向荣是第15兵团的政治部主任,邓华的重要助手。新中国成立后,肖向荣担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地位是非常显赫的。
然后来说左一,那是宋时轮,湖南醴陵人。宋时轮也是中央红军走出来的将领。在中央苏区,他的军职还要高于邓华,那时候他就已经是师长了,长征到达陕北,宋时轮升任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也当上了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他战斗在华东战场。在朝鲜战场,宋时轮的名气比较大,他也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员,宋时轮兵团血战长津湖,至今电影都在演绎。
著名影帝张涵予首次在电影上演绎宋时轮的形象。宋时轮也是开国上将,他是黄埔的高材生,理论水平比较高,建国后主要从事军事教育工作,担任过军事科学院院长。
左二那位戴眼镜的,笑得比较灿烂,身材也比较胖,他是开国上将李涛,湖南汝城人,是军委的重要高参,长期留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在三大战役的关键时期,李涛担任军委作战部部长。
他居然能准确地算出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对国民党军队的番号变迁和指挥官了如指掌,就像军事百科词典一样,为毛主席军事决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毛主席甚至将军委大印交给李涛保管。
右边两位介绍完了,左边两位也介绍完了,再来看中间那位,站在C位的,他器宇轩昂,气度不凡,应该说他当时的地位最高,后来的成就也最大。
陶铸是湖南祁阳人,和宋时轮一样毕业于黄埔军校。所不同的是,陶铸是做政治工作的,而且长期在白区从事地下斗争,他在福建厦门,领导过一场轰动全国的劫狱事件。
当宋时轮邓华鏖战中央苏区,然后踏上长征之路的时候,陶铸很不幸,他在国民党的监狱里,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陶铸才重获自由,继续革命。
1940年,陶铸来到延安,给王稼祥当过秘书,1943年,担任军委秘书长,还担任过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主持总政治部的日常工作。抗战胜利,陶铸也去了东北,担任第七纵队司令员,是邓华的搭档。
陶铸没有军衔,建国后担任过广东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政治局常委,是正国级国家领导人,地位当然在其他4位之上。所以他理应站在C位。
最后来说一下,这5个人怎么聚到一起拍照呢?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各自战斗不同的战场,天南海北,难得相见。可是到抗日战争后期,他们都到了延安,进入党校学习,5个人正好分在一个党小组。
这真是莫大的缘分,非常有纪念意义。更有意义的是,5个人,居然有4个都是湖南人,除了肖向荣。所以他们才拍了这张合影。这是他们那个党小组全体同志的合影。